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探究
苗绘
科泰建设工程项目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010010
摘要: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法被视为主要技术,而大城市中的人口虹吸效应日益凸显。在城市里,住宅土地的供给显然是不足的,导致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此背景下,本文章对房屋建设工程中使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和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洁的阐述。
关键词:房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在进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时,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横截面尺寸超过1m,那么这种结构通常被称作大体积混凝土。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时,确保温度应力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得到有效控制至关重要。为此,需要结合特定的技术方法来管理温度应力,增强浇筑过程中的热量释放,确保在浇筑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和外部温度差异得到有效管理,防止因温度波动导致的结构性裂缝。与传统的混凝土材料相对照,大体积混凝土展现出一些独特的特性。首先,在高层建筑工程中应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施工技术有很高的要求。例如,在进行箱型结构施工时,必须确保施工过程中没有预留缝,并且在浇筑时要保证连续性,不能有任何停顿;其次,大体积混凝土需要一次性浇筑的混凝土体积相对较大。由于水泥的水化热效应显著,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内部会产生大量难以有效散发的热量。而混凝土的外部表面在外部温度的影响下会相对较低,这会导致其内部和外部结构之间产生大量的温度差异,从而产生温度应力,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进而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2.1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具备优良的坍落度和和易性,其中坍落度应不低于160mm,同时泌水量也应不低于10L/m3等关键技术指标。首先,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原材料质量的严格控制。在设计配合比时,为确保满足设计的强度标准并减少由于水泥掺入量过高导致的温度上升,优先选择低水化热和42.5以上强度的水泥种类。在控制水泥的3d和7d时,水化热的控制指标分别不会超过240kJ/kg和270kJ/kg,同时水泥的掺入量也不会超过310kg/m3,这些都是为了满足混凝土的抗渗性要求。其次,混凝土的抗裂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其粗、细骨料种类的影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选择粒径在5mm~25mm、泥土含量不超过1%的碎石作为主要的粗骨料至关重要;在选择细骨料时,选用中砂和细度模数在2.3~3.1范围内的材料,确保其含泥量不超过1%。此外,细骨料是连续级配的,而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我们使用水和水泥来共同包裹整个骨料的表面,以保证混凝土的整体性能表现良好。再次,在混凝土拌合物中,外加剂是一个关键成分。通过实验,配置高效减水剂、膨胀剂等多种复合添加剂,并分析这些添加剂如何有效地提高混凝土的强度、需水量、抗裂性和温度控制能力。最后,在混凝土中加入适量的粉煤灰,并选择那些含碳量较低且粉末状细小的颗粒。粉煤灰的密度标准通常在1.77g/cm3至2.44g/cm3之间,以确保混凝土展现出优良的体积稳定性和抗干缩特性。
2.2大体积混凝土配比
在混凝土制造过程中,混凝土的配比是至关重要的步骤。配比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浇筑后的强度表现。因此,在配比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配比的试验和优化设计,以避免因混凝土配比导致的施工质量问题或维护问题。从混凝土的内部结构来看,大体积混凝土的成分相当丰富,并与多种材料有着密切的关联。为了提升混凝土的配比质量,还需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控制。例如,水泥主要用于确保混凝土的强度,但如果水泥用量过多,就可能导致水化热问题加剧,从而引发温度裂缝。同时,如果水泥用量不足,也将无法满足混凝土的强度标准。为了满足混凝土的配比需求,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水泥的使用量,或者通过添加高质量的粉煤灰来减少水泥的使用。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现场的技术团队还需根据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状况进行详细的性能评估,并对混凝土的配比进行必要的优化和调整,以确保整个项目建设的高质量完成。
2.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工作
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混凝土的温度必须维持在5摄氏度或更高,并且具体的浇筑条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为了避免施工缝的形成,采纳特定的浇注方法,这确保了大体积混凝土的稳定性。在浇注过程中,通常的浇注厚度应为400cm,各层之间的距离不应过宽。如果由于外界环境因素导致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过大,应立即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施工团队在进行浇铸时,必须在开始浇注之前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浇注的位置进行精确测量。然后,需要彻底清洁模板,确保浇注表面保持清洁和良好状态,并在浇注过程中仔细检查钢筋的位置,以避免出现位移、变形等问题。为确保模板之间的紧密连接,应当实施适当的策略,这通常涉及到层次化的施工或者是逐步推进的施工方法;这两套施工方法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不足,因此需要根据实际的工作环境来做出明智的选择。
2.4大体积混凝土振捣工作
为了增强混凝土的致密性,必须使用振捣棒来进行振捣,并在大体积混凝土中采用插入式振捣机。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振捣棒插入混凝土,并使用垂直的方式进行插入;为确保振捣过程中不出现盲点,需要保证插入的位置是均匀的。在操作搅拌机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插料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遵循“快速插入、缓慢拉动”的策略,确保分层浇注达到50cm的深度,并特别注意避免接触模板,因为这可能会对混凝土结构造成伤害;施工方有责任确保混凝土的持续性供应。
2.5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控制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是一项常见的质量管理手段。为了减少由温度引发的裂缝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工作人员应选择水化热相对较低的水泥材料,并在其配比中加入适量的减水剂或外加剂,以减少水泥的使用量,并降低由此产生的水化热温差反应。其次,需要增强过程的管理,在开始浇筑之前,将钢管按顺序进行填埋工作;在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浇筑的均匀性和连续性;在完成浇筑之后,必须迅速进行保温和保湿的措施。此外,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通过洒水或使用草帘覆盖等方法来降低内部和外部的温差,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6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技术
从实际状况来看,当温度升至25°C以上时,裂缝就会出现,这主要是因为在凝结过程中混凝土体积过大,无法排除水化热,从而导致变形。因此,养护技术的要求也相对较高。浇筑完毕后,有必要对大块的混凝土进行维护,以确保房屋结构的稳固。通常情况下,在完成浇筑后的18小时内就必须开始施工,并且这一过程需要持续大约四周的时间。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进行养护时,必须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温度来操作。例如,如果在浇筑结束后出现降雨,那么就无需额外浇水。但如果是在冬天开始施工,那么可以考虑喷涂一些养护剂。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是房屋建设工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提高施工质量,施工团队可以从混凝土的配比、浇筑、振捣、温差控制以及后期养护五个方面进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章印. 房建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13):1662.
[2] 曾繁国. 房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技术的运用实践研究[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2(9):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