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陈文慧
舞钢市实验小学462500
摘要:整本书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助力。为此,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有效指导方法非常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研究
引言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进程中,小学语文教学逐渐从传统的选文式教学向整本书阅读教学转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评价方法上提出具体建议。考虑到低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整本书阅读在低年级教学中开展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因此,下文基于当前小学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其改进路径,以期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意义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传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常常将单篇阅读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文本的字、词、句、段、篇上,导致学生的认知范围不够开阔,思路比较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与此同时,由于单篇阅读的文本篇幅较短、内容有限,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收获的情感体验不够丰富,难以产生较强烈的阅读兴趣。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模式内容更丰富,情节更完整,知识结构更系统,思想情感更深刻。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技巧与思维方式,与教师、作者、作品人物之间形成高效互动,从而增强自身的阅读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由此可知,与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模式相比,整本书阅读有着更独特、更重要的教学意义,它能够带领学生在更广阔的阅读世界中体会阅读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原则
个人阅读与集体阅读相结合。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是整本书阅读教学的重要主体,但是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阅读与讨论能帮助学生从多元视角解析文本,开阔视野。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个人阅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观点,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又要重视集体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与分享中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学习、启迪、借鉴,形成新的观点。学生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通过个人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交叉进行,能保持持续的阅读动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小学语文低年级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
1.合理选择书籍,满足学习需求
整本书阅读作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构成,需要教师给予高度重视。整本书阅读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就是选择恰当、合适的书籍。小学生的年龄小,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在“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合理的选择,不仅要选择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阅读理解能力的书籍,也应该注重书籍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以契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个性特征,满足学生“学”的需求,降低传统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枯燥性”,使得学生能够更主动加入其中,为整本书阅读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2.在阅读过程中进行统整和重构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统整策略是非常重要的策略。通过统整,学生能够把零散内容整合在一起,深化自身对阅读内容的整体认识,提升阅读能力。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人物图谱、时间轴、表格、情节曲线图、编写剧本等方式统整主要内容,不同类型的书可以运用不同的统整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统整。首先是抓住人物进行统整。有的书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为了让学生对文本内容形成整体认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绘制人物图谱,统整主要内容,梳理复杂的人物关系。其次是抓住情节进行统整。有的书情节跌宕起伏,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绘制情节曲线图,整理故事内容。最后是抓住要素进行统整。有的书要素很多且比较零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要素,将零散的内容进行统整。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主动对书中内容进行重构,提取相关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处理。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合理的阅读任务,帮助学生对书中内容进行重构,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阅读中,“教星期五说话”“平息叛变”等情节生动有趣,有时甚至让人惊心动魄。这样的情节适合让学生进行改编,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小组合作活动,将这几个典型的故事情节改编成舞台剧,并进行表演。为了把剧本写好,学生必须对书中内容进行梳理、整合、加工,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活动趣味性十足,能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
3.构建全面评估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价体系
整本书阅读的评价体系应涵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同伴评价以及家长评价,以确保评价的多元性和客观性。第一,确保评价主体多元化。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学生的阅读行为不是局限于课堂的,故教师的单一评价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阅读情况。教师应引入学生自评,鼓励学生基于个人感受进行自我反思,此种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督能力。同伴互评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同时提供更多角度的反馈。此外,家长的评价可以提供有关学生阅读习惯和态度的第一手资料。第二,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不应仅仅依赖于阅读结束后的测试或作业,而应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讨论以及阅读行为,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过程性评价应记录学生的阅读态度、阅读策略使用情况以及阅读中的表现。第三,制订合理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应明确、具体,并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相匹配。对低年级学生而言,评价标准应更加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习惯的养成以及基本阅读技能的发展。同时,评价内容应涵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既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阅读量,也要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结语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是教与学的重要任务。为充分发挥出整本书阅读的育人价值,小学语文教师需优化自身的指导方法,既要给学生推送阅读资源、传授阅读方法,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阅读的魅力。
参考文献
[1]维娜.整本书阅读教学“三课型”和“三步走”[J].阅读与成才,2019(04):101-102.
[2]吴吉波.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型教学初探[J].阅读,2020(23):24-26.
[3]裴春花.激趣分享拓展—整本书阅读“一书三课型”的指导策略[J].小学语文教学,2018(33):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