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幼儿保健工作的策略研究
侯爱宁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幼儿园嘉誉山分园210028
摘要:保健工作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幼儿园要合理优化膳食营养搭配,确保幼儿获得均衡的营养,加强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为幼儿营造更加健康的生活环境,并重视体能锻炼活动的开展,以增强幼儿的体质和身体素质,以此综合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保健工作;幼儿园;工作方法
幼儿保健工作是指通过一系列科学的规划、实施与管理,致力于维护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涵盖了从营养膳食的合理搭配到疾病预防控制的多方面内容,是确保幼儿在成长关键期能够获得良好身体基础与心理支持的重要保障。随着社会对幼儿健康关注度的持续攀升,深入探究幼儿保健工作策略已成为教育、医疗等多领域的重要课题。科学有效的幼儿保健策略不仅关乎个体幼儿的茁壮成长,更对整个社会人口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且基础性的意义,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石。
一、优化膳食营养搭配,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幼儿身体发育的基石,幼儿园要依据幼儿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理需求,精确计算各类营养素的摄入量,确保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矿物质等比例恰当,注重食材的多样性与新鲜度,从谷类、肉类、蔬果等多品类食物中选取合适原料,科学规划食谱。
在幼儿保健工作中,幼儿园要建立严格的食品采购管理制度。采购人员应深入了解食材供应商的资质信誉,优先选择具有良好口碑、获得相关食品安全认证的供应商,确保食材来源安全可靠。在接收食材时,严格执行验收流程,仔细检查食材的外观、色泽、质地等,对蔬菜水果进行农药残留检测,对肉类查验检疫证明并检查新鲜度。同时,幼儿园的厨师团队要接受专业营养培训,除按照科学食谱烹饪外,还要注重烹饪方式的健康性,如,多采用清蒸、水煮、炖等方式,减少油炸、油煎等高油烹饪方法,以控制幼儿油脂摄入量。在膳食搭配上充分考虑幼儿的口味偏好和进食特点,将食物制作成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样式,如,把胡萝卜切成小花形状、将米饭捏成小动物模样,提高幼儿对食物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主动进食,保障营养的有效摄入。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定期开展“美食分享日”活动,鼓励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健康小零食,与其他幼儿分享,进一步丰富幼儿的饮食体验,拓宽幼儿对健康食物的认知范围,从多方面优化膳食营养搭配工作,为幼儿健康成长持续助力。
幼儿园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膳食体系,从精准营养规划到严格食材管控,再到烹饪创新与饮食拓展活动的开展,能全方位满足幼儿营养所需,促进其身体机能良好发育,为幼儿的长远健康筑牢根基,为幼儿园膳食管理提供了科学且具操作性的范例范式。
二、加强卫生习惯培养,营造健康生活环境
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幼儿健康起着关键作用,在幼儿保健工作中,幼儿园需构建完善的卫生教育规划,依循幼儿的认知发展进程分阶段推进,从个人卫生规范的精细讲解,到公共卫生理念的逐步渗透,多维度强化幼儿卫生意识。强化园内环境管理,制定严谨的清洁消毒流程与标准,确保环境净化无死角,以优质环境与正确习惯引导幼儿健康生活,为其成长筑牢卫生防线,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在幼儿保健工作中,幼儿园应依据幼儿的实际需求、能力等开展丰富多样的卫生教育活动。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故事绘本,如《不爱洗手的小熊》,以形象的故事让幼儿明白洗手的重要性。每天安排固定的洗手时间,教师手把手地教幼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同时配合简单的口诀,帮助幼儿记忆。对于中班幼儿,幼儿园可以组织开展卫生小天使主题活动,为期一个月。在活动期间,教师设置不同的卫生任务关卡,如,整理书包、打扫教室角落等,幼儿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能获得一个小贴纸,集齐一定数量可兑换小奖品。这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会更多卫生技能,还可以培养其责任感和竞争意识。对于大班幼儿,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园内公共区域的卫生监督工作。将幼儿分组,轮流负责检查操场、走廊、楼梯等区域的卫生情况,如,发现垃圾及时清理并记录。让幼儿深刻理解公共卫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而更好地养成公共卫生习惯。在环境管理方面,除日常的清洁消毒外,幼儿园还可以根据季节特点调整环境维护策略。如,在流感高发的秋冬季节,增加消毒频次,对教室、寝室等重点区域进行紫外线消毒;在潮湿的春夏季节,注重防潮防霉,在各个角落放置除湿盒,定期检查并清理容易滋生霉菌的地方,如玩具收纳箱、衣柜等,为幼儿打造始终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
幼儿保健工作要系统规划卫生教育与严格环境管控双管齐下,依据幼儿成长规律逐步深化卫生理念灌输,以多元活动为载体强化习惯养成,因时制宜优化环境,全方位构建卫生防护网,为其健康成长的卫生保障体系注入强劲动力与持久活力。
三、强化体能锻炼活动,增强幼儿身体素质
科学合理的体能锻炼是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幼儿保健工作应依据幼儿身体机能与年龄特点制定系统锻炼计划,涵盖多种运动形式,注重锻炼强度与频率的把控,循序渐进提升幼儿耐力、力量、协调性等身体素质。
在幼儿保健工作中,幼儿园可以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制定详细的体能锻炼课程表。对于小班幼儿,考虑到其身体协调性和平衡能力尚在发展初期,安排如小熊爬爬乐等活动,在铺满彩色地垫的场地设置一些小障碍,让幼儿模仿小熊爬行穿越,每次活动15分钟左右,一周开展三次。既可以锻炼幼儿的四肢力量,还可以提升其空间感知能力。中班幼儿的活动则可以增加一些挑战性,如,彩色跳绳挑战赛,教师先进行跳绳技巧的示范教学,然后组织幼儿分组比赛,看哪个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跳绳次数最多。每次活动时间延长至25分钟,一周四次,以此提高幼儿的节奏感、手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对于大班幼儿,可以组织其开展小小马拉松活动,在幼儿园的操场或安全的户外场地设置环形跑道,根据幼儿的体能状况设定合适的距离,100米至300米。活动前,教师要引导幼儿做好热身运动,过程中给予鼓励和安全保障,每周进行一次。以此增强幼儿的耐力和意志力,培养其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此外,在所有体能锻炼活动中,教师都要密切关注幼儿的身体状况,如心率、呼吸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调整或暂停活动,确保幼儿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体能锻炼,有效增强身体素质。
幼儿保健工作要依幼儿身心特质制定系统体能规划,融合趣味与挑战精准施训,借多元化的运动形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幼儿体魄强健铺就坚实路径。
综上所述,幼儿保健工作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的根基,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且意义非凡的工程。幼儿园需综合考量营养、卫生、锻炼等多方面要素,遵循科学规划与精准实施原则,为幼儿打造全方位的健康成长环境。这不仅可以助力幼儿茁壮成长,更可以在提升社会整体人口素质层面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幼儿保健领域不断创新与进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吴邵萍.全域理念下的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J].早期教育,2023,(01):32-33.
[2]王艳平,李尔琳.做好幼儿保健工作保障幼儿健康之先[J].儿童与健康,2022,(05):6-7.
[3]薛丽华.科学保健对幼儿健康发育成长的影响[J].人人健康,2022,(05):32-33.
[4]杨丽丽.提高幼儿园卫生保健质量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0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