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性早熟女童睡眠饮食和行为问题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

吴红波 吕魏峰 郭伟 范启睿

1济南市第二妇幼保健院 山东济南 271100 2济南市人民医院 山东济南 271100

【摘要】目的:分析性早熟女童睡眠、饮食及行为问题,为性早熟的预防与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11月至2024年9月份来我院就诊的70例确诊为性早熟的女童作为病例组,选取70例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女童作为对照组,所有家长均填写问卷调查表,并对比两组患儿睡眠、饮食以及行为问题的不同。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在年龄差异不明显(p>0.05);病例组的饮食行为中的过饱响应、进食缓慢、食物喜好以及情绪性饮食减少等评分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而两组在挑食、食物响应、渴望饮料以及情绪性过度饮食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的睡眠情况各评分均有明显差异(p<0.05);比较两组的行为习惯差异明显(p<0.05)。结论:女童发生性早熟涉及多种因素,主要与饮食习惯、睡眠情况以及行为习惯有着密切关系,在临床应重视这些关键因素,以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行为、饮食以及睡眠等习惯,进而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关键词】性早熟;女童;睡眠饮食;行为问题

性早熟指的是女童在7.5岁之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者10岁之前出现月经初潮。性早熟又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不完全性性早熟。随着社会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性早熟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儿科常见的内分泌性疾病,已经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因此需要给予重视和尽早干预[1]。有研究表明,儿童性早熟可能受多因素影响,除遗传因素后天因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其中睡眠、饮食以及行为等问题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重点[2]。一般认为,睡眠质量和时长的变化对于性早熟的女童而言,可能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异常激活有着密切关联[3]。此外,某些行为习惯也在性早熟女童中以特殊的形式展现,这些不良的行为也可能是其心理活动的外在体现[6]。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睡眠、饮食以及行为等方面与性早熟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为患儿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进而更好地保障女童的健康成长,现将其具体内容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70例性早熟女童,均为我院就诊且确诊为性早熟患儿,并将其设置为病例组,研究开展时间:23.11-24.9,纳入标准:受试者符合性早熟的诊断标准[4];患儿年龄<12岁,并在7岁半之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之前出现月经来潮;患儿及家长对本次研究项目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或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合并有精神障碍或沟通异常者;并以同期进行正常体检的女童作为对照组,其中纳入标准:受试者发育正常,且年龄<12岁;受试者体格检查未发现第二性征;受试者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两组的基本资料保持一致性(p>0.05)。

1.2  方法

1.2.1  体格测量:对受试者进行体格测量,并要求受试者脱掉鞋子,并站在身高计上,保持双脚尖分开,然后移动水平板至头顶部位,测量3次后,取其平均值。

1.2.2  调查内容:采用我院自制的问卷调查量表对受试者以及监护人进行调查。

1.2.3  睡眠情况:以李生慧等人编制的调查问卷为标准[5],该量表主要是测量4-12岁儿童近一周的睡眠状况,主要由就寝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睡眠焦虑、夜醒等8个维度,采用Likert3级评法进行计分,该问卷信效度良好。

1.2.4  饮食习惯:采用英国Jane Wardle[6]等编制的儿童饮食行为量表(CEBQ)进行评价,量表分为过饱相应、进食缓慢、挑食、食物相应等8个维度,共涉及35个条目,计分方式:0-从不,1-偶尔,2-有时,3-经常,4-总是,分值越高则饮食习惯问题越严重。

1.2.5  行为问题:根据Achenbach编制的儿童行为量表(CBCL)[7]进行评价,主要评估子女近半年的行为情况,该量表适用于4-16岁之间的儿童青少年,涉及113个条目,每个条目均采取Likert3级评分法,即0-无此行为,1-有时有,2-经常有,分值越高则儿童行为问题越重。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EpiData 3.1软件对问卷调查纸质数据进行录入,Microsoft Excel 对全部数据进行整合和筛选,使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正态性检验、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一般情况

病例组年龄(7.16±1.03)岁,对照组的年龄为(7.17±1.05)岁,两组间经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

2.2  饮食情况(CEBQ)

病例组的过饱响应、进食缓慢、食物喜好以及情绪性饮食减少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挑食、食物响应、渴望饮料以及情绪性过度饮食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详见表1:

2.3  睡眠情况(CSHQ)

病例组的CSHQ各项因子评分均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2.4  行为习惯(CBCL)

两组的CBCL各因子比较具备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3:

3.讨论

3.1  基本情况分析

近年来,儿童发生性早熟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以及儿科内分泌学科中共同关注的疾病之一,性早熟不仅影响儿童的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可能会对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带来长期影响,这一情况也受到环境、生活方式以及营养状况等多方面影响,尤其是饮食中的高脂肪、高糖类摄入,以及睡眠质量不佳和日常不良等因素都被认为是促进性早熟的关键因素[8]。

