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益分析
赵宝建
苏州达康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管理领域正经历着一场革命。新技术如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IoT)、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程效率,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工程质量,并增强了工程安全性。本文将概述这些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大数据
1.引言
在现代工程管理中,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关键因素。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通过三维模型的构建,实现了项目设计、施工到管理的全面优化。物联网(IoT)技术通过设备互联,提高了工程现场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效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的应用,使得复杂数据的分析和决策过程更加智能化。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则在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探讨这些技术的具体应用,并分析其对工程管理带来的积极影响。
2. 工程管理中的新技术概述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工程管理领域也逐渐引进了各种新型技术,极大地促进了建筑工程效率,质量以及安全性的提高。建筑信息模型(BIM)、物联网(IoT)、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以及无人机与机器人等先进技术正在在项目的设计、建设、监测和管理各个环节中得到广泛应用。BIM技术使得项目设计,施工和维护信息能够充分融合,促进协同工作效率的提高;IoT技术借助智能设备来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大数据和AI技术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为决策提供了智能化的支持;在实地操作和检测过程中,无人机和机器人技术展示了卓越的准确性和高效性。这些新技术的提出在促进工程行业智能化转型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了施工流程可控性、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是现代工程管理中的一大支柱。
3. 新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3.1 建筑信息模型(BIM)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是一种革命性的工具,它能够将建筑项目中的各种信息整合到一个可视化的三维模型中,覆盖了设计、建造、运维等多个阶段。BIM技术的运用不但提高设计精度、降低设计阶段出现的误差与矛盾,而且通过建设过程中对模型进行实时更新来保证各流程无缝连接。BIM给不同参与主体提供一个协同合作平台,使得设计,施工,监理,运营等各个环节人员都可以进行信息实时共享,大大降低沟通成本及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另外,BIM模型还能在施工之前对其进行虚拟仿真和碰撞检测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避免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拖延和返工等情况。在运维阶段,BIM也可为建筑物管理与维修提供准确数据支撑,延长其使用寿命。该技术的普遍应用显着提高了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效率。
3.2 物联网(IoT)技术
物联网(IoT)技术是通过整合智能设备、传感器和网络等多种系统,从而达到对建筑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和自动化管理的目的。在工程管理方面,应用IoT可以通过对建筑工地设备运行状况,环境数据以及人员动态等进行监控来保障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进行。比如IoT能够对工地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并对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做出预测,以便预防性维护以避免设备故障造成施工延误。同时通过设置于建筑物各部位的传感器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和振动等环境信息并及时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以保证施工质量。
3.3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AI)
大数据技术与人工智能(AI)的融合正在深刻地重塑工程管理决策的方式。通过收集和分析海量施工数据,工程管理者可以洞悉工程中潜藏的倾向和问题,以达到优化管理决策的目的。大数据技术可以整合从各种渠道获取的大量数据,例如工地传感器,项目进度和成本报表等等,从而构成一个全方位项目视图。AI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这批数据进行了深度的解析,为未来的预测分析和自动决策提供了支持。比如AI能够通过对历史项目数据进行分析来预测项目未来成本走势及潜在风险,并且能够根据数据的实时变化来自动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AI技术也可应用于施工现场自动化管理中,例如采用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进度及安全进行监测等。大数据和AI应用将工程管理带入一个更智能化和数据驱动新时代,大大增强工程执行力和决策准确性。
3.4 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
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为工程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准度与效率。无人机的广泛应用,使得工程项目在勘察、监控和测量等环节实现了高效化和精确化。无人机可以对大面积施工场地进行实时航拍,生成高分辨率的三维地形图和施工进度图,有助于管理人员实时监控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并迅速调整计划。此外,无人机还能够进行高空结构的检测与维护,避免人工操作的危险。机器人技术则在高精度的操作领域展现了巨大的潜力,例如混凝土浇筑、焊接、砖砌等机械化工序。建筑工地中的机器人可以不间断地进行重复性工作,确保精度和一致性,极大地减少了人为失误和安全隐患。随着无人机和机器人的技术逐渐成熟,其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建筑行业带来更高的自动化水平和效益提升。
4. 新技术应用的效益分析
4.1 提高工程效率
新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率。建筑信息模型(BIM)通过整合设计、施工与运维信息,使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更加顺畅,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延误与返工。物联网(IoT)技术则通过智能设备的实时监控,优化了现场的资源配置和任务分配,确保施工进度的精准性。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的引入,大大缩短了传统人工操作所需的时间,并且保证了操作的高效性和精度。此外,大数据与AI技术通过对项目进度、成本、风险等多方面的分析与预测,使得管理者能够及时调整施工策略,避免了传统管理方式中的低效决策。这些技术共同作用,使工程项目的管理从传统的人工干预转向了自动化、智能化,极大提高了工程效率。
4.2 降低工程成本
采用新技术,对降低工程成本显示出很大潜力。BIM技术广泛应用,在设计阶段减少失误与矛盾,在施工阶段避免重复劳动与材料浪费,进而降低工程总成本。物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对设备及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来防止设备故障的发生,缩短不必要的停工时间继而节约维修与保养成本。大数据和AI技术通过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预测,助力管理层提前识别可能的问题,从而避免超出预算和项目的延迟。无人机与机器人技术同样对降低人力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当风险高,重复性强时,机器人可以全天候作业,降低人工支出以及安全事故带来的赔偿成本。这些新技术集成应用不仅使直接成本下降,而且使工程由于错误、拖延等原因而带来的间接成本下降,从而综合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技术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效率和质量,还显著降低了成本和风险。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优化,未来工程管理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持续探索和应用这些新技术,将为工程行业带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晟浩. 智能化技术在工程机械设备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大众标准化, 2024, (18): 139-141.
[2]苏成, 李海涛. 信息化技术在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 (08): 52-54.
[3]白哲. 智能化技术在变电站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 集成电路应用, 2024, 41 (08): 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