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法在音乐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刘娟
郑州财经学院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凭借其先进的音乐教学理念与独到的教学方式一直被音乐教育领域所青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儿童在音乐教学中的参与度,培养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对儿童的思维进行开发,为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阐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应用的意义,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龄前儿童思维开发的方式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学龄前儿童思维能力开发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法;音乐课程改革;运用要点
引言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深入展开,幼儿音乐课程的地位在不断提高。德国奥尔夫教学方法是现代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创建的,是结合各种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艺术教育系统。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幼儿的综合水平,同时能够激发幼儿对音乐课程的积极性,培养其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奥尔夫教学法是目前十分流行、影响颇大的音乐教育体系,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奥尔夫教学法,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能够自身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音乐学习的内容。奥尔夫教学法充分地考虑了幼儿学习的特点。本文以奥尔夫教学法对幼儿音乐的启蒙探究为主要内容,详细地说明了幼儿音乐学习过程中奥尔夫教学法的重要作用。
一、奥尔夫教学法运用的意义
(一)善于利用游戏和道具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将配备一些比较常见的乐器,例如口琴、三角钢或鼓等等。这些乐器虽然简单小巧,但合理地运用到儿童音乐教学后,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让幼儿能够真实地触摸乐器,了解不同乐器所产生的不同音色,培养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奥尔夫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特点是老师在儿童早期,将音乐游戏引入到音乐教育工作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合理安排音乐教育内容,也可以合理引导幼儿自由活泼地参与到音乐教学当中,有效地避免孩子因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而影响课堂纪律,导致音乐学习效果差。通过游戏教学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孩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让孩子在学习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是一种优美的语言,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来聆听欣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音乐影响着人的身心,改变着人的整体素质。当我们在聆听一些较为高雅优美的音乐时,我们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学习音乐,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让幼儿能够在优雅宁静的音乐氛围中,改善自身的行为方式,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表达自己的感受。
(二)善于运用节奏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奥尔夫的思想是儿童音乐教学的关键。在音乐课堂中,教师运用节奏训练能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帮助幼儿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建立自信,培养他们积极参与音乐学习的兴趣,因此,节奏训练在儿童音乐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奥尔夫教学方法相比,传统教学的节奏就会显得干瘪没有生机,也没有和幼儿的学习特点相适应。奥尔夫教学方法结合节奏训练,通过培训让表现良好的同学进行节奏表演,达到培养幼儿表演能力的目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奥尔夫教学法不仅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热情,同时还可以用幼儿的身体作为乐器,使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听力得到有效的训练。
(三)利用综合教学整体提高幼儿素养
奥尔夫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进行音乐表达。通过合理使用舞蹈、绘画及其他艺术形式,进一步加深儿童对音乐课程的兴趣,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和理解音乐,也能更全面地提升孩子的音乐素养。
二、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
(一)人本性
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而奥尔夫教学法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更加关注学生参与音乐教育活动的主观感受及兴趣爱好。奥尔夫认为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但音乐教育不能够只是为人传授知识,应该更侧重于建构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精神文化,所以追根溯源,奥尔夫教学法更关注音乐的自然属性和原始状态,采用最接近人的自然状态开展音乐教学活动。
(二)即兴性
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提前设计好的教学内容开展知识讲解活动,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却不能生发出新的学习知识内容。而奥尔夫教学法彻底打破了传统教学形式,在开展教学中以即兴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倡导自由学习,这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可以随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感受。
(三)参与性
音乐不是独立的存在,也不是理论的记忆,音乐教育是一项重视实践教育的工作,需要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反复练习才能够有所收获。而奥尔夫教学法则更关注学生的参与性与实践性,学生不再是音乐的聆听者,学生也不再单纯地跟随教师示范展开模仿,而是为学生创造了更多可以参与的学习机会。在参与音乐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音乐学习生涯奠定了基础。
三、奥尔夫音乐教法在音乐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一)形象思维的开发
思维能力是人类最为重要的能力之一,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中形象思维的开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这个阶段儿童最主要的思维方式。简单来说,形象思维的发生主要利用事物在儿童脑海中形成的表象,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一直都重视儿童的直观感受,通过多元化的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获取对客观事物最直接的体验,并且对感受到的事物进行最直接的反映。教师通过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利用音乐、舞蹈、语言及动作等诸多元素感受客观事物,在儿童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观察音乐中的各种形态,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形象思维,并将其完整地表达出来,从而达到开发儿童形象思维的目的。也就是说,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过程中,通过音乐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儿童建立起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从而逐渐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向着探寻周围一切事物进行转变。例如,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不同的音乐来代表不同的动物,如小白兔可以是轻柔舒缓的音乐,大灰狼则是相对怪异的音乐,并通过设计符合动物本身的动作,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对小白兔与大灰狼有着更为直接的认知,从而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幼儿的形象思维。
