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朱显凤
海口经济学院附属艺术学校 海南省海口市 邮编:571127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逐渐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向更加注重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的方向发展。初中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学科,如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和实际意义,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将政治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对政治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文旨在探讨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分析其对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政治素养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政治;课堂互动;教学方法
1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1.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学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和娱乐内容,这导致传统课堂教学面临学生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减退等问题出现。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能够有效连接政治理论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将抽象的政治概念与学生身边的实际情况结合,不仅使政治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易懂,而且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感。随着社会热点问题的出现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看到政治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直接联系,从而激发对政治理论的思考和讨论。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和探究,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单纯的知识接收者。因此,生活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生动和现实的学习场景,能够显著的促进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讲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教师可以使政治课堂变得更加的生动有趣且富有成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的成长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2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发展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使得公民素养,尤其是政治素养,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初中政治教育不仅要传授政治理论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生活化教学理念通过将政治理论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接受公民的责任与义务,激发他们关心社会、关注时事的兴趣。政治课堂中的实际问题情境和生活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身边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政治的重要性。使学生能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逐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对社会的责任感。生活化教学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政策、社会现象与个人行为之间的关联,增强他们的社会认同感和集体意识。这对于塑造学生的整体政治素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推动学生在未来社会中成为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社会公民。
1.3促进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
当前社会日新月异,学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政治知识的学习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否则就容易形成空洞的理论认知。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课本上的政治知识,还能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应用,进而增强理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政治知识的实践价值,使理论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抽象记忆,而是融入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当中,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生活化教学使得课堂上所学的政治理论能够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紧密挂钩,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的深刻内涵,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个人发展和社会贡献奠定坚实基础。
2 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2.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强化课堂互动性
在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改变传统政治课堂的单一性,将原本抽象的政治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通过强化课堂互动性,使学生能够在参与中真正理解政治理论的应用与意义。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直接影响他们对政治知识的理解,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使课堂更加生动和具有吸引力。例如,在讲解“公民权利和义务”这一知识点时,首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行使个人的权利和履行义务的具体经历。问学生:“你们在家里有何权利?又要履行哪些义务?”学生可能会谈到自己有权选择兴趣班、使用家里提供的学习资源等,同时也会提到自己有责任按时做家务、帮助父母分担家庭中的责任等。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日常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帮助他们明白这些行为背后的政治意义,认识到公民在家庭和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接下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比如,提问:“在学校里,作为学生,你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学生可能会提到自己有权参与课堂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同时也要遵守学校纪律、参加社会服务活动等义务。教师通过这些讨论,让学生从个人的日常行为出发,逐步引导他们思考政治权利与责任如何在不同层面上体现,进而帮助他们形成对公民责任和义务的全面理解。在课堂上,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享个人经验和观点,教师则根据这些互动及时进行总结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对政治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2多元化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初中政治课堂提供了更多丰富的教学手段和途径,使得课堂教学更具互动性和生动性。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之一是将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资源等,打破传统教学的单一模式,从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与效果。教师应利用这些技术手段,使政治课堂更加生动、真实,促进学生对政治知识的深刻理解。例如,在讲解《民族精神》这一单元时,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先播放一段视频,展示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历史背景,生动展现如藏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服饰、风俗以及文化活动。视频中可以包括西藏的雪顿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等画面,激发他们对民族多样性和丰富文化的尊重和兴趣。利用图片和图表展示各民族在历史上取得的卓越成就,譬如维吾尔族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作用,蒙古族在草原文化中的突出贡献等,帮助学生更具体地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除了视频和图片,借助网络平台,如教育网站或社交媒体,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讨论平台,发表自己对“民族团结”和“文化多样性”的看法。例如,提出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各民族文化如何共存、如何促进民族团结?”学生可以通过留言、投票或参与在线问卷,表达自己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分享自己所见的民族团结实例,加深他们对民族团结和和谐社会构建的认知。
2.3实践性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生活化教学理念强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应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实践兴趣的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问题中,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政治理论的社会价值,增强对公民责任的认同。利用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时,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革命历史纪念馆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些场所充满了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安排具体的活动,指导学生观看展览中的历史照片、革命遗物和英雄事迹,讲解革命先烈如何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献身的历史。这些鲜活的历史教育资源,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祖国的历史变迁以及革命先烈为国家作出的巨大牺牲。参观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理解能力设计互动环节,要求学生在参观后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应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主题进行交流与思考。例如,引导学生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精神”这个角度展开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行动,思考自己在身边如何展现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诸如在校园里做好每一件事、关心身边的社会问题、关注环境保护等。在讨论结束后,组织学生分享个人感受,鼓励他们写下参观后的心得体会,表达自己从历史文化和革命精神中获得的启发与感悟,激发他们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2.4设计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情境教学是生活化教学理念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维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情境教学不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能有效地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判断力和创造力。在初中政治课堂中,教师应通过设计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决策,从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解《如何面对社会问题》这一主题时,设定一个情境,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某个社区的居民,面临一个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将情境具体化,例如:假设该社区的附近工厂排放有害废气,导致空气污染严重,甚至影响到周围居民的健康。教师要求学生从社区居民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应如何应对这一问题。首先,学生需要讨论和分析污染的原因,了解目前政府在环保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的落实情况。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多个层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学生可以分析当地政府在解决污染问题方面的有效性与不足,探讨如何提升环保意识,推动政策执行;另一方面是公众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思考社会公众在环保问题上的态度和行为,如如何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如何通过社区活动增强公众参与感;此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集体协作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鼓励学生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例如组织社区居民集体向政府提出环保建议,或组织志愿者行动进行清洁和环保宣传等。为了深化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分享各自的观点并进行辩论。通过辩论,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各种解决方案,评估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和潜在问题,学习如何在复杂的问题面前进行理性思考和判断。例如,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出加强政府监管的方案,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关注如何增强公民的环保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反思每个观点的利弊,帮助学生在思辨中形成更为全面的判断。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应用至关重要,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政治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将政治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教师能够让政治理论变得更加具体、生动和易于理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思考深度。因此,教师应积极设计与生活相关的教学情境,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政治知识的实际意义,并为他们未来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包丽红.谈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初中政治课堂中应用[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3(01):96-98.
[2]方卉.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4):58.
[3]张焰光.小组合作在初中政治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新课程,2020(19):150-151.
[4]颜业.案例教学法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科普童话,2020(03):144.
[5]于燕.课堂即时评价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方法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