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党建引领思政课融合实践途径

作者

王丽娜

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王丽娜(1978.05)女,籍贯:辽宁省台安县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经济

课题题目和编号:《高职院校基层党建引领“大思政课”助推新时代大学生培养方法策略研究》,项目编号:XYKT202302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发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重点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去,且全面努力打开我国教育的新发展局面{1}。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从上至下也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由此可见将党建与思政课程相融合是当下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针对当前党建引领思政课程融合所存在以及将要面临的教育困境,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探索去解决,去提出教育融合策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全面提升教育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受教育环境。

关键词:党建;思政课程;融合策略

对于各高校来讲党建工作也是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结合思政教育实际情况来合理融入党建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党建引领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实际的大学生的党建工作以及充分结合实际的党建工作需求,将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政水平作为当下课程融合教育培养的重要目标,从而更好地使得学生发挥出模范作用,同时进一步促进高效的教育进步与发展{2}。因此本篇文章将重点对党建引领思政课融合实践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教育融合实践策略与途径,希望能够为教育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详见下文叙述。

一、当前党建与思政课程融合现状分析

(一)党建与思政课程融合机制不够完善

现今已有很多高校有序开展对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但是会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二者融合机制不够完善,以及缺乏协同意识等,这些问题导致党建工作不能很好地融入到思政教育教学当中,也就不能发挥出理想的党建引领思政教育作用与效能。通常情况下高校中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会有不同的两个部门所属,实施主体也不同,所以导致党建引领思政课成效较低。思政教育一般由团委或者学生团体来负责,而党建工作则是由高校负责推进,二者交互较少合作开展的活动也很少,导致党建工作对思政课程教育未能形成引领的作用,融合度较低、配合度较低、协同发展成效也就显现不出来,这就为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难题,导致人才培养始终完不成理想的预期。

(二)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程教育融合缺乏创新

虽然当前各高校已经游戏开展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工作,但是有的高校还是没有对二者融合教育工作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使得融合教育过程中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还存在教师教育观念中仍存有传统的教育思想,所以导致了在党建引领思政课融合教育过程中,不能准确的理解融合教育核心要义、以及把握不准融合教育重点、以及自身思政教育能力较弱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应在进行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同时要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有效融入党建元素,实现教育融合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融合,以及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发展需求,若不能实现有机、创新教育融合,那么将不能够满足国家对于党建工作与思政课程教育融合的要求,也就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党建引领思政课融合实践策略分析

(一)完善党建思政教育融合机制,提升教学时效性

要想实现思政融合教育机制的完善,需要将党建平台建设作为前提,因此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定要给予思政教育高度的重视,并且还要正确认识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未来发展重要性,以此作为思想基础建立起有效教育措施与策略,根据学生实际的思政学习需求来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学习目标,教师也应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3}。另外还要理清思政教育与哲学以及社会课程三者之间存在的联系与学科区别,实现学科之间的教学联动,在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举个例子,高校可以针对党建与思政教育融合教育工作,将马克思主义合理应用在教育教学当中,并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其展开详细分析,此举措能够更好地促进实现教育融合机制的完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促进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观念更好地朝向大众化教育学习方向发展,同时还能够实现党建引领思政课融合的教育改革与创新,实现教学时效性的有效提升。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思政教师人员需要在实际的融合教学过程当中,发挥自身的带头作用,给学生起到模范榜样作用,以身作则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引导身边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党建工作以及国家教育政策方针{4}。实现高校党建引领思政课融合多样化、个性化思政教学发展,提升学生个人素质,引导学生了解与关心国家发展,拉进学生成长与国家发展之间关系。实现党建工作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引领,综合以及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素质,让学生更加深入的去理解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高校实现融合教育的效率。

(二)强化党建在思政教育核心地位,创新教育策略

要想实现党建工作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需要切实有效推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就是说要对学生的党建工作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潜移默化间实现两者之间的融合,这样才能够更进一步的明确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党建的核心地位,因此我们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落实且要落实到实处。同时全体高校工作人员,不论是教师还是管理层级人员,都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首要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建设,实现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帮助学生建设思想的同时还要升华自身思想,言传身教。另外还有必要加强对新进党员的培训力度,实现教育与管理的有机联动,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联动方式来实现教育的结合{5},目的都是为了提升学生自身的思政素养,强化党建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创新教育策略,以及更好地推动教学发展。举个例子,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影响导致我国有的高校仍然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采用的还是一成不变的教育工作模式,使得学生很难对思想政治学科提高学习积极性,即便是学习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而去学习,那么不仅没有树立与形成良好正确的思政学习意识,反而消耗了学生对思政以及党建的热情,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模式,摒弃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应当将红色党建工作引进思政教学当中去,打造生龙活虎激情四射思政教学课堂,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作为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去了解思想政治与党建,实现高效的教学。另外还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去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党建具体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去。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加深与学生的生活了解,多与学生沟通,了解现代化的学生思想动态,从而不断去创新与调整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教学融合、党建与思政课的教学融合,降低思政学习难度,提高党建与思政课的融合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实现党建引领思政课融合发展需将当前存在问题有针对性的去解决,实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实现融合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效率。

参考文献:

[1]苏剑峰,单锋,韩东峰,等. 党建引领大学物理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34 (03): 93-96.

[2]曹元勋. 探索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以机械制造党支部的特色党建品牌为依托 [J]. 汽车维修技师, 2024, (18): 110.

[3]张艳,蔡晓纯. “六大”工程齐发力 思政课程铸根基——思政一体化视域下小学“大思政课”建设的实践探索 [J]. 小学教学研究, 2024, (26): 29-30+47.

[4]余蓓,张雪莲,柯镇昌. 高校人文党建品牌的构建路径研究——以九江学院文学院“弘文铸魂”品牌为例 [J].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 43 (03): 8-11.

[5]李加林,张悦,施冰雁,等. 党建资源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与实践——以浙东抗日根据地为例 [J]. 地理教育, 2024, (09): 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