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运用分析
吕燕
饶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一直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内容,而农药作为一种常用的植物保护方法在促进农业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化学农药的过度使用也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并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威胁。因此,农药的减量增效技术逐渐受到人们关注,通过提高农药利用率可降低农药使用量,进而达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业产量以及改善农产品品质等目的。本文阐述了农药减量增效的意义,提出了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应用策略,以期能够为进一步推进农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农产品质量
农药减量增效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力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新型农药品种,同时开展了多种新剂型的开发应用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农药的利用效率和防治效果。如何合理利用现有的各种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各类药剂资源,使其既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农药用量,从而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农民群众健康,已经成为当前植保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应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意义
(一)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农药作为一种化学合成物质,如果大量施用不仅会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还会影响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运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以环境友好型的施药方法可达到降低或消除污染的目的,并且能充分发挥农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推动“绿色”经济进程。
(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粮食安全
农药残留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污染物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控制农药用量,运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强抗病性和抗性,降低农产品中残留物的含量,进而提高粮食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药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性生产资料,通过运用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合理调整其施用剂量,不但能有效地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减少浪费,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二、农业病虫害防治中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的运用策略
(一)科学使用农药,保证防治效果
在农作物生长期间,由于各种原因,如病虫基数大,气候多变,温度变化较大等等都可能导致病虫爆发流行。因此,在选择农药时,要充分考虑到农药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害虫的发生规律,避免因盲目加大药量造成环境污染以及农药残留污染等问题[1]。首先,应根据不同病虫种类选择适宜药剂品种,如稻瘟病等病菌易产生耐药性,且不易根治,所以应优先考虑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剂,再结合其它药剂联合使用以达到综合防控目的。其次,应针对不同作物确定合理用药方案,选择适当的农药剂型,如乳油、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微胶囊剂等,并与其他防治手段相结合,发挥其整体效应。最后,要根据作物生长时期及病虫发生规律合理用药,做到适期早施,适量轻喷,并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环境特征等因素来确定适宜的药剂种类和浓度,合理调整用药时间,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二)精准控制农药使用量,确保安全间隔期
农药有着自身的特性,农民在使用前需全面了解农药的浓度、剂量、使用次数以及安全间隔期等,其用量直接关系到药效时间及防效高低,准确掌握最佳安全间隔期,可避免因过量用药造成的药害损失及环境污染[2]。第一,根据病虫害发生的情况、农作物的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等因素,制定精确的施药剂量,且施用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第二,建立准确及时的田间药效监测制度,做到适时适量喷药,准确计算喷药间隔时间,避免盲目用药,造成浪费。第三,建立准确及时的田间药效监测制度,做到适时适量喷药;其次要制定完善的测报预警机制,通过准确及时的测报数据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以便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应急处理,确保最佳防治效果。
(三)实施全程绿色防控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通过选用安全、经济、环保、适用的新农药以及先进的施药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农药使用次数和用药量,实现农药减量化和无害化。一是选用高抗病虫草害新品种。培育抗逆性强的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产品抗性水平和品质稳定性,发展无公害产品。二是生态调控技术。由于单一形式的种植容易引发病虫害,因此,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可通过采用合理轮作种植形式、控制种植密度等方式,改变农作物生活的环境与条件,降低病虫害的发生。三是物理防治技术。包括灯光诱杀法、烟雾熏蒸法、机械除虫法等。四是生物防治技术。大力推广生物制剂替代化学合成药物,通过生物源物质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生长或改变昆虫体内生理生化反应来阻断病害传播途径,实现农业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
三、结语
减量增效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降低防治成本,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平衡,还能有效地控制病虫危害,促进粮食增产,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关部门应不断加强对减量增效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促进科技与农业实践的结合,真正体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理念,为实现粮食安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在农业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J].新农业,2023(04):7-8.
[2]李世强.浅析农药减量增效技术运用于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效果[J].种子科技,2023,41(16):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