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幼儿教师口语教学

作者

苏杰

泰安市理工中等专业学校 山东泰安 271200

【摘 要】幼儿教师口语是中职幼儿保育专业技能课程之一,职业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本文主要探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与职业能力的结合。在阐述幼儿教师口语课堂现状的基础上,介绍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策略,实现专业知识与岗位实践的对接。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实用技能培养、创设真实练习情境、贯穿情感道德教育等。

【关键词】幼儿教师口语、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中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同样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借助中职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一、中职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幼儿教师口语讲授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普通话语音理论,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一般职业能力;二是幼儿教师职业口语,则是属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范畴。

中职幼儿保育专业定位于“职业性”和“师范性”,决定了中职课堂教学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习得,还应关注职业素养与能力的形成,懂得把专业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运用到幼儿园实际教学活动中。

幼儿教师口语是幼儿保育专业学生所需的一项重要的职业能力,学生的掌握水平会直接影响就业质量。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中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中职幼儿教师口语课堂现状

(一)学习动力不足

根据对幼儿保育专业学生的了解,幼儿教师口语课堂情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总体上看,学生普通话水平不高,方言环境浓厚,普通话基础薄弱。另一方面,是心理因素,一部分学生心理自卑,不敢张嘴说普通话,对这门课程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和良好习惯也就无从谈起,这是学习中最大的障碍。

(二)实际运用能力较差

幼儿教师口语的本质功能是交际,就是要向幼儿表明达意,与幼儿交流信息。而在教学中许多学生不能掌握幼儿教师语言的特点,教学语言及故事语言的运用能力更是亟待提高。

在普通话语音的教学过程中,涉及声母、韵母及语流音变的发音,学生如果不能准确掌握这些基础语音,就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环境和故事环境的变化进行灵活应用,无法适应幼儿教师岗位的要求。据我们观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灵活运用普通话过程中比较困难,即使能够很好地掌握基础的语音,但是不能与自己的职业特点相结合。

(三)职业道德精神缺失

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既要重视语言与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应重视职业道德领域的教育。在教师口语的学习中,同学们对普通话相关的基本知识能基本掌握,但是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职业领域背景、职业发展特点等知识涉猎太少,最终会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提高。

三、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策略

在中职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中,要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将学与教有机地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转换角色,懂得学以致用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实现寓“教”于“学”、寓教于乐的效应。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兴趣后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学与乐密不可分。”所以在学习本门课程之初,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通过调研发现,幼儿保育专业的学生以女孩为主,她们喜欢影视、爱美、卡通等,我选择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视频、幼儿教师形象以及与幼儿相关的电影为教学的切入点,扭转学生的厌学情绪,态度的转变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

同时,关注他们的需求,注重与学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争取到他们的接纳和喜爱,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此外,坚持“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感受自己的重要性,让他们爱上这门课。

(二)教学中注重实用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针对实用能力的培养,首先,实现幼儿教师口语教学模式改革,创新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着重把故事的讲述及教学语言有机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如启发式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法、趣味教学等,实现课堂的完美互动。

其次,教学与幼儿园实际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教师口语应用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和锻炼幼儿教师口语应用能力的平台。比如,每堂课前举办幼儿园教学情景剧、故事讲述比赛、即兴演讲比赛等。

(三)创设职业情景,提高实际应用水平

在幼儿教师口语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职业情境。

一是角色扮演。在课堂上进行幼儿教师角色扮演,锻炼学生教师口语专业运用技能。例如,模拟幼儿教师应聘的现场,要求学生按照幼儿教师的要求对准备好的故事抽签,随机讲述抽到的故事;或让班里一名同学担当幼儿教师,其他同学扮演小朋友进行幼儿园的教学。

二是观摩真实情境。带领学生走进幼儿园或者观看幼儿园实拍视频,学习真正的幼儿园教师在一日生活或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口语的技巧,掌握核心能力。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合唱歌曲,忽然有一只蝴蝶飞来,小朋友纷纷嚷起来,老师告诉小朋友蝴蝶是来听我们唱歌的,我们应该唱得更好听,小朋友们纷纷点头,唱得更起劲了。这种真实情境的观摩,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

(四)教学方法多样化

在《幼儿教师口语》课程的教学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景模拟法等。

1.讲授法。对普通话的发音方法、技巧,朗读的基本技巧,教学和教育口语的基本知识等重要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法。根据教材,既突出重点,又系统地传授知识,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构建系统知识,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在开始每一个训练任务之前,给学生播放与训练任务相关的视频案例,让学生进行观摩、讨论和学习。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经典的教学案例还能让学生进行模仿,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提高教学技能。

3.任务驱动法。课程的每一个训练任务就是培训学生一种教学口语技能,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开展学习研讨,模拟训练,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

4.合作学习法。教学中,全班学生根据能力的强弱,分成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布置完任务后,在各小组之间进行指导。这样的学习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彼此了解和相互帮助,进而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5.情景模拟法。本课程的教学与幼儿园工作岗位相对接,模拟幼儿园工作情景场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教育教学问题。学生之间相互配合,角色扮演,在仿真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和实践操作能力,又增强教学的实效性。

(五)贯穿情感道德教育

教师在口语教学中始终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优秀幼儿教师事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等补充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相关知识,渗透幼儿教师职业需求分析、职业生涯等相关知识。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必须贯彻到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中职幼儿教师口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程,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学生就业和全面发展为导向,优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何云峰.历史教学中应用“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4(01):303-3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