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探讨
涂君君 胡利君
衢州学院 浙江 衢州 324000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使得旅游业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本文从衢州市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出发,探讨其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衢州市的自然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一些理论支持和实际指导。
关键词: 衢州, 自然文化, 旅游资源, 发展策略
一、引言
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推进,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旅游也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衢州市地处浙皖赣闽四省交界,拥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但其旅游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将探讨衢州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二、衢州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1.衢州市地理位置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钱塘江上游,金(华)衢(州)盆地西端,南接福建南平,西连江西上饶、景德镇,北邻安徽黄山,东与省内金华、丽水、杭州三市相交。衢州下辖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开化县等三县一市二区,地处浙江、福建、安徽、江西四省边界处的优厚地理位置,使其在历史上便被称为“五路总头”。[1]在其迄今一千八百多年的建城史中,衢州一直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而今更是成为了一座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交通便利,出行友好。
2.衢州市主要旅游资源
2.1 衢州市主要自然景观资源
衢州境内平原占 15% ,丘陵占 36%,山地占 49%,是典型的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城市,有“神奇山水,名城衢州”之称。也正是因其地形地势,衢州市孕育许多自然美景,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居多,境内也有众多自然旅游景点。
如衢州的江郎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丰富的自然景观著称, 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中国丹霞第一奇峰”,是浙江省唯一的世界自然遗产。江郎山拥有壮丽的山景和丰富的植被,是徒步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2]除江郎山之外,衢州还有围棋圣地烂柯山,开化根宫佛国,药王山,天脊龙门,廿八都等自然景观,可谓自然景观资源极为丰富。
2.2衢州市主要文化旅游资源
衢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孔子后裔南迁的重要居住地,是南孔文化和儒学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南孔圣地”。对于南孔文化旅游资源,衢州内设有孔庙,又称孔氏南宗家庙,是全国仅存的三座孔庙之一,保存了丰富的孔子文化遗产。每年,衢州市都会举办各种祭孔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而衢州的水亭门历史街区则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建筑,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是了解衢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街区内的古建筑和传统工艺展示,使游客能够体验到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
此外,衢州的传统饮食文化、民俗文化和地方戏曲等也是其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衢州市政府目前推出“鲜辣衢州”的名片,着力打造“长三角第一辣街”。衢州市还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衢州年糕制作技艺、衢州剪纸、麻饼制作、蛋雕技艺等,这些传统工艺和民俗文化为衢州市的文化旅游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衢州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
1.同质化,商业化现象严重
过度开发或不合理利用导致旅游资源出现同质化现象。过度追求经济发展导致地方文脉受到破坏,传统人文气息被商业气息所取代,文化业态逐步走向低端,特色文化的影响力大大降低。
以水亭门历史文化景区为例,其儒学文化主题不够突出、氛围不够浓厚,儒学产业优势未形成,街区内部缺少文化深度体验。目前水亭门内部商家入驻多为低层次的餐饮店,日用品店,这些店铺且为连锁品牌,商业化严重,并没有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缺乏一定的文化影响力。[3]这种同质化的现象容易让游客产生视觉疲劳,无法对该地留下深刻印象。
2.文化融合,体验交互欠佳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普通的景点打卡已经逐渐无法吸引游客,游客们更加追求沉浸式的旅游体验。传统的观光旅游往往是游客被动地参观景点,而体验式旅游让游客能够真正参与到旅游活动中,亲身体验当地的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获得更深刻的感受。例如,在一些民族文化村,游客可以参与传统的手工艺制作、民俗活动等,而不是仅仅观看表演,这种深度参与能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的内涵。[4]
目前衢州的诸多景区仍停留在传统的观光旅游阶段,缺乏与游客的互动意识,没有设计相关的体验式活动,致使游客参与感较少。而且在景区内部的聚集活动多为小吃集市,缺乏新意,未体现其真正的文化底蕴。
3.区域联动与多领域融合程度浅
衢州自然生态特色不明显,主导产业规模不大,信息交流和共享不充分。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活动较少,缺乏有效的信息平台和沟通机制,阻碍了区域间的合作与发展。衢州市与周边地区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推广上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导致旅游资源的分散和利用不足。虽然衢州市与安徽黄山、福建南平、江西上饶等地有一定的合作基础,但在具体的旅游项目和活动上,仍需要进一步加强联动与融合。
4.旅游资源开发不平衡
衢州市中心的旅游资源开发较为完善,但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足,导致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衡,影响了整体旅游吸引力。
衢州市中心的旅游资源如南孔圣地和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和管理,但一些周边县市如开化、龙游的旅游资源开发相对滞后。如江郎山景区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服务质量欠佳,景区物品价格较高,购物体验感低等问题。[5]这种不平衡的发展导致游客集中在市中心,周边县市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了整体旅游业的发展。
四、衢州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合理发展的建议
