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张丽 王丙坤
河北华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河北省邯郸市 056400 邯郸市肥乡区烟草专卖局 河北省邯郸市 057550
摘要:在当今社会,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效果,也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深入剖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并探索有效的解决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且迫切。本文将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问题出发,探讨其解决方法,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解决方法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实践中,预算绩效管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乎着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更是推动行政效能提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共财政管理的日益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衡量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之一。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的理念、方法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面对这些挑战,必须深刻反思,积极寻求解决之道[1]。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思想认识不足
部分单位领导对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他们认为,预算绩效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与单位的整体发展关系不大,这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同时,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在思想认识上也存在不足。他们往往将预算绩效管理视为一项繁琐的任务,缺乏对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深刻认识,这导致他们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是机械地执行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流程,而未能真正将其融入到单位的日常管理和决策中。
1.2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控和评估等关键环节,缺乏明确、统一的标准和流程,这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在实际操作中缺乏指导和规范,容易引发混乱和低效。并且,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绩效评价往往侧重于结果的考核,而忽视了过程的监控和反馈。这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不仅难以全面反映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情况,也容易导致评价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公平性。
1.3执行力度不够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过程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这导致一些预算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偏离了既定的绩效目标,甚至出现了资金浪费和滥用的情况。同时,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流程往往过于繁琐和复杂,导致实际操作中难以有效执行。预算管理流程与单位的实际业务活动脱节,使得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效果明显降低。
1.4信息化技术操作不熟练
面对功能繁多、界面复杂的信息化系统,部分管理人员可能因缺乏必要的培训与指导,而难以快速上手。他们可能不熟悉系统的基本操作,如数据的录入、查询与导出,更别提对高级功能的掌握,如数据分析、预测与监控。这种操作技能的不足,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还可能因误操作而导致数据错误或丢失,进而影响预算绩效管理的准确性。同时,预算绩效管理依赖于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而信息化系统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工具。然而,若管理人员对系统的数据处理能力不够熟悉,就可能无法充分利用系统提供的强大功能,这不仅限制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深度与广度,还可能导致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片面理解与误判[2]。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解决方法
2.1加强思想认识
通过组织专题培训、研讨会等形式,领导层应率先学习并传播预算绩效管理的先进理念和方法,为全单位树立榜样,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通过内部宣传、案例分析等方式,增强员工对预算绩效管理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员工应认识到,预算绩效管理不仅关乎单位的整体利益,更与个人的职业发展息息相关。
2.2完善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通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可以明确各级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规范预算绩效管理的操作流程,为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基础。同时,引入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如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等,以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单位整体绩效的提升。
2.3加大执行力度
各级领导干部应成为加大执行力度的先行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确保每一项预算绩效管理任务都能得到有力推进。建立健全责任追究机制,对执行不力、敷衍塞责的行为进行严肃问责。还要在监督反馈上强化执行效果,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包括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定期检查、社会监督等。通过建立健全的监督反馈机制,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执行过程中的偏差和问题,确保预算绩效管理的方向正确、成效显著。
2.4加强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工作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定期培训、实践操作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技能与业务素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系统的不断升级,新的功能与操作方式层出不穷。为了确保管理人员能够紧跟时代步伐,需要定期组织技能提升课程,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分享最新的技术动态与操作技巧。可以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与互动社区,让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加强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与经验传递。通过组织定期的技术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搭建人才之间的沟通桥梁,让他们在实践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专业技能与素养。还应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与激励机制,对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评估与反馈。通过设立技能考核标准、开展技能竞赛等方式,激发管理人员的学习热情与竞争意识,推动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对于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与晋升机会,以资鼓励[3]。
三、结束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的道路上,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从理念层面到方法层面,再到机制层面,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相信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预算绩效管理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将继续深化对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认识,将绩效意识深植于心,使之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也将不断探索和创新预算绩效管理的方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公共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闫智.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预算绩效管理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 现代营销,2022(2):121-123.
[2]邵宇. 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浅析[J]. 财会学习,2023(13):52-54.
[3]陶质斌. 预算管理一体化视角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绩效管理[J]. 财会学习,2023(4):67-69. DOI: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