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视角下现当代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的动态演变
张晶晶
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摘要:在当今数字化与多媒体蓬勃发展的时代,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文学作品作为人类文化与思想的重要载体,其传播与接受途径也被极大地拓宽和重塑。本文旨在探讨跨媒介视角下现当代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的动态演变历程。通过分析从传统纸质媒介到影视、网络新媒体等不同媒介阶段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的特点、变化及相互影响,揭示跨媒介传播对现当代文学发展格局的深刻塑造作用以及文学在不同媒介语境下的多元价值呈现。
关键词:跨媒介;现当代文学;传播与接受;动态演变
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始终与媒介的发展紧密相连。从早期的报纸、杂志到后来的广播、影视,再到如今的网络新媒体,媒介的变革不断改变着文学作品传播的范围、速度、受众群体以及接受方式,进而深刻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创作、经典化进程和文学观念的变迁。
一、传统纸质媒介阶段的传播与接受
在现当代文学发展初期,报纸和杂志是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阵地。众多文学社团、流派通过创办刊物发表作品,如《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文学作品的刊载,为新文学的推广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接受群体主要集中在知识分子阶层和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市民群体。读者通过订阅刊物、购买书籍来阅读文学作品,阅读方式较为单一、私密,文学批评也主要在纸质媒体上展开,形成了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学术性的文学交流圈。作品的传播范围受地域、发行量等因素限制,但却在有限范围内引发了深刻的思想文化变革,经典作品得以在读者的反复研读和讨论中逐渐确立其地位,如鲁迅的《狂人日记》等作品在纸质媒介的传播下,对当时社会的思想启蒙产生了巨大冲击力。
二、影视媒介介入后的传播与接受变化
影视媒介的崛起,使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接受格局发生了意义深远的转变。以《骆驼祥子》的影视改编为例,原著深刻地描绘了旧中国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与悲惨命运,其文字富有感染力却也较为深沉压抑。影视改编后,通过演员对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的生动演绎,以及对老北京风貌的实景重现,直观地将那个黑暗的社会环境和祥子的挣扎呈现在观众眼前。无论是在电影院上映还是在电视上播出,都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许多原本只是听闻过老舍这部作品名字的人,在观看影视改编后,被故事所触动,进而深入阅读原著,去感受文字背后更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同样,《围城》的影视改编也让这部充满智慧与讽刺的文学作品走向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剧中人物的精彩表演,将方鸿渐等知识分子的形象鲜活化,使得更多观众对作品中所刻画的婚姻围城、人生围城有了直观的认知,并激发了他们探究原著中精妙语言和复杂人物心理描写的欲望。在接受导向层面,影视改编对观众理解《骆驼祥子》有着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影视改编通过视觉呈现,帮助观众快速理解祥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他性格转变的过程。比如,影片中对祥子拉车场景的逼真还原,让观众能真切体会到他的艰辛与无奈,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悲剧内核。但另一方面,影视改编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的一些调整也可能导致观众的误解。例如,为了简化剧情,某些改编版本可能弱化了原著中祥子周围人物的复杂性,如虎妞形象的多面性被削减,使得观众对原著中丰富的人物关系网络和深刻的人性描写理解不够全面。
再看《围城》的影视改编,在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的过程中,一些原著中富有哲理和隐喻的对话可能被简化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观众对作品深邃内涵的深入挖掘,使观众可能仅停留在对故事表面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上。影视创作的商业与娱乐性需求对现当代文学作品改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以《芳华》为例,原著对青春岁月中的人性、时代创伤等有着深刻而内敛的书写。在影视改编时,为了迎合市场对青春怀旧题材的喜好,影片在情节上强化了青春爱情元素的渲染,通过精美的画面展现文工团的青春活力,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原著中对人性善恶挣扎以及时代对个人命运影响的深度挖掘。这种改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文学界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原著的核心价值,而影视界则强调这样的改编有助于吸引更多观众,提高作品的商业效益。尽管存在诸多争议,但不可否认影视媒介为现当代文学作品开辟了新的传播通途,它让文学作品以更亲民、更易被大众接受的方式融入当代文化潮流,使文学在大众文化语境中持续散发魅力。
三、网络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与接受新态势
网络新媒体的兴起给现当代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介的时空限制,文学作品的发表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大量网络文学作品应运而生。网络文学以其丰富的类型、互动性强的特点吸引了海量读者,改变了文学创作与阅读的生态。读者不仅可以在网络上阅读作品,还能通过评论、弹幕等形式即时反馈,与作者、其他读者进行互动交流,这种互动性极大地增强了读者的参与感和对文学作品的影响力。同时,社交媒体的分享功能使文学作品能够迅速在网络上扩散传播,一些优秀的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也借助网络新媒体再次走红,引发新的阅读热潮和学术研究热潮。然而,网络新媒体的信息过载也导致文学作品的传播面临碎片化、浅阅读等问题,作品的价值深度挖掘和经典化传承面临新的挑战。
四、跨媒介传播对现当代文学发展格局的影响
跨媒介传播使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播渠道多元化,文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纸质文本形式,而是以多种媒介形态存在并相互影响。不同媒介的传播特性促使文学作品在创作阶段就考虑到后续的跨媒介改编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学创作的风格、题材选择等。例如,一些网络文学作品为了适应影视改编需求,在情节设置上更加注重故事性和视觉性。同时,跨媒介传播也改变了文学的评价体系,影视改编的成功与否、网络文学的点击量和热度等都成为衡量文学作品影响力的新指标。
五、结语
跨媒介视角下现当代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经历了从传统纸质媒介到影视媒介再到网络新媒体的动态演变过程。在跨媒介传播的时代浪潮中,现当代文学既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传播空间的拓展、与大众文化的深度融合等,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需要在充分利用跨媒介传播优势的同时,积极探索应对挑战的策略,以促进现当代文学在多元媒介语境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使其在传承文化、启迪思想、丰富精神世界等方面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齐永光.媒介融合视域下的文学数字化传播[D].吉林大学,2020.DOI:10.27162/d.cnki.gjlin.2020.006706.
[2]卢兴.电子媒介视域下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研究[D].辽宁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