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出版资源开发与编辑路径研究
杨玮璐
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116026
摘要:对于今天的出版商来说,数字出版的概念并不奇怪。它不仅指直接在网络上处理和发布的内容,真正的数字出版是在传统资源的基础上,借助数字化等工具进行三维交流的一种可能性。就时间而言,中国数字出版的发展过程并不漫长,数字出版业甚至已经融入到所有人的工作和生活中。数字出版业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发展着,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深入,数字出版业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国政治体制和传统出版体制的创新将在中国传统出版社的改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出版与图书出版的融合将使我们一贯坚持的传统出版方式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对我国经营数字出版社的传统出版社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试图找到一条规范化的途径,适合我国传统出版社开展数字出版。
关键词:传统出版社;图书出版;数字转型;编辑路径;资源开发
Abstract: for today's publishers, the concept of digital publishing is not strange. It not only refers to the content processed and published directly on the network, but also a possibility of three-dimens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help of digital tools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resources. In terms of time,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s digital publishing is not long, and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has even been integrated into everyone's work and life.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is developing in full swing all over the world. 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digital publishing industry is also developing. The innovation of China's political system and traditional publishing system will play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reform of China's traditional publishing houses. The integration of digital publishing and book publishing will bring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traditional publishing mode we have always adhered to.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traditional publishing houses operating digital publishing houses in China, and tries to find a standardized way to carry out digital publishing.
Key words: traditional publishing house; Book publishing; Digital transformation; Edit path; resource development
一、我国传统图书数字转型的历史
到目前为止,电子图书仍然是中国传统出版社数字化转型的最重要形式。对于传统出版商而言,在整个数字出版行业中,电子图书的运营成本最低,然而,在整个电子书出版和分销链中,传统出版商的角色只是内容提供商,而真正的主角实际上是像北京大学创始人和中国在线运营商这样的电子书公司。
随着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出版商逐渐意识到简单的电子图书业务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多媒体课件、数据库、点播打印(POD)等数字电子出版形式正在兴起,MP5和手机也得到了丰富,这促进了数字出版业的长期发展。如专业出版商、教育出版商和大众出版商。
中国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IT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数字化技术逐渐演变为传统出版业的所有连接点。数字化是指建立远程采集和编辑系统,正式实现传统纸质出版内容的资源资本化和出版过程的数字化。随着数字出版技术在传统出版业中的应用,出版商将数字版权等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目前,大多数出版商都陷入了这一阶段的困境,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尽管中国许多传统出版商都经营数字出版商,但与传统出版物相比,产品质量和产品盈利能力严重不足,传统出版观念转型、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缺失等问题,数字版权的定义、数字内容标准模糊阅读模式的转变已成为关键因素,寻求合理、完善的数字化盈利模式,寻找适合中国绝大多数传统出版社的转型路径,传统出版商开展数字业务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二、我国数字出版目前存在的基本问题
