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壮乡非遗文化资源融入美术活动的实践研究

作者

陆金莉

广西贵港市港北区中里乡中心幼儿园537100

摘要:壮乡非遗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对壮乡非遗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并实施相应的美术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深入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激发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升其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心。

关键词:壮乡非遗文化资源;美术活动;融入实践

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承和创新已成为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议题。壮乡非遗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别具特色的艺术表达形式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将壮乡非遗文化资源巧妙融入美术活动,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促进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的发展,是当前亟待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壮乡非遗文化资源的分类和特色

(一)壮乡非遗文化资源的分类

壮乡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民俗习俗、口头文学、传统戏剧等各个领域。壮族的歌舞文化源远流长,如“八音”、“芦笙”等音乐器乐以及与农历节庆相关的舞蹈等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音乐舞蹈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壮族传统手工艺包括壮绣、银饰、竹编、剪纸等多种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民族特色。这些传统手工艺代代相传,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是壮乡非遗文化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壮乡非遗文化资源的特色

壮族非遗文化资源承载了浓厚的民族特色,其音乐舞蹈、传统手工艺等都体现了壮族独有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壮乡非遗文化资源往往紧密结合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性和实用性,比如在传统节庆、婚礼、葬礼等场合的歌舞和服饰,以及日常生活中所需的器物等,都展现了非遗文化资源的生活性和实用性。

二、非遗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意义

非遗文化作为历史和传统的载体,承载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通过在幼儿教育中传承非遗文化,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自己民族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心。非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和艺术价值,通过幼儿接触和学习非遗文化,可以培养他们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其全面素质的发展。此外,非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伦理观念,通过非遗文化的教育,可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最重要的是,非遗文化作为一种生动形象的历史教材,可以激发幼儿对历史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帮助他们理解和认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从小培养他们对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三、壮乡非遗文化资源在美术活动中的实践与运用

(一)美术活动设计中的非遗文化元素融入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壮乡非遗文化元素,是为了让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深入接触和体验传统文化,促进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和理解。美术活动设计中的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可以选择将壮族传统图案、色彩、民间故事等元素引入美术活动设计中。比如,在绘画活动中,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壮族传统绣花图案,并尝试用这些图案进行创作;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可以教授幼儿制作壮族传统手工艺品,如竹编、剪纸等,使其了解并学习传统工艺技艺。可以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融入非遗文化元素。在音乐活动中,可以播放壮族传统音乐,让幼儿感受不同音乐风格的魅力;在舞蹈活动中,可以教授壮族传统舞蹈动作,让幼儿跳起来感受传统舞蹈的韵律和舒展。此外,还可以借助故事讲解等方式融入非遗文化元素。通过讲述壮族的传统神话、传说或风土人情,让幼儿从故事中了解壮族文化的魅力和内涵,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师指导与幼儿创作

当引入壮乡非遗文化元素时,教师的指导尤为关键,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创意启发能力,以促进幼儿对非遗文化的深入理解和有效运用。教师应该加强对壮乡非遗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以便更好地将其融入美术活动设计中。只有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传统技艺,教师才能够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进行创作,并能够准确把握非遗文化元素的运用方式。通过提供多样的材料、激发讨论、示范操作等方式,教师可以帮助幼儿理解非遗文化元素的精髓,并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促进幼儿的创意表达。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在创作过程中体验乐趣和感受,不断激发其对艺术的热爱和探索欲望。通过赞赏、鼓励和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使他们在参与美术活动时能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和收获。

(三)学校家庭协同合作模式建立

学校家庭协同合作模式的建立对于幼儿的美术活动实践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资源和力量,为幼儿提供更全面、多元的美术教育支持。学校可以通过举办主题家长会、亲子美术活动等方式让家长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活动,家长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美术学习情况,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而增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学校可以开设家长美术课程或者家长艺术培训班。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让家长们亲身感受美术学习的乐趣,也能够增进他们对美术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度,同时也为孩子树立了学习榜样。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美术作品展览或者文化节,邀请家长到校参观。这不仅可以展示孩子们的美术作品,也是一个促进学校和家庭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增进双方的情感联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借助网络与社交媒体平台,建立起家校互动的桥梁,并及时分享学校美术活动和幼儿创作成果,让家长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和成长。

结束语

将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活动内容,提升美术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更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然而,我们也意识到在实践中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非遗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足、教师专业素养不够等。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非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工作,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升其非遗文化教育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钱紫吉.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融入非遗文化探析[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22):148-149.

[2]苏艺森.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探讨[J].成才之路,2023,(18):137-140.

[3]李娟.幼儿园艺术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0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