3.2  性早熟与饮食行为的关系

饮食行为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会诱发各种健康问题,性早熟则是其中一种,尤其是过多使用高脂肪、高蛋白或者高糖类食物会因较高的热量,导致其营养过剩,这种情况下,会使女童体内的脂肪堆积过多,进而导致其体内激素水平失衡,这些激素会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正常功能,从而促使女童的性发育提前。肥胖是性早熟的一种重要危险因素,过度肥胖的女同发生性早熟的概率要远高于正常体重女童,一方面是肥胖会导致女童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导致其激素水平处于失衡状态,另一方面,肥胖的女童体内的胰岛素抵抗现象也会随之增加,高胰岛素血症也会通过不同方式来影响其性发育,例如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等[9]。本次结果中显示,饮食行为主要集中在食物的反应性、进食速度、饱腹感反应性以及情绪化饮食有关,上述的这些饮食行为特征可能是性早熟的早期潜在风险因素,也可能与性早熟的症状有一定关联,因此,在面对性早熟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家长和社会应重视儿童饮食健康问题,并引导其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高糖类食物摄入,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定期观察儿童的体重变化,适当进行锻炼,并将饮食行为纳入考量范围中,通过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合理引导和调整,以帮助其建立健康的饮食模式,进而帮助儿童健康规避性早熟带来的风险,保障其身心健康发展。

3.3   性早熟与睡眠行为的关系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生长发育和大脑充分休息,若儿童长期存在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等情况,其机体的正常代谢和激素水平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进而增加性早熟的风险。本次结果提示,性早熟可能与睡眠习惯、入睡潜伏期、睡眠持续时间以及睡眠焦虑等多方面有关,并与对照组有着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这些差异可能与性早熟的发生和发展有关,而且不良的睡眠习惯、睡眠质量和睡眠障碍等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内分泌系统,进而导致其功能紊乱,因此,家长要积极帮助儿童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并通过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或减少夜间电子设备使用时间等方式来改善其睡眠情况,进而起到预防性早熟的目的[10]。

3.4  性早熟与行为问题的关系

性早熟的儿童可能过早经历身体上的变化,例如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这些变化也使得儿童在不被同龄人理解,甚至会让其感到不安和焦虑,这种身体上的差异也会让儿童内心感到不自在,从而表现退缩、焦虑等不良行为,尤其是在情绪方面可能会出现易激怒、攻击等不良行为[11]。本研究也证实,病例组的各项行为问题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也警示了家长、老师或医生在面对该类儿童时,要给予正确引导和教育,并关注其心理和生理健康,并帮助女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由专业人员加强对性早熟的宣导和治疗,进而为性早熟儿童提供更好地医疗服务和心理支持。

本次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对其缺乏多因素研究,可能存在其他潜在且复杂的因素未被充分纳入分析情况中,例如,父母的教育水平、家庭氛围等,这也是导致研究结果缺乏其全面性把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数据分析方面,受到样本数量的限制,导致其收集数据期间难免出现误差,这些不足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更多宝贵经验和改进方向,在未来,期望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并结合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共同促进儿童性早熟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有效解决方案,进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张晓菲,罗静思,唐晴,等.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治疗中枢性性早熟女性患儿的远期效果及不良反应[J]. 广西医学,2022,44(7):730-734.

[2]羊威,蔡枚龄,李志仁,等. 促性腺释放激素类似物对中枢性性早熟儿童体格发育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现代医学,2024,52(3):446-452.

[3]钟剑,魏苗苗,陈书远. 中枢性性早熟及外周性性早熟女童的LH、LHRH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23,34(3):364-36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健委。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195)号][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4):390-392.

[5]李生慧, 金星明, 沈晓明, 等. 儿童睡眠习惯问卷中文版制定及测量性能考核 [J]. 中华儿科杂志, 2007, 45(03): 176-180.

[6]CARNELL S, WARDLE J. Measuring behavioural susceptibility to obesity: validation of the child eating behaviour questionnaire [J]. Appetite, 2007, 48(1): 104-113.

[7]ACHENBACH T M, EDELBROCK C S. Manual for the child behavior checklist and revised child behavior profile [J]. (No Title), 1983.

[8]李卫芹,杜悦新,宋泮泮,等. 性早熟女童家庭行为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4,32(6):682-686.

[9]鲁晓辉,李妍,芦红燕,等. 特发性性早熟患儿心理健康情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性科学,2023,32(3):153-156.

[10]马玲,钟利国,杨亚梦. 滋阴疏肝颗粒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女童性早熟的疗效及对其性激素、性腺体积的影响[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19(4):705-710.

[11]谷奇,李月娥,朱艳丽,等. 性早熟女童锌营养状况与性激素水平及性器官发育的相关性研究[J].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4,43(2):197-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