2.1数字版权难以管理
在国际层面,传统出版商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本地传统纸质图书的生产和出版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简单的复制过程和容易的检索,使其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那么数字版权仍然是出版商和版权所有者之间不可避免的问题,至于出版商的问题,目前没有单一的机制来平衡版权持有人、数字开发商和出版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由于版权保护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出版系统和相应的数字技术等多个方面,因此数字环境下的版权保护是重中之重。
2.2无法实现统一出版标准
目前,中国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是,技术提供商无法准确满足产品购买者的需求,技术提供商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难以相互沟通,建立强大联盟,共享客户资源。但与数字出版物行业标准相比,难以规范统一,传统纸质图书由国家政策法规管理,确保纸质图书普及了国家主流意识,认识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属性,数字出版物具有海量信息的特点,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措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及时、全面地进行监控。因此,为了实现实时监控,统一有效的发布标准至关重要。
2.3转变传统出版思维
许多传统出版商不敢轻易尝试数字化转型的主要原因是软硬件要求高,成本巨大。数字出版只是传统出版业机械转型的简单模式。许多公司仍停留在建立网站或与运营商签署委托数字协议的肤浅阶段,几乎找不到重要的利润点。
2.4需求与生产难以统一
为了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中国大多数传统出版商采用的方法在出版物的各个环节进行不同层次和深度的数字处理。在传统印刷技术逐渐被高速数字印刷设备所取代的今天,生产软件自动化程度低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这将给传统图书的数字化转型带来新的挑战。
2.5盈利模式需探索
寻找合适的盈利模式是一个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虽然传统出版商已经涉足数字出版行业,但真正构成成熟商业模式并从中获利的出版商比例不到8%,正是由于出版商业模式存在不确定性,使出版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鉴于传统出版商专注于自身的业务发展和产品转型,传统出版商与数字技术提供商之间没有合作,大多数传统出版商的数字化转型只停留在原有的内容资源数字化领域,没有真正实现点播阅读,更不用说跨媒体阅读了。传统出版商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数字图书的可读性,传统图书出版商仍处于早期投入阶段,分析和学习国内外成功的商业模式,研究适合不同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业商业模式,是推动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社转型的关键。
2.6资源配置待提升
“公共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指公共资源在不同出版活动之间、在不同出版活动用途之间的科学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出版资源不仅代表出版利益同时也提高了出版的效率。
中国长期以来对图书出版业实行严格的国家审计和许可制度,出版业的垄断难以打破。这导致了传统出版单位的明显区域划分、单一的产业结构和内容的严重同质化。出版商发布的内容类型从中央到地方趋于一致,这些大、小出版商密集度低,主题相同,跟风现象严重。高质量的出版物难以出版,这些因素导致传统纸质图书的数字化转型过程,限制了生产的多样性和产品的多样化,降低了图书利用率。
在中国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被广泛用作教育和出版行业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传统教育景观应该现代化和创新,以保持内容的高质量和高质量,使用新技术,实现出版业的一体化发展,为广大读者提供增值服务。
如今,数字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出版和发行的各个方面。传统教育产业可以利用数字出版的优势,将教育产业的版权资源、作者资源、客户资源等资源与互联网思维进行整合,打造一个全过程的数字化平台,用于收藏、编辑、出版、创作传播和创作手稿。
一是提高版权意识,在签订出版合同时获得相应的电子书版权,为内容资源的多样化展示和综合开发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保持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利用教育出版社丰富而优秀的资源,确保纸质图书的出版,积极鼓励作者,制作音频和视频内容,为在线平台提供内容,参与视频录制、在线问答等活动,扩大名师影响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内容。积极运用特殊文化基金,积极研究数字出版物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高质量的筛选书籍,并利用AR、VR、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优化出版流程。
