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水墨教学中“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陆海霞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小学部 210023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艺术教育在儿童综合素养培育里的地位变得日益较大,水墨画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精华所在,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当下儿童水墨教学存在着重技法而轻文化、重形式而轻内涵等状况,这对传统文化素养的有效培育形成了制约,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探寻文化理解素养培育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儿童水墨教学质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意义。以园林水墨画教学案例为基础,探讨培养策略以及实施路径。
一、儿童水墨教学现状分析
当前儿童水墨教学存在着重技法而轻文化意蕴的状况,课堂教学里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挖掘运用较为浅显,部分教师于教学进程中过度侧重笔墨技巧的训练,却忽视了水墨画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教学形式单一,缺少生动有趣的体验环节,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大多时候局限于传统写意花鸟、山水等题材,缺乏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关联,课堂互动不足,学生难以深度参与艺术创作过程,影响了文化理解素养的培养成效,在教材建设上,现有的儿童水墨画教材普遍存在体系不完整、内容编排不合理等问题,难以契合文化素养培养的需求。教学评价体系也有待完善,对学生文化理解能力的考察较少,评价标准过于单一[1]。
二、文化理解素养培养的基本路径
(一)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
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着重把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里,营造出充满趣味的学习环境,以园林水墨画教学作为实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著名园林景观的图片,播放传统音乐,打造出有沉浸感的学习氛围,在课堂导入阶段,引领学生观察园林建筑的布局特色、植物搭配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寓意,设计有趣味性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依靠实地写生、临摹名家作品等途径,亲身领略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组织小组展开讨论,引导学生剖析园林造景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学思想,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引导他们发现身边园林景观中的文化元素,提升学习兴趣。
(二)传统技法系统传授
传授水墨画传统技法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构建系统化教学体系,先从基础笔法开始,引导学生掌握提按顿挫等基本用笔方法,理解笔墨韵味表现特点,园林水墨画教学着重讲解树木山石建筑等不同题材画法要领,强调笔墨变化与特色,采取分步示范方式把复杂绘画过程分解成若干步骤方便学生理解掌握,注重技法背后文化内涵,讲解不同笔法体现的艺术美感和精神追求,凭借临摹优秀作品培养学生对传统笔墨语言感知能力提升技法运用水平。
园林写生要求掌握多种技法的综合运用,传统水墨技法包括勾、染、皴、擦等基本技法,教学中需强调墨色浓淡干湿变化及用笔轻重缓急的把控,山石画法主要运用皴法,可采用披麻皴、斧劈皴等不同皴法表现质感;树木画法重视枝干结构和叶片疏密变化,运用浓墨、淡墨、破墨等层次表现生命力;亭台楼阁画法则需注重透视关系和建筑特征,结合勾勒与渲染技法营造空间层次感[2]。
(三)艺术创新能力培养
在传承传统技法之时鼓励学生展开艺术创新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园林景观发现独特视角及表现方式,鼓励学生在继承传统笔墨语言之际大胆尝试新表现手法去追求个性化艺术表达,设计开放性创作课题让学生依据自身理解挑选园林景观里感兴趣的元素来创作,借助小组互评、作品展示等形式激发创作灵感培养艺术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于创作过程中融入现代审美元素达成传统与创新的有机融合。
三、文化理解素养培养的实施策略
(一)园林题材的选择与运用
园林题材的挑选应当着重关注典型性以及教育价值,可以从如苏州园林、北京四大名园这类著名园林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景观元素,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认知水平,挑选适宜的创作内容,像是亭台楼阁、假山水景、花木造景等,在题材运用方面,凸显园林艺术里的文化内涵,引领学生领会园林造景所呈现的传统审美理念,结合节气特点来选择不同季节的园林景观,呈现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注重园林题材的多样性,涉及传统园林景观,还可以选取现代园林元素,以此拓展创作视野。
(二)技法示范与引导方法
技法示范环节需要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此来提高示范所可达到的效果,可运用放大示范、分解示范等方式,仔细讲解画法的要领,讲解用笔方法的时候,结合实物进行演示,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笔墨变化的规律,针对不同的绘画内容,要采用相应的示范策略,像树木画法重点在于笔法变化,建筑画法着重强调结构准确。在引导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笔墨效果的表现特点,还要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险阻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表现方法[3]。
(三)作品赏析与文化探究
在作品赏析环节当中需要着重引导学生从多个不同维度去理解水墨画所有的艺术特色,可以挑选出优秀的传统园林画作品来开展鉴赏活动,仔细分析其构图布局、笔墨特点以及艺术表现力,引领学生探讨作品里蕴含的文化元素,促使学生理解传统绘画所呈现出的美学思想,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创作体会,并分享各自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借助比较不同画家的作品风格,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结合作品创作背景深入剖析传统园林艺术的文化内涵,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结语
儿童水墨教学里的文化理解素养培育属于一项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当中持续探索并创新,借助构建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系统地传授传统技法,培育艺术创新能力,促使儿童于水墨画学习进程里深切领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园林写生作为切入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策略,激发儿童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兴趣,提升艺术鉴赏能力,在实践体验中培育文化自信,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玮 . 笔墨有承 童心自在——文化理解素养下的儿童水墨教学案例研究 [J]. 少儿美术 ,2022,(10):43-45.
[2] 程风 . 核心素养背景下儿童水墨绘本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J]. 中国中小学美术 ,2020,(06):15-17.
[3] 周亚君 . 基于儿童水墨画教学的核心素养提升对策 [J]. 儿童绘本 ,2023,(19):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