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客家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
罗婷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第十五保育院
摘要:客家传统服饰,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许多传统的服饰元素正在逐渐消失。因此,将客家传统服饰元素应用于幼儿园美术课程,不仅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和尊重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客家服饰文化,幼儿园美术课程
一、客家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的现状
1.教师对于客家服饰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一部分教师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该部分教师认为,对于幼儿来说,一方面,目前这个阶段,更重要的是其兴趣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另一方面,地方特色文化的教育对于幼儿来说为时过早,该阶段进行教育,幼儿的审美观念尚未形成,不利于幼儿理解,更多的是走马观花式的学习,不会取得很明显的效果。从以上观点就可以看出,一部分教师对于客家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这一举措的重视程度不够。而这部分观念的形成会导致教育工作的开展有一定的困难,该部分教师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考虑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也是在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必须要重点考虑的。因此,想要做好客家服饰文化与幼儿园美术课程的融合工作,是有一定难度的,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是一项很重要,也很困难的工作。
2.幼儿对于地方特色文化的兴趣不高
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独生子女家庭数量剧增,家长对于幼儿的教育更加倾向于多元化。幼儿阶段,正处于对万事万物好奇的阶段,这也就导致了幼儿对于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实物的好奇心不重。对于幼儿园来说,客家服饰的经常出现导致幼儿对其没有很大的兴趣。幼儿正处于一个容易被明艳色调,动画人物吸引的阶段,客家服饰文化的色调主要以蓝黑为主,刺绣也以各种动植物为主,这些都很难引起幼儿的兴趣。而其他地方的幼儿由于很少接触到客家服饰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很突兀地进行引入该方面的知识,也是有一定难度地。这也就导致了将客家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成为了一项难点工作。
二、客家传统服饰元素在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1.在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中融入客家服饰艺术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学活动中,手工制造往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该鼓励幼儿多进行一些手工品的制作。但幼儿年龄尚小,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教幼儿学习刺绣是比较困难的,并且对幼儿的安全不能进行保证,因此不宜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出现。蓝巾帕相比于各种刺绣,是比较适合成为幼儿的手工作品的。
蓝巾帕是赣南地区妇女为了御寒,在普通头巾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完成的。让幼儿园的小朋友进行手工艺品蓝巾帕的制造,对于幼儿来说,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赣南传统服饰的特点,另一方面,幼儿亲手制造后,也可以送给家里的长辈,教会幼儿感恩之情。蓝巾帕的长度一般在45厘米左右,宽度大约在30厘米左右,一共是由披肩、护额和丝带三部分组成。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喜好,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制造。
蓝巾帕的制造工艺比较复杂,包括搓棉条、染色彩以及卷棉线等十几个步骤。其中,织布以及缝制花边对于幼儿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仅仅依靠幼儿园的条件是很难完成的。关于这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通过视频或者绘本的方式给幼儿呈现。除了这些在幼儿园难以实现的步骤,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勇敢地尝试其他的步骤。例如,搓棉条。教师在进行活动之前,应该先调查幼儿对于棉花有无过敏史。在确保幼儿接触到棉花后不会引起不适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活动。教师带领幼儿一起细心地除掉棉籽,并将棉花搓成条状。在这个过程中,每位孩子都非常地投入。除了搓棉条,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进行色彩的搭配。染色过程是很难实现的,但是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美术课上进行色彩的搭配,培养审美意识。
2.客家服饰融入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
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主要是指通过给孩子提供相关的美工操作材料,让孩子在幼教的带领下自己动手进行美术制作,从而在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培养孩子形成基本的审美意识,促进孩子形成对色彩、形状等美工元素的基本认知。客家文化在幼儿美工区域的融入可以通过进行美工区域活动时,教师为孩子准备一些与客家文化独特客家服饰相关的图片和操作材料,或者是通过播放简短的视频让孩子提前了解客家服饰的线条纹理、服饰材质等特点,幼儿在观察、欣赏中发现客家服饰的魅力,感受到客家服饰文化的独特美妙之处。
例如,在开展美工区域活动时,幼教可以为孩子准备丰富的与客家服饰相关的操作材料:画纸、画笔、颜料、贴纸亮片等,甚至是通过亲子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动手量衣、设计、裁剪、装饰,最终亲手制作出一套客家服饰,然后进行走模特秀, 以创造性的美工活动开展形式加强孩子对于客家服饰的认识实现客家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有效融入。
三、结束语
客家服饰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更是幼儿民族精神培育的必然需要。所以,幼儿教师在进行幼儿园美术课程时,要充分考虑客家文化元素的灵活运用,借助客家文化的融入使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内容得到有效扩充,使整个幼儿区域活动形式更加多元、主题更加丰富、教育意义更具价值,让客家文化深入到幼儿的生活当中去,让孩子在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帮助幼儿建立基本的民族文化意识,使客家的优良传统人人皆传承、代代有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葱葱. 惠女资源融入幼儿园美术教育的思与行[J]. 新智慧,2021(4):41-42.
[2] 俞书华. 浅谈民间美术融入幼儿美术教育的应用实践[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12):179-180.
[3] 崔伟伟. 蒙古族民间美术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的运用——以呼和浩特市幼儿园为例[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12.
[4] 王艳,孔起英.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课程的思考与探索[J]. 早期教育(美术版),202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