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历史地图,培育初中生时空观念
王丽丽
忻州市北方初级中学校 山西 忻州 034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时空观念的培养成为关键。历史地图作为重要教学资源,对培育初中生时空观念具有独特价值。它能直观呈现历史事件的地理位置、发展进程与空间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历史框架。教师可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历史地图,使其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时空观念,增强对历史的理解与感悟,提升历史学习效果,为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适应新时代历史教学要求。基于此,本文就对巧用历史地图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地图;时空观念;教学策略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交织的画卷,时空观念则是解读这幅画卷的关键钥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至关重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如何巧妙运用历史地图这一独特资源,成为历史教育者关注的焦点。历史地图犹如一扇穿越时空的窗户,能够将抽象的历史信息具象化,生动地展现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范围以及发展脉络。而通过巧用历史地图,则可以引导学生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在广袤的地域中探寻,从而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更好地把握历史的全貌,开启一段精彩的历史学习之旅。
一、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现状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在时空观念培养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许多教师开始意识到时空观念对于学生理解历史的重要性,并在教学中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在教材方面,历史地图、大事年表等时空信息载体的运用逐渐增多,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学习素材。部分教师也会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分析历史地图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时空概念。
(二)存在的问题
然而,在时空观念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教学方法不够丰富多样。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和传统讲授法,对历史地图、多媒体资源等的运用不够充分,导致学生对时空观念的理解较为抽象和枯燥。其二,缺乏系统性的培养计划。时空观念的培养应贯穿于整个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但目前许多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时空观念培养的整体规划,教学活动较为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使得学生难以构建起系统的时空知识框架,对历史事件的时空联系理解不够深入。
二、巧用历史地图培养初中生时空观念的教学策略
(一)精选适配地图,奠定时空观念基础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古代文明到现代社会的漫长历史进程。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依据各单元、各章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精准选择与之相适配的历史地图。例如,在教授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时,可选用展现华夏部落分布及活动区域的地图,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炎黄部落、蚩尤部落等的地理位置关系,理解部落之间的交往、融合以及早期文明的形成与地域的联系。在讲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时,选择秦代疆域图、西汉疆域图、丝绸之路路线图等,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秦汉王朝的统治范围以及对外交流的空间格局,从而更好地理解秦汉时期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历史地图类型丰富,包括政治地图、经济地图、军事地图、文化地图等。教师在选图时应兼顾多种类型,以全面展现历史的多元面貌。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教学为例,除了选用反映唐朝疆域和对外交通路线的政治、交通地图外,还可选择展示唐朝手工业分布的经济地图,如丝织业、陶瓷业中心的分布,让学生了解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二)优化教学设计,深化时空观念理解
将历史地图巧妙融入教学流程的设计之中,以地图为引导,展开历史事件的讲述。在教授“郑和下西洋”这一内容时,首先展示一幅世界地图,标注出明朝初期的中国以及当时已知的世界范围,让学生对郑和下西洋的大背景有一个宏观的空间认识。接着,在地图上逐步呈现郑和船队的航行路线,从刘家港出发,途经东南亚、南亚、西亚,直至东非沿岸,引导学生观察船队所到之处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随着航线的延伸,穿插讲述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过程、所携带的物品以及与各国的交往情况,让学生仿佛跟随船队一同经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旅,深刻理解这一航海壮举在世界历史时空坐标中的重要意义。此外,基于历史地图设计也需要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思考,挖掘地图背后的历史信息。例如,在展示“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地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工业革命主要发生在哪些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在地图上的位置有何特点?”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回答,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地理因素在这一历史进程中的影响,从而提升对历史时空观念的理解深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融合多元教学,拓展时空观念应用
在教学中注重将历史地图与文字史料、图片史料、实物史料等相互印证,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获取历史信息,构建完整的历史认知。以 “赤壁之战” 教学为例,教师在展示赤壁之战相关历史地图的同时,引用《三国志》中关于战争双方兵力部署、作战地点、战役过程等的文字记载,以及出土的三国时期兵器、战船模型等实物史料,让学生从地图上观察赤壁的地理位置、孙刘联军与曹军的对峙态势,从史料中了解战争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加真实、全面地还原赤壁之战这一历史事件,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时空观念在历史研究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增强史料实证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静态的历史地图转化为动态、立体、交互性强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教授“解放战争”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利用动画演示软件制作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态势演变地图。同时,结合视频资料,播放战争纪录片中的真实场景,如三大战役的激烈战斗画面,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增强学生对解放战争历史时空的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拓展学生时空观念的应用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巧用历史地图培育初中生时空观念意义重大且任重道远。通过对现状的剖析、策略的探究,我们明确了方向。希望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能让历史地图成为学生穿越时空的钥匙,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精准定位时空坐标,领悟历史的深邃魅力,提升历史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念松.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图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08):15-17.
[2]马楚洁.研究性教学模式下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培育研究[J].信阳师范大学,2023(05):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