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

作者

夏金金

曲阜师范大学

摘要:现代社会中,高校学风建设对于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分析了当前高校学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改进措施和策略,包括强化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发挥社团和校友作用。通过这些路径的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推动高校学风向着更加积极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校学风;职业规划;实践教学

1.引言

高校学风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以及未来的就业能力。在当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通过学风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2.高校学风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学习态度不端正

在部分高校中,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学习态度不端正。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敷衍了事、应付考试的现象,他们并非认真钻研知识,而是为了通过考试而临时抱佛脚。这种态度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业成绩,导致学术水平低下,还有可能产生消极的学习习惯,对他们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他们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更难以在实际工作中胜任岗位要求。

2.2 实践能力不足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中,理论教学占据了较大比例,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虽然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学术基础,但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让学生在操作层面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当他们走出校园,进入职场时,往往会发现自己缺乏足够的实际操作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使得他们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劣势。

2.3 职业规划教育缺失

许多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对于职业规划教育重视不足,缺乏系统性的职业发展指导。这导致学生对自身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认识和规划,他们不了解行业的需求和自身的优势,致使在求职过程中目标不明确,无从下手,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一方面,缺乏职业规划使得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有效利用时间和资源进行自我提升;另一方面,面对就业压力,他们容易产生迷茫和焦虑,缺乏应对职场挑战的准备和信心。

2.4 学习环境欠佳

部分高校的学习环境不够理想,学习资源有限,设施不完善,这对学生的学习和研究造成了不利影响。例如,许多高校的图书馆资源匮乏,自习室和实验室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1]。同时,学习设施的陈旧和维修不足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体验。这种环境不仅限制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深度,还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难以集中精力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

3.以就业为导向的学风建设路径

3.1强化职业规划教育

职业规划教育是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还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就业情况及职业发展。因此,强化职业规划教育显得尤为关键。高校需要设立专业的职业规划课程。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职业规划教育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定位提供科学依据。职业规划课程的内容应包括职业认知、职业兴趣探索、职业价值观评估、职业能力培养及就业市场分析等方面。通过这些课程,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职业规划的基本理论,还可以进行实地调研、参与模拟训练,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明确自身的职业方向和目标。例如,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测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帮助他们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3.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在课程设置中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通过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高校应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虽然重要,但实践教学同样不可或缺。通过开设更多的实验、实习和实训课程,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巩固理论知识,提升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例如,可以在实验课程中开展模拟实验,通过设计、实施和分析实验结果,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在实习课程中,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实习,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积累实际操作经验。高校应积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开展校企联合培养项目。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参与企业的实际工作,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和岗位要求,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3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要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职业本科院校应加大对教学设施和学习资源的投入,提供舒适且现代化的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等学习与实践场所,确保硬件设施配备充足,为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学校应通过举办多样化的学术活动,如学术讲座、科研论坛、学科竞赛、读书会等,活跃校园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研热情,促进学生在互动和交流中成长。在此基础上,学校需高度重视学术诚信教育,倡导和培养学生严格遵守学术规范的良好习惯。

3.4发挥社团和校友作用

为了支持学生的全面发展,职业本科院校应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类和职业类社团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学校应建立和维护校友网络,搭建校友交流平台,发挥校友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让校友与在校生分享宝贵的职场经验和心得,并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机会;此外,学校应通过整合校友、企业及社会资源,搭建多方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就业机会,助力学生在进入职场前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指导[3]。

4.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通过强化职业规划教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发挥社团和校友的作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高校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学风建设的路径和措施,为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和未来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闭丹玲.就业导向下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新丝路:下旬, 2023(7):0235-0237.

[2]王  倩.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学风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进展, 2024, 14(9):6.

[3]段俊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学生学习动机矫正研究[J].成功, 2024(1):0085-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