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铁司机驾驶行为特征分析及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作者

刘博洋

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10038

摘要:随着高铁网络在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扩张,其已然成为现代交通体系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以高速、高效、安全等显著优势深刻改变着人们的出行模式与经济交流格局。近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已针对铁路运输安全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对于高铁司机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对行车安全影响的研究仍存在欠缺。基于此,本研究深入探究各行为要素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安全保障策略与驾驶行为优化方案,旨在填补现有研究空白,为高铁运营安全提供全新的理论支撑与极具实操性的实践指导,助力高铁事业持续稳健发展。

关键词:高铁;司机;驾驶行为;行车安全;影响

引言:本研究聚焦于高铁司机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研究发现操作失误、注意力分散及应急处置不当等驾驶行为问题会引发不同程度的安全风险、隐患与事故扩大,因而文章提出优化培训体系等改进策略,以期提升高铁司机驾驶安全性,为高铁安全运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1 高铁在现代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高铁以其高速度极大地缩短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这种高效的运输方式,使人们能够在一天内往返于较远的城市之间,大大提高了出行效率,为商务出行、旅游等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货物运输而言,高铁的快速也有助于一些高附加值、时效性强的货物能够更及时地送达目的地,提高了物流效率。高铁采用电力驱动,相比传统的燃油交通工具,具有较低的碳排放,在全球倡导绿色交通的背景下,高铁作为一种相对环保的交通方式,有助于减少交通运输行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高铁的建设能够促进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加强了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使城市之间的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的流动更加便捷,有利于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形成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与协同发展格局。

2 高铁司机驾驶行为特征分析

2.1 驾驶操作行为

高铁司机在启动列车时,需要精确控制牵引手柄,按照规定的加速度平稳启动列车,对于高速行驶的高铁而言,速度误差范围极小,需要司机时刻关注速度表并准确操作手柄进行加速或减速,确保列车速度稳定在允许范围内。在高铁司机执行相对固定的线路任务时,操作行为会呈现一定的重复性,这种重复性要求司机保持高度的专注,不能因为操作熟悉而产生麻痹大意的心理。

2.2 注意力分配特征

高铁运行速度快,司机需要长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在列车运行的关键信息上,在行驶过程中,即使微小的速度偏差,经过长时间积累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所以司机的注意力高度聚焦在速度把控上。在列车不同的运行阶段,司机注意力分配的重点会动态变化,当遇到突发情况,如轨道上出现异物或者设备突发故障报警时,司机的注意力会迅速集中到异常点上,同时还要兼顾其他重要信息,防止因处理异常而忽视其他安全隐患。

2.3 应急反应行为

在面对突发紧急情况,高铁司机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反应,启动紧急制动系统。由于高铁速度快,哪怕延误一秒都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所以司机必须快速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尽可能缩短制动距离,减少事故的危害程度。在应急场景中,司机要快速判断各种警报信息的优先级和真实性。司机还要和列车上的其他工作人员协同应对,司机要通过内部通信系统告知乘务员做好乘客安抚和急救工作,同时自己专注于列车的后续安全操作,确保整体应急处理过程有序高效。

3 驾驶行为对行车安全的影响机制

3.1 操作失误与安全风险

高铁运行有着严格的速度限制,这是基于线路条件、列车性能等多种因素设定的。一旦司机操作失误出现超速,会使列车面临巨大的安全风险,而且,超速行驶时列车的制动距离会增加,当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紧急停车时,无法在规定距离内制动,从而引发碰撞事故。高铁驾驶室内有众多复杂的设备,如牵引系统、制动系统、信号接收装置等,如果司机误操作了这些关键设备,安全风险会立即凸显。若错误操作信号设备,司机可能接收或理解错误的行车指令,使列车进入错误的轨道或在不该停车的地方停车,导致碰撞等事故。

3.2 注意力分散与安全隐患

高铁司机需要时刻观察多种视觉信息,如信号指示灯、轨道状况、仪表数据等。当司机的视觉注意力被分散,譬如被驾驶室内无关的设备或窗外的非关键景物吸引时,可能会错过关键的信号变化。即使高铁有很多自动化系统辅助驾驶,司机仍需要对其进行监控。注意力分散会使司机不能很好地关注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状态,无法及时发现系统故障或异常报警,司机若没有及时发现并切换到手动控制,列车可能会出现速度失控的情况,进而引发严重的安全问题。

4 提升高铁司机驾驶安全性的建议与对策

4.1 培训体系优化

为有效提升高铁司机驾驶安全性,加强培训体系优化就离不开培训内容完善,要加强行车安全法规与规章制度学习,组织司机深入学习国家和铁路部门关于高铁行车安全的法规、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预案等,确保司机清楚了解每个操作环节的规范要求,以及违反规定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增强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定期进行实际操作考核,对操作不规范、不精准的情况及时纠正,并要求司机反复练习,直至熟练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4.2 工作环境改善

为有效提升高铁司机驾驶安全性,改善工作环境可以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设计和调整座椅,确保司机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能够保持舒适的坐姿,座椅应具备良好的腰部支撑、可调节的座椅高度和角度,减少司机因身体疲劳而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确保驾驶舱的窗户位置和大小能够为司机提供良好的视野,使司机能够清晰地看到轨道、信号设备以及列车周围的情况。同时,要减少车内设备或光线反射对司机视线的干扰,如对仪表盘的灯光进行合理设计,避免产生眩光影响司机观察车外情况。在司机的休息区域配备一些压力缓解设施,组织司机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帮助他们释放工作压力,增强身体素质,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4.3 技术辅助手段应用

采用先进的疲劳监测设备,如通过摄像头监测司机的眨眼频率、瞳孔状态,或者利用传感器检测司机的心率、脑电波等生理特征。当这些生理指标显示司机处于疲劳状态时,系统及时发出警报。除了生理特征,还可以对司机的驾驶行为进行分析来判断是否疲劳,通过在驾驶室内安装的传感器,收集司机操作手柄、踏板等设备的动作数据,利用智能算法进行分析,一旦发现异常驾驶行为模式,立即发出预警,同时,系统可以与列车的控制系统联动,在必要时阻止司机的危险操作,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

5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深入剖析了高铁司机驾驶行为特征及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通过对驾驶操作行为、注意力分配特征和应急反应行为的细致分析,明确了操作失误、注意力分散及应急处置不当与安全风险、隐患及事故扩大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培训体系、改善工作环境和应用技术辅助手段等建议,旨在全面提升高铁司机驾驶安全性,为高铁安全运营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推动高铁事业在全球范围内稳健、高效地发展,让高铁这一现代化交通方式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福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吕晓婷.高铁司机的认知能力与心理品质对工作绩效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23.DOI:10.26944/d.cnki.gbfju.2023.000595.

[2]陈家旭,王铭铭,李金波.面向行车安全的高铁系统风险辨识与动态演化研究[J].中国铁路,2023,(09):18-26.DOI:10.19549/j.issn.1001-683x.2023.05.2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