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党史学习教育赋能新时代党校党建工作的可行路径
杨垚
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党校
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史学习教育呈现出新的时代价值,它是坚定理想信念的压舱石。党史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法宝,其核心在于通过学习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从理论层面看,党史学习教育包含三个维度:认知维度,即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重大事件;情感维度,即培养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忠诚意识;实践维度,即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
一、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可以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根基 [1]。其次,它是提升政治能力的必修课。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学习党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再次,它是激励担当作为的动力源。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担当史,学习党史能够激发党员干部新时代的使命担当。
二、党史学习教育赋能新时代党校党建工作的有效
(一)实践教学,赋能党史学习教育
在实际党建工作中带领党员到实地感受,能够让党员干部们对党史的发生更有“亲历感”。通过线下的实地观摩,或者党员亲自参与红色情景短剧的演绎可以让党员干部更加深刻地理解党校党性的根本原则,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
让党员处在真实场景中,可以更有效的促进党员党性建设。在党建工作中,可以带领党员们去四川省德阳市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如德阳市英烈纪念园等,并在现场组织党员学习,完成德阳市英烈纪念园的调研报告,让学员们在历史留下的痕迹中感受中国共产党人一路走来的不易,在英烈纪念园浓厚的历史氛围中,引发党员干部们更加深刻的思考,加强党员的党性建设。此外还可以组织党员们在闲暇时间编辑、表演、布置场景;共同演绎如“飞夺泸定桥”等经典党史片段,并组织党员们就红色短剧的演绎撰写“信仰的力量”的随笔,探讨在新时代如何发扬“延安精神”,促进党员党性建设,推动党教党建工作的进行。
(二)革新教学方法,构建系统化学习体系
党校应当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教学培训总体规划,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系统化学习体系。应该利用好新兴的科技或者手机APP,等开展“线上 + 线下”的联动模式,形成“网络党支部”帮助党员干部更加系统地学习党史。此外党史学习教育需要结合党建现状展开,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科技的发展能够带给党员更丰富的体验感,党校可以开发的党史VR 体验课,让党员利用虚拟科技体会真实的历史,让科技交融时空,带给党员干部们更震撼的体验和更深刻的印象。此外还积极引入新媒体平台等新型教育载体,借助“学习强国”和“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系统性的党史学习教育,如让“网络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国共产党简史》,利用网络平台为党员干部们播放相关的影视资料如电视剧“觉醒年代”的选片,通过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伟大革命先辈们的青年中国工人青春叙事,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必然性展示给党员干部们,并在相应的影视片段旁边附上文字性的叙述,让党员干部们能够更系统性地了解真实的党史,加强他们的学习感悟,从而推动党校党建工作有效进行。
(三)完善长效机制,结合工作实际
党史学习教育不能停留在书本上,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强化实践导向,完善长效机制。建立校领导带头学、党支部定期学、党员自主学的多层次学习机制,确保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制度化。建立党史学习教育与党性分析、组织生活会相衔接的机制,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党史找差距、明方向。
学习生活结合能够有效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完善长效机制,节的规范要求。精心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前沿阵地,坚持党校姓党,围绕主责主业,创新培训方式,切实推动学员党性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合,让党史课堂“活起来”。遵守党纪法规、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参加学习教育、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量化标准、设定分值,对党内履职尽责和日常表现采取加分、减分的方式进行动态管理。有效激发了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完善长效机制。将党史学习教育情况纳入党员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党校可以组织学员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行动。
结语:
党史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党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通过构建系统化学习体系、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强化实践导向、完善长效机制等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赋能效应,提升党校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实践证明,将党史学习教育深度融入党校党建工作,不仅有助于培养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党员干部队伍,也为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 任江波 . 党史学习教育赋能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可行路径 [J].时代报告 ,2022,(07):40-42.
[2] 李雅 . 党史学习教育赋能新时代党建工作的可行路径 [J]. 时代报告 ,2022,(0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