(二)使用多种艺术形式开展音乐教学
奥尔夫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结合多种元素开展教学工作,所以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节奏教学中,可以采取结合图画、声势的方式。单一的歌曲教学也许没有办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所以可以将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例如我们可以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歌曲,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如果还有部分幼儿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我们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来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在学生了解动画情节之后,可以组织学生来扮演《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角色,让学生沉浸在音乐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模仿动画人物的舞蹈动作,协调其肢体,提高音乐教学的实际效果。
由于音乐本身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可塑性,素质教育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音乐实践中的探索精神。因此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示学生的自我价值。
就比如说,在一堂音乐教学课程当中,由于学校提供的设备以及乐器有限,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来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就成了重要的工作内容。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笔者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制作自己的乐器。通过这样的课程,有的同学利用矿泉水瓶制作了打击乐器,有的同学利用装了不同容量水的容器敲打发声。这样一节完全由学生自己创建的“班级音乐会”,让学生们可以展示自己的技能。它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获得成就感,还能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智力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是体现学生自身在音乐实践中的价值。
(三)将音乐教育与生活相结合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这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非常相似。将音乐教育与孩子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孩子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就能够感受到学习到的知识是非常熟悉的,从而愿意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教师需要从孩子熟悉的环境或者事物入手,让幼儿对音乐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开展节奏训练时,老师就可以将动作语言和音乐充分融合,利用匀速的鼓点让孩子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进一步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和节奏感。由于幼儿的活动欲望非常强,因此可以结合孩子好动的特点,让他们通过拍手、拍腿、跺脚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在学习《两只老虎》这首歌曲时,可以让孩子跟着节奏来打出节拍,在此基础之上让孩子互相配合,营造出层次更加丰富的效果。这既能够培养孩子们之间的沟通能力,也能够让幼儿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律动。
(四)节奏旋律练习
奥尔夫认为学习音乐的主要内容是节奏练习,节奏练习主要包括:从语言朗诵中提取“基本音乐节奏”。将语言引入音乐教学是奥尔夫对学校音乐教学的伟大贡献。语言包括语符、语词、语义、语音、语调、语气、语法等构成要素,与音乐中的音高、音长、音量、音色,音乐情绪、表现特征、风格都是相同的。奥尔夫借助语言学习音乐,给现代音乐教育打开一个全新的思路与领域。通过学习儿童熟悉的顺口溜、歌谣,提取短小的节奏单位,用它们作为乐曲的旋律或者伴奏,并进行多种形式的演唱和即兴伴奏。“声势”教学,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发出的声响作各种节奏训练。用各民族舞蹈的共同语汇,有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四种基本形式,作各种各样的节奏训练,这四种形式对应传统和声的四个声部,即跺脚——男低音声部,拍腿——男高音声部。拍手——女低音声部,捻指——女高音声部。通过动作进行音乐教学是适应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五)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包括:反应训练、体操练习、动作练习、动作变奏与动作组合、动作游戏、即兴练习。反应训练,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并对听到看到的内容用动作表现出来。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用动作对听觉视觉的感受做出的反应。体操练习,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与练习,为以后乐器演奏做好铺垫,为指挥音乐做好准备。动作训练,学生根据音乐做动作,把听到的音乐用手用动作表现出来,为提高听觉视觉的感受,并为以后的再创作打好基础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各种简单的动作组合起来,或者在此基础上做变化,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反应能力,感受节奏型节拍和速度的能力。培养审美能力,创作的能力。动作游戏,根据音乐做各种动作,培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联想力。即兴练习,根据音乐即兴的创作,随意地做动作,发挥音乐表现力,使他们有意识地创造、表现音乐。
(四)注重幼儿音乐学习自主意识培养
与幼儿学习主体性培养相近的就是幼儿音乐学习自主意识培养。自主意识的培养建立在幼儿对音乐学习有一定兴趣的基础上,当幼儿对音乐学习具有兴趣,就乐于参与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主动地把幼儿从板凳上解脱出来,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在音乐学习中实践,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印象,循序渐进地去感受音乐给自身带来的改变,去发现了解音乐的魅力,培养幼儿自主意识以及创造能力,锻炼出幼儿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如果在幼儿时期能够养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在今后开展音乐教学工作的时候,学生也能够更加高效地进入学习状态,掌握学习内容。
要提升幼儿的自主意识培养,首先要打好音乐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建造起思维的大楼。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才能迸发出更好的创造能力。幼儿在音乐学习中,一定要在学习乐器的同时掌握相关的音乐理论,通过自己现有的基础知识获取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使自己能够读懂乐谱,打出节拍,创造出反映自己心情的音乐。
结束语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的、符合孩子成长特征的教学方法,其在音乐教育领域的应用,充分彰显出其创造性和实践性特征。在当下幼儿音乐教育中,要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奥尔夫教学法来组织多样化的音乐活动,实现幼儿音乐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艳,张洋.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启蒙作用[J].通俗歌曲,2015(8X):3.
[2]平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于幼儿钢琴启蒙教学中的价值探析[J].北方音乐,2017(37):179.
[3]夏秀欣.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突破研究[J].报刊荟萃:下,2018,000(003):P.160-160
刘娟(1990—),女,汉,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