1.加大政府对旅游发展的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旅游项目的投资,出台有助于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衢州市已经推出了一些支持文旅企业的贷款贴息政策和游客组织奖励政策。未来应继续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衢州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应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旅游项目的投资和开发,提高景区内部产业层次,优化景区内部商家品牌。此外,政府应加强对旅游项目的监管和指导,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2.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活动
衢州市应挖掘自身文化,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可针对此设立系列的文化节庆日,如举办南孔文化节,包括祭孔大典、儒家文化论坛、南孔文化书画展等。邀请国内外儒学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共同参与,探讨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和传承发展。开展南孔文化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和游客参观孔氏南宗家庙,学习儒家礼仪,诵读经典著作,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也可举办相关赛事,如国际围棋大赛,邀请国内外围棋爱好者前往烂柯山进行围棋比赛,在宣扬衢州“两子文化”的同时带动烂柯山旅游景区的发展。或者举办南孔文化创意大赛,鼓励设计师和艺术家以南孔文化为主题,创作具有衢州特色的文创产品,如文具、饰品、家居用品等。
3.提高科学技术在旅游资源中的含量
鼓励旅游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科技背景的旅游专业人才。通过合作与创新,提高科技在旅游中的应用水平,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的旅游服务,增强游客的获得感和满足感。
政府应支持旅游企业和科研机构在智慧旅游、虚拟现实旅游等新兴领域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应培养和引进科技背景的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产业的科技水平。通过科技创新,提升旅游产品的质量和游客体验,增强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4.创新宣传方式,拓展发展内涵
可通过短视频营销,如利用抖音、快手、视频号等短视频平台,制作并发布衢州旅游相关的精彩短视频。可以包括衢州的自然风光如江郎山的雄伟、钱江源的秀丽;人文景观如孔庙的庄严、廿八都古镇的韵味;特色美食如三头一掌的诱人等内容。邀请网红博主、旅游达人来衢州体验并创作相关视频,通过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游客。
可开展直播推广,进行旅游景点的直播活动,由专业的主播或导游带领观众进行线上游览,实时介绍景点的特色、历史文化和游玩攻略。例如在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直播,展示古街的建筑风格、传统手工艺品店以及特色小吃,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衢州的魅力。同时,直播过程中可以设置互动环节,如抽奖、问答等,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粘性。
也可承办各类体育赛事,如马拉松比赛、自行车赛、登山赛等,将体育与旅游相结合。通过赛事的举办,吸引运动员和观众来到衢州,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宣传衢州的旅游资源。例如,举办 “衢州有礼” 马拉松比赛,赛道设置在衢州的城市街道和风景名胜区,让参赛者在跑步的过程中欣赏衢州的美景。
除了已经打造的“南孔圣地”品牌,衢州需进一步挖掘城市旅游价值内涵,如红色旅游价值。衢州市可以推出 “细菌战与抗日历史主题游” 线路,将细菌战陈列馆、抗日遗迹、抗战英雄故居等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的旅游线路。例如,可以将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衢州保卫战遗址、抗日烈士纪念碑等景点纳入线路中,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系统地了解衢州的细菌战和抗日历史。
5.促进区域联动与多领域融合
加强衢州市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区域联动发展。通过共同举办旅游节庆活动、开发跨区域旅游线路等方式,增强区域旅游的整体吸引力。促进自然旅游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实现多领域联动。
如与黄山、武夷山等地合作,开展 “名山之旅” 文化旅游活动;与杭州、宁波等地合作,举办 “浙西风情” 文化展览和演出;将衢州的细菌战和抗日历史景点与周边城市的相关景点进行联动,打造跨区域的红色旅游线路。与金华、丽水等同样遭受过日军细菌战侵害的地区联合,共同开发红色旅游资源,扩大旅游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共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举办文化创意活动、培育文化市场等。通过区域文化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衢州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五、总结与展望
在自然旅游方面,衢州与相邻的安徽黄山、福建南平、江西上饶共建浙皖闽赣“联盟花园”,推出了“衢州+黄山”“衢州+三清山”等旅游产品,旅游线路延长,加强了与周边城市景区的联系。在文化旅游方面,衢州高度重视南孔文化建设,提升了城市品牌的辨识度和美誉度。
通过一系列的努力,衢州在自然和文化旅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仍需继续努力,加强政府对自然文化发展的投入,健全法律法规,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创新宣传方式,以实现衢州市自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衢州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社区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法律法规、提升科技应用、创新宣传方式、促进区域联动、增强社区参与、加强资金和技术支持,衢州市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将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崛起中的区域中心城市:衢州[J]. 浙江人大,2007, (4):52-53.
[2]王维康. 基于世界自然遗产影响力下的衢州江郎山乡村文旅空间营造研究[D]. 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20.
[3]张益川. “人本主义”理念下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以衢州水亭门历史街区为例[J]. 中外建筑,2017(5):144-147.
[4]阎平.文化元素融入旅游景区的模式和路径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23,55(04):195-197.
[5]罗嗣平.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浙江江郎山景区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对比研究[D].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理工大学,2023.
(基金项目:202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11488018,项目名称:共富背景下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以衢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