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建议
龙宇婷
广州新华学院 广东东莞 523133
摘要:学风建设是每所高校常抓不懈的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有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学风建设整体态势向好,但也存在学生迟到、早退、旷课、作弊等纪律问题,个别班级学生上课抬头率偏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有待提高等问题。本文分析了以上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风;现状;问题;对策
高校学风建设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高度重视的系统工程。良好的学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毕业后立足社会必须具备的生存能力。营造“勤学、好学、乐学”的学风,培育学生终身学习理念,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是高校学风建设的应有之义。
一、高校学风建设现状
高校通过制定校纪校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方法加强学风建设。高校学风建设整体态势向好,大部分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高,学习动力足。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考试等关键时间节点,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专注度、学习时间及精力的投入程度显著提高。
二、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旷课、迟到、早退、作弊情况
学生经过高考的洗礼考入大学,开始了新的学习征程。大学课程时间安排并不紧凑,大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时间有所增加。高校制定了适合校情的学生学籍管理规定,明确规定了学生不能迟到、早退、旷课、作弊等内容。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并不能消除学生出现旷课、迟到、早退、作弊等行为。个别学生出现迟到、旷课、早退、作弊等行为,这是高校的一种常见现状,这些不良行为屡禁不止。
(二)个别班级学生上课抬头率有待提高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娱乐离不开互联网。以大学生为主的年轻一代更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弄潮儿”。互联网给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通过使用互联网,教师与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丰富海量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互联网对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海量的网络资源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互联网甚至抢占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上课注意力。个别班级学生在上课期间过度查看手机、玩手机,上课抬头率偏低,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
(三)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待提高
高校教师应当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育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高校教师运用讲授法、案例教学法、翻转课程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但是,个别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除了课堂学习,个别学生课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也有待提高。
三、高校学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个别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了人们的言行举止。高校关于学风建设的规章制度,学生已应知尽知。少数学生还明知故犯,甚至违反了校纪、校规。究其缘由,少数学生尚未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习方面存在侥幸心理,抱着“六十分万岁”的错误观念应付学习。错误的学习观影响了学生不良的学习行为,甚至产生了延期毕业或违纪处分的消极后果。
(二)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成效有待提高
互联网是科学技术进步的产物。互联网对高等教育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大部分高校教师积极主动应对互联网的挑战,善于使用互联网备课、上课等。但是,部分高校教师仅通过互联网制作了教学课件,未能全面发挥互联网在教学方面的优势。互联网不仅有海量的学习资源,也有实时沟通、互动性强等优势。高校教师要与互联网竞争学生的上课注意力,还需根据教学大纲,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强师生教学活动的互动性。
(三)校园文化建设有待加强
学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师生的言行举止、高校的一草一木都会对师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了学生大学生活的体验感,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部分高校教学硬件设备完善,但校园文化建设的软实力有待加强,甚至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未能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未能很好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四、高校学风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是立德树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所有教职工都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这也包括专任教师。高校教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高校教师应结合专业特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培育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二)利用互联网优势,提升师生互联网信息素养
高校师生都是学风建设的主体。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教育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影响学风建设的成效。高校教师应提升互联网信息素养,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创新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是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应充分使用互联网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互联网信息素养,让互联网成为学习的好帮手、助推器。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
发挥师生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提升学风建设育人实效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是乐学好学的典型代表,应在学习方面以身作则,自觉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学生群体中不乏品学兼优的优秀学子,优秀同龄人可以在学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促使同学们见贤思齐。
结语
加强学风建设,学校责无旁贷。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更应该在学风建设方面有所建树。学风建设并不是高校独有的任务。学校、家庭、社会应加强合作交流,发挥协同育人作用,为学风建设出谋划策、恪尽职守。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家庭的家风、父母的教养方式,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风气时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师长以身作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把学习视为己任。
参考文献:
[1]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高教论坛,2003,(01):147-149+161.
[2]王巧玲.高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与对策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01):119-121.
[3]苗洪霞,王志华,刘群.高校学风建设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16,37(09):51-58.
[4]程样国,舒涛,韩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03):163-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