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画数学、话数学活动中思维“数学化”的路径探索
王静静
济源实验小学(西校区)459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推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创新愈发重要。本研究聚焦画数学、话数学活动,深入探索思维“数学化”路径。通过引导学生将抽象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图形(画数学)及清晰语言表达(话数学),有效激发其数学思维。此过程促进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融合,提升了学生数学理解与应用能力,为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提供了有益的思维培养策略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小学数学;思维“数学化”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领域,如何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实现思维的“数学化”,是一个关键课题。传统教学方式往往注重知识的直接传授,而忽略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复杂的数量关系理解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画数学、话数学活动则为突破这一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让学生动手画图、动口表达数学,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以更直观、更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在操作与交流中逐步构建数学思维体系。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索这一活动中思维“数学化”的有效路径,为优化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一、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 “数学化” 的重要性
(一)奠定数学学习基础
小学低年级是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思维“数学化”如同筑牢大厦之基石。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接触数字、图形等基本数学元素,通过思维“数学化”过程,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元素的本质和相互关系。如果在低年级没有培养好这种思维“数学化”能力,学生可能会在后续学习中对数学概念模糊不清,导致学习困难不断累积,如同建造高楼时地基不稳,后续工程难以顺利进行。
(二)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数学化”能有效促进小学低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画数学、话数学活动中,学生需要对数学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推理。而且在话数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条理地阐述自己的解题方法和思路,这进一步强化了逻辑思维的连贯性。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乃至其他学科学习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能力,小学低年级培养思维“数学化”为其逻辑思维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合理推理,为今后面对更复杂的知识体系和问题情境做好准备。
(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小学低年级培养思维“数学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通过画数学、话数学活动,能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这种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更加主动地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小学数学画数学、话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数学化”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多元情境,激发思维“数学化”活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且充满好奇,情境创设能够有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其思维“数学化”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巧妙创设丰富多样的情境。例如,在教授“认识图形”时,创设“图形王国探险”的情境,将各种图形设定为王国中的角色,让学生在探险过程中认识不同图形的特征。通过这种生动的情境,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氛围中开始观察和思考图形的数学属性,将抽象的图形概念与具体的情境相结合,初步实现思维的“数学化”。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故事讲述来创设情境。如在讲解加减法时,讲述“小兔子采蘑菇”的故事:“小兔子早上出门采了 5 个蘑菇,在回家路上又发现了 3 个蘑菇,小朋友们,小兔子现在一共有几个蘑菇呀?”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思考数量的变化,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在听故事和思考答案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形象的故事情节向抽象的数学运算过渡,思维“数学化”的能力得到锻炼。
(二)优化活动设计,引导思维“数学化”进程
在画数学活动方面,教师要注重活动设计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开始阶段,可以从简单的图形模仿画起,如让学生模仿画直线、圆形等基本图形,然后逐渐过渡到根据给定的数学问题画图。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画图方法后,进一步提高难度,让学生自主创作与数学知识相关的画作,如“我心中的数字乐园”,要求学生用各种图形和数字来表达对数字的理解和感受,在创作过程中深化思维 “数学化”。话数学活动同样需要精心设计。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简单描述数学现象逐步发展到阐述复杂的数学思维过程。最初,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数学现象,如 “教室里有 5 扇窗户”。随着学习的深入,组织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讨论和讲解。同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话数学话题,如“如果我是数字 10”,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字 10 在不同情境中的作用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强化互动反馈,巩固思维 “数学化” 成果
互动反馈在小学低年级画数学、话数学活动中对巩固学生思维 “数学化” 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互动。例如,在画数学活动后,组织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学生可以从图形的准确性、创新性以及是否清晰表达数学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互动评价,学生能够从他人的作品中获得启发,同时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图形表达方式,进一步巩固思维“数学化”的成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反馈也不可或缺。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根据学生的思维“数学化”程度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互动反馈中不断提升思维 “数学化” 水平,逐步建立起稳固的数学思维体系。
三、结语
通过对小学低年级画数学、话数学活动中思维“数学化”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其对学生数学素养提升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高度重视并积极运用这些策略,持续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助力他们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其未来数学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数学的奇妙世界里畅游,收获知识与成长,绽放思维之花,实现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顺利过渡,拥抱更广阔的数学天地。
参考文献:
[1]慕振亮.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数学趣慧课程[J].中国教师,2024(11):15-16.
[2]桑尕.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策略与评估体系研究[J].山西科技报,2024(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