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

陈建宏

通川区委党校 四川达州 635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具体体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能够为新时代新征程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指明前进方向。深入学习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本质,及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关系对于深入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一方面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更是由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对人类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大都明确指出,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是两个大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崛起导致的“东升西降”,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最大变局。中华民族走上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不可逆转的伟大复兴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方位中全面展开并将最终实现,它构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入学习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至关重要。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本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现代化的性质:“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明确强调了中国现代化性质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共同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创造主体三方面出发,既表明了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独创,又使其与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区别了开来。其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者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关系:第一,现代化归根到底是人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到2035年中国的现代化人数将超过世界现代化人口总和,这将改写现代化的版图,深刻影响人类文明格局。更重要的是中国式现代化将全面提升中国人的整体素质和生活方式。第二,共同富裕、物质与精神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分别从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三个方面赋予其丰富内涵:我们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宰的两极分化的现代化,不是保证少数资本家、权贵或某些利益集团发财致富的现代化,而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制度都有力保证着共同富裕的实现,我们的现代化不仅有物质财富的极大增长,也注重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尊严与价值的充分实现,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弘扬和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都将极大提升中国精神和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我们的现代化不是建立在人与自然敌对关系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的现代化,是自然主义与人本主义合一的现代化。第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表明中国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压舱石,是国际主义原则的坚定捍卫者,是维护世界公平正义的中坚力量,中国倡导的共建共享和谐发展的现代化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和福音。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这一过程是开放的、动态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其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牢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二、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与内在要求。根据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人类社会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进步的过程,现代化其实已经暗含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之中。除了社会发展的“五形态说”之外,马克思对历史的研究还有“三形态说”,就是将人的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对人的依赖关系阶段、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阶段,以及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阶段。这一理论从人类发展总体史的角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照,也体现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顺应了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人类不断实现个性解放、自由发展的历史大势,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与生动实践。

同时,中国式现代化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焦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并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论述,而是从中寻找思想的指导与理论的精神实质。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理论创新,在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把握中科学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等实现现代化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逐步升华出科学的理论与有效的策略,从而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党执政的指导思想。在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宝贵财富与科学指南,也是指导形成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本遵循与根本支撑。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走出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新路径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引。面对风高浪急风起云涌的时代局势,我们要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同时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的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在于坚持“两个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原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和理论指导。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其理论必然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中国式现代化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方案。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科学指导和强大动力。

三、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历史的盲目运动或者简单重复,而是掌握了历史主动精神的具有高度自觉性的历史主体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的自觉行动,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高度的理论自洽,并且在理论与现实的相互碰撞与博弈中,彰显出了理论和时代的同向共进。

首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描绘与终生实践就是对创造一种与资本主义有着本质区别的人类文明的不懈追求。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事业曾经有过辉煌的胜利。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一度陷入低潮。其根本原因是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对共产党领导等根本原则的放弃。今天,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 21世纪的中国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焕发出蓬勃生机。9600多万名党员和14亿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实现现代化,任何力量都不可阻挡。所以首先的一点就是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这是最首要和最基本的原则。

其次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从来都不是纯理论和教条,而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遵循的立场观点方法与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与时俱进,不断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不断获得自身的理论形态而永葆旺盛生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同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相融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挖掘中华文化中的优秀基因,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通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华优秀文化三者之间的精神血脉,这是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再次要坚持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理论创新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解决中国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这要求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扎根中国大地、赓续中华文脉、厚植学术根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核心就在于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要求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高素质理论人才,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出更大贡献。同时,理论的研究是为了满足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服务的,要将政治话语转化为学术话语、大众话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更好地为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掌握,从而为伟大事业凝聚伟大力量。

最后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从建党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100多年来,我党始终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利益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他坚持人民至上,以非凡勇气与胆略带领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事业,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也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