2.7数字人才亟待培养
现阶段,许多教育出版商正试图从教育内容出版商向教育服务提供商进行数字化转型。然而,出版商人才构成的核心是出版商,他们擅长策划出版教材和教材,不具备专业的数字出版人才,很多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社的转型中只是浮在表面上,没有真正发挥自己的优势,最后,是什么导致了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之间的“两张皮”现象,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员和资金,但实际效益较低。了解行业和技术,发展并改进出版模式,大力培育人才才能获得投资回报。
第一,树立数字化转型意识,紧跟时代潮流,鼓励图书编辑走出舒适区,拿出勇气,在出版社中,可以建立专门的资源来支持创新和实用的数字出版主题。
第二,鼓励编辑和出版商学习数字出版商的专业知识,参加研讨会和论坛,阅读行业的最新研究报告;组织实地研究,访问数字出版发展较好的教育出版商或科技公司,借鉴其他出版社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出版特点和效益,根据出版社发展规划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
第三,出版社人事部制定数字出版人才选拔和保留机制,改革评价和激励方式,提高薪酬水平,吸引专业人才,在数字技术和教育行业复合型人才地下建设方面的专业知识。
第四,与高校合作,提升图书教师对数字教科书出版商的职业培训,以非在职或商业教科书的形式,提高专业深度,研究新技术在出版业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在实践中所学知识的积极应用。
第五,积极与科技公司合作,通过科技公司应用新技术和科技的技术效益,加快出版物数字化转型进程。
三、数字出版资源开发与编辑可行性路径
3.1数字信息服务用于教育出版
从本质上讲,出版物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积累和传承,尤其是教育性出版物,它不仅给读者提供了知识和技能,而且提供了学习知识的机会和手段。中国传统教育机构应充分了解移动学习的特点,以便为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环境提供更好的适合内容。
中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但教育资质还远远达不到强国水平。目前,由于其丰富的内容和发行资源,中国的教育受众并未受到数字出版的严重影响。没有必要将现有资源数字化并创建适当的数据库来为学生提供e-learning平台,这只是锦上添花。
中国目前的学校教育与西方国家有很大不同。同西方的素质教育相比,我国大多数高校采用的都是应试教育模式。因此,在研究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时,一方面,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教育机构好的做法。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和文化,寻找一条适合中国传统教育承包公司的数字化转型之路。
鉴于中国教育形势的总体发展,似乎只有大学出版社才能调查数字化转型,对于其他教育机构来说,我们首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为数字化转型做好准备。
第一,数据库可以为教育提供重要的发布工具。传统出版商可以整合和进一步开发内容,使用整合的数字资源。但是,分类后的数据库不应全部出售,而应出售衍生数字产品。
第二,让传统出版商在网络平台上协调学习过程和原始文字。最好建立一个内容管理系统。
第三,实行手机个性化学习模式。中国的手机使用者越来越年轻,年龄层次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教育出版商可以尝试与手机运营商合作,为手机学习启动多种适应模式,如手机原创适应、开发短期信息包,激发手机用户的原创能力,并让教师有机会在学校或课堂上准备具体的教材并发表编辑意见。
第四,构建网络集成平台,实现自学与教授互动。传统教育出版商可以尝试整合教材、学习影响评估和整体教学。为了构建这样一个网络集成学习平台,学校等许多相关参与者需要出版商、教育机构等。参与其中,使各方都能作出全面的安排和相互协调。
第五,实施网络营销,充分发挥互联网效应。近年来,中国教育出版的利润率持续下降。为了实现数字化转型,教育界可以提供电子教科书,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实现互动学习。为了增加电子教科书的收入来源,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定制服务和无线增值服务来盈利。
3.2大众出版采用市场互动模式
世界各地尤其是中国,流行传统出版商的数字化转型并不顺利,我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大众受众具有更强的市场和贸易特征。因此,大众受众的数字化转型不能局限于编辑媒体的技术转型。关键是要找到适合其数字出版的新商业模式,关键是能否盈利,“渠道为王”更为重要。像亚马逊和谷歌这样的IT公司可以成为销售畅销书电子版的新渠道。此外,流行纸质书的传统营销方式主要依靠大量销售和集中广告,可以称之为“畅销书模式”,主要通过大规模分销和集中口碑营销来实施。在传统营销中,营销最大化了口碑营销。互联网比历史上任何大众媒体都有更多的报道和渗透。
大量的社交媒体可以成为书籍营销的有效方式。流行书籍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分析只是我个人的观点,而唯一的出路可以是创建或拥有自己的平台,因此,也需要大型大众媒体长期筹集资源和人力,为最终的网络平台做出贡献。
