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飞机构造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
刘章红 张鹏辉 彭世能 卿四广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课题:
四川省教育厅2022-2024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团队导师制”在备赛中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ZJG2022-422
摘 要:本文围绕基于飞机构造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展开深入探讨,阐述其研发背景、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分析该系统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优势、实施效果以及面临的挑战,旨在为航空相关专业教学革新提供有益参考,借助虚拟仿真技术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飞机构造;虚拟仿真教学系统;三维建模技术;VR/AR技术;教学应用;航空教育;实操训练;
一、引言
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复杂、专业性强,传统飞机构造教学依赖教材、图纸及实地参观,存在诸多局限。实体飞机成本高昂、拆解不便,难以全方位展示内部精细构造;二维教材和静态图片缺乏直观动态呈现,学生理解晦涩抽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应运而生,为飞机构造教学开辟新路径,它打破时空束缚,以沉浸式、交互式体验助力学生精准掌握知识。
二、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一)系统架构设计
基于飞机构造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采用分层架构模式。底层为数据层,集成海量飞机构造数据,涵盖飞机各型号结构图纸、零件参数、材质信息、装配工艺等,经数据库管理系统高效存储与调取;中间层是逻辑处理层,负责运算模拟飞机运行、拆解组装流程,响应用户交互指令,运用算法实现碰撞检测、物理模拟,保障虚拟场景真实;顶层是交互展示层,以三维建模、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逼真可视化界面,学生借此直观浏览飞机全貌,操控虚拟工具进行装配维修练习。
(二)关键技术剖析
三维建模技术:利用专业软件如 Blender、Maya 等,依据飞机设计图纸与实际参数精准构建飞机三维模型,从机身框架、机翼、尾翼到发动机、起落架等部件,细致还原外形与内部结构,还可为不同部件赋予材质属性,模拟金属光泽、碳纤维质感,增强视觉真实感。
VR/AR技术:VR为学生营造沉浸式虚拟座舱、维修车间环境,戴上头戴式设备,仿若置身飞机内部,全方位观察部件位置关系;AR 则将虚拟飞机模型叠加于现实场景,学生对照实体教具或教材,借助移动设备屏幕查看虚拟构造注释、动态演示,拓展学习维度。
物理模拟技术:引入物理引擎,模拟飞机飞行受力、部件碰撞、机械传动等物理现象。如模拟飞机起飞降落时起落架减震、机翼升力变化,拆解部件时模拟螺栓松动阻力,让学生感受真实操作反馈,深化理论认知。
三、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提升学习兴趣与参与度
传统教学易使学生觉得枯燥,虚拟仿真系统改变被动听讲局面。学生能自主 “穿梭” 于飞机各舱室、探索零部件奥秘,亲手 “拆解” 发动机、“组装” 机翼,新奇体验激发好奇心与探索欲,主动投入学习,课堂活跃度大幅跃升。
(二)提供安全无风险实操环境
飞机维修装配实操训练存在安全隐患,误操作可能损坏设备、危及人身安全。虚拟仿真系统允许学生反复试验不同工具使用、装配顺序,即便犯错也无实际损失,学生可大胆尝试,快速积累操作经验。
(三)满足个性化与差异化学习需求
不同学生学习节奏、理解能力有别,虚拟系统支持自主调整学习进度、难度级别。基础薄弱学生可从简单部件识别、结构展示起步;学有余力者能挑战复杂整机装配调试,还能拓展学习特种飞机、新型号构造,契合多元学习诉求。
四、教学实施效果
(一)知识掌握更扎实
经虚拟仿真教学实践,对比传统课堂教学班级,学生飞机构造知识测试成绩平均提升 20% 以上,对复杂部件原理、装配流程记忆深刻,因系统反复强化视觉、触觉感知,知识内化更高效。
(二)实操技能提升显著
参与虚拟维修训练学生,后续实操课程犯错率降低约 30%,工具使用熟练度、故障诊断精准度明显进步,虚拟场景练就的手感与判断力无缝对接实际操作。
(三)创新思维激发
系统开放性促使学生探索非常规构造设计、维修方案,近年航空创新项目申报中,接受虚拟仿真教学学生组队申报成功率提高15%,创意灵感源于虚拟环境中对飞机构造独特理解。
五、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硬件成本与兼容性难题
VR/AR 设备价格不菲,大规模部署增加教学成本;且设备、软件间兼容性差,不同品牌 VR 头显与系统适配易出问题。学校可集中采购性价比高设备,建立设备租赁中心;联合企业、科研机构优化软件兼容性,开发跨平台版本。
(二)师资培训压力
多数教师熟悉传统教学,虚拟仿真教学技能欠缺。需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技术培训,邀请行业专家进校讲学;鼓励教师参与系统研发项目,在实践中掌握操作技巧、教学设计方法。
(三)数据更新滞后
航空技术迭代迅速,新型飞机不断涌现,现有虚拟仿真系统数据更新慢,影响教学前沿性。学校与航空企业、研究所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及时获取最新机型资料;设立校内数据更新小组,依据权威资讯手工录入或修改数据。
六、结论
基于飞机构造的虚拟仿真教学系统是航空专业教学革新利器,凭借独特架构与前沿技术,在提升学习兴趣、保障实操安全、促进知识技能掌握等多维度成效斐然。虽面临硬件、师资、数据更新挑战,但通过多方协同、技术优化可逐步攻克。展望未来,随着技术成熟与应用拓展,该系统将深度融入航空教育,培育更多契合行业需求专业人才,助力航空事业腾飞。
在后续发展中,持续关注技术发展动态,引入人工智能辅助教学、云仿真等新技术拓展系统功能;挖掘系统在职业培训、科普宣传领域潜力,放大社会效益;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汲取国外先进经验,打造世界一流虚拟仿真教学平台,为全球航空教育贡献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毕俊喜,王柳璎,柴进,等.“智慧树和互联网+”背景下飞机构造学教学研究[C]//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内蒙古工业大学航空学院;,2023:6.DOI:10.26914/c.cnkihy.2023.121151.
[2]李岩,张泰峰,刘旭,等.基于局域网的某型机仿真训练系统教学应用初探[C]//教育部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三届全国高等学校航空航天类专业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集.海军航空大学青岛校区航空机械工程与指挥系;,2022:4.DOI:10.26914/c.cnkihy.2022.031910.
[3]魏德宸,焦园圆.飞机构造基础课程教学的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1,(02):245-246.DOI:10.19475/j.cnki.issn1674-957x.2021.02.115.
[4]刘传生,田巨,吴成宝,等.《飞机构造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30):85-86.
[5]梁海峰.《飞机构造与系统》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05):39-40.
[6]周维,刘亮,王鹏,等.多电飞机机电系统虚拟仿真试验技术研究[J].飞机设计,2024,44(04):1-5.DOI:10.19555/j.cnki.1673-4599.2024.04.001.
[7]穆肃,高春瑾,田巨.技能领域深度学习评价核心指标构建与量表开发研究——以飞机维修虚拟仿真学习为例[J].广州开放大学学报,2024,24(02):39-45+58+109.
[8]秦庆霞,钱文高,马喜华.飞机维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24,46(01):228-232.
[9]张婷婷,刘震磊,李欣宇,等.飞机结构件制造仿真平台开发与应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07):93-98.
[10]刘震磊,王丹,王环,等.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飞机总装脉动生产线设计与开发[J].航空精密制造技术,2024,60(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