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路径分析
钟妮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成都市,611731
摘要:为提高大学人才的综合能力,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大学英语课堂主动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教学模式。文章基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论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的必要性。积极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以期拓宽人才国际视野,培养人才全球性思维,推动我国跨文化交际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传统文化;教学方式;融合发展
引言:近年来,国际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在全球文明交流下,传承、弘扬本民族文化是新时代大学生应有的担当。尤其是外语教学中,挖掘传统优秀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满足我国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特征。
1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历史创造出来的文化资产,文化内涵丰富,为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基础支撑。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符合大学英语教学要求。例如,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考察比重逐渐上升。其中,2022年六月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中,要求学生翻译“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成语知识。同年12月的四级考试,更是考察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气知识的了解。在此趋势下,大学英语教师将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课堂,能够顺应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趋势,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使其加深理解,树立文化自信。另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还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学生利用英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论坛活动中,传播中国声音,帮助外国友人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进而增强文化认同感。
2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
2.1整合传统文化元素
大学英语教师从教材出发,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文化元素进行整合,更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首先,教师通过对比思维,将教材中有关西方国家的知识进行列举,以此来引发学生思考,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例如,大学英语教师以教材中关于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描述,对我国的政治制度与传统文化进行分析。并借助互联网技术,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元素整理,使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进而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其次,大学英语教师不局限于教材内的知识,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展延伸。例如,某高校英语教学中,教师对《The Pursuit of Dream》课文进行讲解,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翻译、学习。教师以此为依托进行延伸,向学生阐释“中国梦”的含义。与此同时,教师将梦想具象化,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向学生讲述“杂交水稻之父”的梦想。袁隆平在杂交水稻上有着突出贡献,通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同感得到提升。最后,大学英语教材涉及的课题较多,科技、动物、建筑等话题都有教师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空间。例如,在科技话题方面,教师整合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知识,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情况,增强文化自信,进而在中国声音传播上具备充足的勇气,融合教育的效果达到预期。
2.2创新课堂教学手段
先进科技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提供技术支撑,使课堂教学手段呈现多元化。大学英语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理念。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的英语课件。课件内容的设计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本节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在课件的导学下,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用英文表述的方式,从而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1]。教师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的形式讲授知识,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其次,大学英语课堂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课堂形式多样化发展。例如,英语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教师为锻炼学生英语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通过师生角色互换的形式,要求学生登台讲课。在全新的体验下,学生讲解自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并使用英语形式表达,在实践锻炼下,学生英语能力增强。最后,大学英语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内,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实地走访,身临其境的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课外学习中,逐渐感悟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当代价值,自觉承担起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义务。
2.3培养教师专业能力
随着优秀传统文化逐渐渗透大学英语课堂,对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提高。首先,教师抓住平台学习的机会,反复训练自身教学水平。并帮助学生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如,某师范院校大学英语教师,利用自身能力,开展多模态教学,使学生得到线上、线下学习的机会。通过数字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在教师讲解下,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教师运用专业培训的知识,为学生模拟真实场景,对比中西方节日文化,使学生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专业能力,优化学生的课堂体验。对比中西方元旦,感受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差别[2]。其次,高校培养教师的专业能力,使教师具备组织跨文化大赛的能力。教师利用课堂时间,自行组织跨文化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使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故事。最后,教师设置活动主要,要求学生使用英文讲解《守株待兔》的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智慧充分体现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将视频保存、上传到文化论坛上,为中西方学习交流互鉴提供素材,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结论:综上所述,文章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详细描述融合教育的优势。大学英语教师基于教材内容,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将其整合到新教材中。持续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为融合教育贡献力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帅江云.融入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J].海外英语,2024,(19):131-133.
[2]王小芳.基于POA的大学英语课堂建设与数字移动资源的融合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4,37(19):165-166+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