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小学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非遗文化传承
卢燕奔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四联小学 530007
摘要:教学改革阶段,学生的德育品质培养是目前教学工作的重要培养对象。在改革时期,城中村小学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创新,既要丰富德育教育活动,同时又要注重非遗文化的有效传承,结合目前校园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打造高效化、创新化,实践化课堂,让学生能够在扁担精神的指引下,提升自身行为素质,养成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从而促进小学生未来长远发展。
关键词:小学德育;非遗文化;扁担精神
前言:扁担精神发源于供销系统,通过一条扁担上山下山,挑起不同的重物,将政府与千家万户有效连接,凸显一心为民,全心服务的核心思想。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想将德育教育,深入到小学生思想,当教师需要借助扁担精神,通过教学课程、特色活动、扁担舞蹈等不同内容进行有效融合,让学生既能够了解扁担精神的指引方向,同时又能够提升个人素质,循序渐进地对非遗文化知识有更多的探究与传承,促进城中村小学教育工作改革发展。
一、城中村小学“扁担精神”落实意义与现状
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家庭的过度保护,在行为思想方面会存在比较自我,不懂得付出奉献,在生活中和学习上遇到问题很容易退缩。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学生不仅仅要积累学识,同时还要改变思想,不断学习思想品质教育内容,才能促进个人人格修养的建立。扁担精神是我国河南林州的重要非物质文化,也是我国供销合作系统的优秀品牌。在小学时期将扁担精神融入城中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当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活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特色,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吃苦耐劳、自力更生、服务于人的精神思想。但目前,由于扁担精神的教学工作仅限于特色化内容,在不同地区进行传播,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课程体系,在城中村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当中,并没有有效发挥德育教育价值,应用角度单一,浪费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城中村小学德育教育中“扁担精神”落实策略
(一)扁担精神融入德育渗透
扁担精神是载入史册的重要精神文化教育思想,小学时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需要有效引导才能够积极建立。在德育教育思想下,教师要不断探索能够引发学生关注度的不同教学活动。扁担精神的融入能够更好地促进德育教育思想的有效渗透。例如城中村小学在实施非遗文化传承策略时,可以先利用扁担精神为学生做有效宣讲,从供销社扁担精神开始,融入故事活动,课程,精神分享等不同主题活动[1]。让学生能够通过“小小的扁担一旦挑”和故事情节,能够正确了解扁担精神的教育意义,从而建立自力更生的奋斗思想。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将德育思想融入其中,让学生能够了解供销社的工作人员每天上山下山挑不同的重物,在行为上有哪些值得小学生学习的精神品质,以此来弘扬扁担精神,同时又能促进小学生德育思想的有效培养。
(二)扁担精神创新特色课程
目前,在城中村小学当中,扁担精神已经逐渐融入课程讲解当中,但是教学工作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创新,非遗文化也需要借助不同路径发挥其价值。所以,扁担精神理论在实际教学当中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舞蹈课程编排,还要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科融合理念以及德育实践活动等不同的教学特色安排进行实践,从而发挥扁担精神教书育人的重要作用[2]。比如,教师可以以德育教育为背景,为小学生编排扁担精神话剧、舞蹈、手语或者童谣传唱等等特色课程内容,一周举行一次,这样既能够加深学生对扁担精神价值的感悟,同时又能进一步弘扬非遗文化,激发小学生互相帮助,全心服务,学无止境的精神意志。扁担精神的有效融入,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充分实践。比如体育课堂,教师可以编排挑扁担游戏,让学生在挑起不同重物时,能够充分感受到在力量和耐力方面的压力。然后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培养,这样一方面能够强化小学生体能,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学生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素质培养。
(三)扁担精神集中教育素材
近年来,德育教育思想所产生的价值正在逐渐碾压传统大一教学模式所产生的教学成效,很多小学生更偏向于趣味化教学。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发的关键期,身为教师,要不断思考学生对于德育的有效理解,以传统教学经验为基础,不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教材以外的科学知识和精神思想。这样,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思维会更灵活,另一方面,学生在不同的精神品质教育过程中,能够建立健全的人格和思想观念[3]。应用扁担精神,从教育教学角度来讲,能够更好地集中教学思想,将教材当中所涉及的文化理念和精神品质,通过扁担精神活动以及扁担精神实践进行呈现,集中教育素材,弘扬非遗文化,让学生能够在红色教育过程中了解更多革命史实和民族传承精神,通过拓展化教学工作的引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以及自主开发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目前现有的教学资源,制定扁担精神实践活动,通过主题化内容的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当中,例如红色文化故事宣讲、文明礼仪时间学习跳扁担舞、完成德育拓展作业等等。以不同主题来吸引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借助不同的德约思想来放大扁担精神的教育作用,从而促进小学生精神品质、行为习惯以及心理健康的有效教育。
结论: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是教学发展的起点,也是学生思想品质提升的重要路径。利用扁担精神,从实际教学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参与不同的教学活动,了解更多生活常识,通过自身的行为习惯,语言,思想和心理环境建设,融入扁担精神教育理念,将德育深入到小学生的行为和品质当中,促进非遗文化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同时也能够拓宽城中村小学教学工作发展路径,在教学改革阶段不断创新特色化教学工作发展模式,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凯莉.基于传统文化的小学德育教育策略分析[J].学苑教育,2023(22):7-8+11.
[2]陈亚琼.强化小学德育管理的有效途径[J].新课程研究,2023(21):66-68.
[3]王红英.传承“扁担精神” 落实文化育人[J].现代教学,2021(20):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