3.3出版集团或大型出版社已成为主流趋势
在这个阶段,大多数传统出版商仅作为数字出版行业的内容提供商。它们只为技术开发者提供传统数字内容资源的电子版本,在整个产业链中几乎不起作用。其后果可能导致作者和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单边接触,而传统出版商则被数字出版所抛弃,因此,传统出版商要想在数字出版产业中占有一席之地,就需要占据主导地位,占据更大的主导地位。要在这场数字化转型中死去,更应该主动发展成为数字出版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内容提供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数字化转型的洪流中站稳脚跟。
3.3.1资源深加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出版物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从最初的电子图书和网站到今天的点播出版和移动阅读,数字出版物的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其实质是数字化内容资源,为了适应传统出版卷的数字化转型,以适应不断发展的载体形式,传统出版社从原有的数字化过程中应该做到细致、彻底,只有通过对现有资源的彻底处理和对不同类型的数字化资源的分类管理,才能使转型后的公共资源得以不断的进步和完善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出版社图书处理和安排越完整、越详细,传统图书资源的数字化利用越全面,内容的价值就越高。因此,对于拥有众多传统出版商的出版商集团或大型强势公司而言,资源数据的深度处理是其数字出版建设的基石,它们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3.3.2资源的综合整合
数字出版的本质是内容的销售。因此,要掌握数字出版行业的领先地位,关键在于能够集中整合内容资源。仅通过发布一个或多个传统出版商的资源来支持一个全面而庞大的在线发布平台。这为许多技术提供商提供了发展成为数字出版商的机会,因此,传统出版集团和大型出版社应加强传统出版卷与自身范围的深度整合,尽可能控制出版资源。
3.3.3建立专业搜索引擎
当然,中国出版集团中也有一些具有特色出版媒体的传统出版商,这些大而强的公司可以利用自己的出版特色建立专业的搜索引擎,与百度或谷歌等搜索引擎不同。例如,商务印书馆的“网上参考书”项目依托商务印书馆现有的参考书资源,提供更准确的检索系统和检索结果,更符合用户的习惯,这种类型的专业搜索引擎可以搜索普通搜索引擎无法替代的更多资源和专业内容。
四 、结语
传统出版物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要解决数字版权、行业标准、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诸多问题。在中国相关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传统出版商和广大数字技术提供商的不懈努力下,中国传统图书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将更快更好。然而,在中国传统出版业也日益繁荣的今天,中国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的研究也是有限的,全文仅对传统图书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进行了描述和思考,结合现有资料预测其未来发展前景,并简要提出个人建议。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我国传统出版社已经开启了与数字出版相结合的发展新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资源交流和信息交流。数字出版商,包括内容提供商、数字出版商、技术开发商和电信运营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为了实现长期有效的发展模式,我们需要这些参与者之间进一步的联合交流与合作,实现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李京宇,何国民.“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数字出版产业“走出去”的路径探析[J].科技与出版,2019(07):63-67.
[2]刘允林.基于出版信息资源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J].出版与印刷,2018(04):24-28.
[3]李彬.论新常态下我国出版人才培养之道[J].传媒论坛,2018,1(18):110-111.
[4]焦俊波,崔波.中国出版学研究热点与趋势——以2017年八大出版类CSSCI期刊为基础数据[J].科技与出版,2018(03):57-63.
[5]徐畅,贾玉文.从数字时代国外出版业现状看我国工具书出版的发展方向[J].图书馆学刊,2016,38(09):62-66.
[6]梁赛平.媒体融合发展对科技期刊创新的影响与数字营销的应对措施[J].编辑学报,2016,28(04):320-323.
[7]黄奇奇,颜先卓.数字出版的内容聚合研究[J].出版发行研究,2015(12):29-32.
[8]刘宗义.数字出版的“四维度论”[J].重庆社会科学,2015(09):94-98.
[9]张勤.试论大数据时代版权资源的价值重塑[J].中国出版,2015(11):62-64.
[10]吴钰.数字出版信息资源在出版管理中的开发利用[J].商,2015(07):192.
[11]孙宁,陈雅.2002-2012年我国图书馆建设中数字版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4,34(01):7-13.
[12]崔玉洁.我国高校数字期刊发展进展与反思——结合西南大学期刊社数字出版实践[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9):19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