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依托政校企联盟 培养高技能人才

作者

吴鹏

齐齐哈尔技师学院(中国一重技师学院) 161042

摘  要:本文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为例,介绍了我国政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提出与实践,以及依托“政校企”联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

关键词:政校企;装备制造业;技能人才

一、我国政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提出与实践

1.政校企联盟合作模式的提出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始终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问题,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用性。基于政校企联盟的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国家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 年 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将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2014年6月,六部委联合下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进一步强调了要将不断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2017 年 12 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深化产教融合的主要目标。2018 年 2 月,六部委在《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中提出,校企合作实行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实施的合作机制。

为了解决人力资源市场这种资源不平衡、不对等的情况,由政府有关部门牵头、联合校方以及企业形成的合作联盟已经大范围的在全国各地开展。为了打造人才培养建设体系,人才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政校企三方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并付诸于行动之中。其中,广东省政校企协作的探索和实践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广东省技工院校积极探索建立由政府、行业、 企业、学校共同参与的技工教育校企联盟,助推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发展。目前, 省城建、省机械等省属技工院校和广州、东莞、佛山、中山、湛江、河源、阳江 等市院校均已组建了技工教育校企联盟,校企行多方在有契约的组织下进行多种 对接合作。此外,其他地区也开展了政校企联盟有效的探索。例如,2014 年,长春市由政府主管部门主导牵头,高校和企业参与,组建“政校企”联盟体,通过发挥各方优势、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协力开展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

2.黑龙江省政校企联盟推进现状

2021年,黑龙江省人社厅精准对接龙江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途径,以人社部门为主导、技师学院为核心、用人企业为骨干,成功组建了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精深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生物医药和康养业、石墨及精深加工业等五大产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推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精准对接,初步实现了“1+1>2”的协同效应,为助推全省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效的技能人才支撑。

目前,50余所联盟技工院校依据联盟企业需求,共新增和调整近80余个专业,与200余家联盟企业签署订单培养协议近500余份,订单学员近5000余人。装备制造业联盟建立了规上工业企业用工需求信息库,入库岗位信息1.4余万条,联盟各院校依据入库岗位信息,共为联盟企业精准供给技能人才2000余人。

纵观国内外对相关政校企合作机制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欧美等发达国家是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因此这些 西方国家具有十分突出的优势,我们可以向其摄取政校企合作的宝贵经验。近年来, 我国的政校企合作发展较快,尤其是通过组建政校企联盟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发展非常迅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但在实践中难免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不断调研和总结。

二、依托政校企联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

2021年7月,省人社厅在齐齐哈尔以中国一重技师学院为核心,集结我省中国一重集团、哈飞集团、哈电集团等33家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和19家技工院校率先组建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政校企技能人才培养联盟。联盟成立后,中国一重技师学院认真履行联盟理事长的职责,积极带头推进联盟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体如下:

1.“人教岗”工作机制下的技能人才培养。通过“政府寻人、学校强教、企业找岗”的“人教岗”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利用政府相关政策,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订制培养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例如:中国一重技师学院统计近两年通过齐齐哈尔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专班”的支持帮助下,学院的招生工作突飞猛进,持续稳步发展,有效的完成招生既定的千人目标。同时校企合作上的“三类”培养模式遍地开花,合作企业近20余家。计划总招生人数3000余人,企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远超过实际招生人数,打通了教育链、人才链的衔接通道。

2.“校企合作”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课程的建设。院校如何强“教”,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是关键。学院开展“双元”“双师”校企联合培养的共育模式,“学院与企业从企业文化、专业技能知识需求特点,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充分对接,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对课程体系进行建构,将适应企业生产实际与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相结合,建设并推广一批校企合作一体化课程;

3.学院为企业职工终身职业培训提供有力保障。依托省装备制造业“政校企”联盟,充分研究利用国家有关职工培训的政策文件,打造联盟培训新平台,依托联盟开展订单、定岗、定向、点对点精准职业技能培训,通过企业职工的岗前培训、安全培训、通用素质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技能提升和晋升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形成校企双元培育的交叉循环,有效促进职工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连续提升,为企业职工提供终身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培训服务,构建技能人才全面发展和终身培训机制,破解招工难与就业难的结构性用工矛盾。

4.“产教研”专家库和技能人才信息库建设。依托省装备制造业“政校企”联盟,分别从学校、企业和社会构建由高校教授、企业名师和社会行业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学名师团队, 实现联盟单位专家资源共享;充分发挥行业专家、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技能人才传帮带优势,全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校企双师型队伍,引导和激励一批企业技能大师和社会专家投身技能人才工作。推动人才配置精准对接,组建联盟各层级、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信息库,为联盟内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和评价提供支撑,促进人才省内合理流动,减少人才流失。

参考文献:

[1] 杨婷婷. 基于政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研究[D].贵州大学,2022.DOI:10.27047/d.cnki.ggudu.2022.001360.

[2] 王钰喆. “政校企”协同育人视角下S学校高职学生可雇佣能力培养提升研究[D].贵州大学,2022.DOI:10.27047/d.cnki.ggudu.2022.000001.

[3] 商丽莉.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9.DOI:10.27356/d.cnki.gtjdu.2019.00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