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建设分析
付明洋
长春建筑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作者简介:付明洋(2003.02),男,汉,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 ,研究方向:广告学。
摘要: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市场上各类品牌竞争趋向于白热化,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成为当下品牌发展的大方向。本文剖析品牌IP化的价值,提出挖掘品牌文化内核、设计并塑造专业品牌形象、实现全渠道推广以及产品服务赋能的实践方案。结合法律法规保障和专业人才培育,确保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推行力度。旨在实现地域文化品牌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
关键词:地域文化;品牌IP化;建设分析
引言: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品牌出现如同雨后春笋,消费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域文化是优秀传统中国文化数千年积攒下的瑰宝,其中包含着独特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等,将其融入到品牌,实现IP化能够很好的满足消费者要求。同时还能够借助IP化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有效结合,确保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一、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建设价值
(一)文化传承与传播
近年来,伴随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国家文化战略的引领,各地区纷纷利用自身文化资源研发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及视觉IP[1]。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下,文化的传播和弘扬不仅是优秀地域文化的继承,更是民族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是能够将传统的民俗、古老的民间技术和艺术传递下去的重要方式。品牌IP化发展能够实现抽象文化具象化,将传统的文化融合到产品设计,营销等各个环节,实现推陈出新。以四川老字号的火锅品牌来分析,店铺外观设计融合了川渝辣味饮食和古代码头生活的传统,实现IP形象豪爽热辣的呈现。此外还借助了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实现旅游方面的推荐,将川渝的火锅文化带出四川,享誉世界。在文化的传播和传承期间,打破了地域性的壁垒,将传统的老品牌和现代文化结合,吸引年轻人的兴趣,确保文化传承的道路越走越远。
(二)差异化竞争优势
差异化竞争方面,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构建能够实现品牌特征的“脱俗”。在各类品牌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融入地域文化的IP化构建能够实现从功能到外观美学设计上的创新,避免消费者出现视觉疲劳。以刺绣品牌为例,市面上的普通刺绣大多都是机器批量化生产,图案花纹等内容经不起考察。但融入了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将一些寓意吉祥的民族图案融入到设计中,在技艺上采用手工古法刺绣,不仅突出了刺绣品牌的文化性,还能够让更多的人在购买的同时了解到背后的民族文化。营销方面,参考到当地的文旅活动和民族节日来布置线下实体门店,并安排销售员为消费者讲解门店的陈设,保证消费者能够更好的理解对应的地域文化,从而提升品牌的辨识度,摆脱同质化标签。
二、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实践措施
(一)深挖文化塑造IP形象
地域文化是指在特定区域范畴内,人类生产生活所记录下来的物质、精神方面的内容[2]。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发展时,深挖文化内核塑造和设计IP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以打造客家文化品牌为例,安排工作人员实地走访,了解福建土楼的结构、与当地客家人同吃同住等,能够更好的了解“聚族而居、和衷共济”的文化内核,并将其融合到品牌创作中。同时,还要结合地方县志、民俗研究著作等资料出发,结合大数据分析,实现消费者爱好和地域文化深度融合,在美学、精神体现、代表性图案等方面做出调整,确保IP形象丰富深刻。
(二)全渠道营销推广
全渠道营销能够保证品牌的影响力以及覆盖面,强化品牌IP化的整体规划科学性以及多渠道协同作用的效果。在多渠道发展营销期间,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特点,确保线上和线下的多渠道融合,提升经济效益和品牌口碑。以河南卫视的“奇妙游”系列节目衍生出来的品牌进行举例,线上利用微博推出节目预告发布节目幕后花絮,以短视频的方式融合明星宣传效果打好基础流量;考虑当代年轻人的碎片化阅读和接收方式,利用抖音等视频平台播放其中“高光片段”,并介绍相应的文化周边,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河南地域文化和国风之间的魅力。线下与文旅联动,河南博物院和河南省内部各大景区会根据节目热度发展趋势推出“奇妙游”主题游览线路,让游客能够线下实现和节目的互动,亲眼看到亲手去触摸历史文化,在线下的很多文创商店也有售卖特色的文创产品,增强购买体验。采用全渠道营销的方式,可确保中原文化传播效果,更能实现品牌文化的出圈发展。
(三)产品与服务赋能
产品与服务赋能,能够确保地域文化的应用效果,将传统的地域文化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的体验。以成都“小龙坎”火锅品牌为例,将川渝地域文化和火锅产品进行融合,饮食方面,结合当地食材选取“鲜、辣、地道”的特点,确保食材的口味以及最佳的食用方法。像辣椒等调料的原产地直发和毛肚的“七上八下”吃法;产品外观上在店铺内部以及菜品的名字摆盘儿方面融合了三国,川剧等文化,实现传统文化和食物的跨界融合,增加记忆点;服务方面,店铺内部的桌椅,灯笼,墙壁绘画以及店员的服装等等都贴合传统川渝风情,此外,在顾客用餐时还会提供川剧等表演,完美的凸显出川渝文化的魅力,也塑造了品牌的独特性。
三、地域文化品牌IP化的保障机制
(一)法律合规保障
基于地域文化品牌IP化运行期间,需确保相关法律法规的保证。合规的法律能够确保品牌的信誉、发展的持续性,因为结合地域文化元素构建的IP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涉及到版权、商标等内容,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够确保品牌发展的有效性。比如商标注册的时候要赶早赶精,结合品牌IP内容,提取其中的核心元素注册申请,像王老吉的红色外罐和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提前注册后能够保证商标权益,确保品牌价值的同时也便于后续商业方面的维权。同时在版权方面,很多文创会基于品牌衍生的一些文化、插画、音乐,在这些作品创造之后需要立刻前往版权局进行维权登记,确保创作者的基本权益,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抄袭盗用等情况。此外,在融合地域文化,实现品牌IP化时,也要提前调查好地域文化的对应传承人以及文化机构,确保获得对方同意,并以合同的方式来规范使用范围、报酬、权利和责任等,避免出现文化使用和融合方面的纠纷,让好事变坏事。
(二)人才与团队培育
人才队伍需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特征以及市场变动需求,在招聘时要明确品牌现阶段和未来发展方向、所需人员的职位和相关技能,以拥有相关经验的工作人员为主;培训方面,定期邀请行业内的民俗学者,非遗传承人完成线下和线上的授课,确保相关工作人员更好的了解地域文化的特征,并定期选择优秀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者前往行业讨论会沟通、学习和分享领域内最新的营销设计理念,保证后续设计的专业性;实践方面要以真实项目为主,实现老员工和新员工之间的帮扶和促进,并通过真实项目来确保收集和了解的地域文化的深度和温度。
结论:简而言之,地域文化的品牌IP化速度越来越快,但前行的途中也会遇到各种挑战。要结合市场需求和文化变迁方向,保证深挖文化内涵,精细化IP发展,负责法律和人才保障,方可为品牌IP化保驾护航。未来,品牌IP化发展会更加注重地域文化的融合,并逐渐成为百姓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参考文献:
[1]闫雪峰. 地域文化重塑中的云冈文化品牌IP化发展策略 [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37 (06): 105-112.
[2]舒伟,汪琼颖. 基于地域文化的“呈坎”村落品牌IP设计研究 [J]. 萍乡学院学报, 2023, 40 (02): 8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