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态”文化赋能乡村美好建设之非遗花鼓灯
王志伟 吴冰倩 郑梦晴 单吉祥 何冰(指导教师)
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安徽合肥 230061
摘要:乡村地区的振兴需要注入新的活力,以花鼓灯艺术赋能乡村将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新媒体、乡村旅游业、民宿、文创产品等促进花鼓灯艺术的传播,扩大花鼓灯的受众范围,带动乡村环境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推动乡村的建设发展。安徽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不仅对于花鼓灯艺术以及民俗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可以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与视角。
一、作为活态文化的效能
(一)花鼓灯的起源与历史花鼓灯起源于淮河流域,于2006年录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遗产编号:Ⅲ-6,是我省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艺术门类。主要分布在凤台、蚌埠、颍上地区。花鼓灯有四百多种语汇、五十多种基本步伐,讲究男女角色配合,注重感情描绘,动作细腻,扇花变化多样,舞蹈动作内涵丰富。
(二)花鼓灯起源于宋、元时期,至清代中叶已初具规模,趋于成熟,多在农村秋收完毕到来年春耕以前演出,尤以庙会、春会为最盛。清末民初阶段,花鼓灯在凤台基本形成自己的流派特色,为解放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阶段,花鼓灯登上了高雅艺术的殿堂,被誉为汉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阶段,花鼓灯艺术受到重视,重获新生。
二、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发展现状
艺术赋能是乡村振兴灵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是国家重要战略,花鼓灯文化的艺术介入,从乡村基层出发,结合乡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制定合理的方案,既能为乡村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思路与视角,又能使非遗花鼓灯文化得到弘扬与发展。有些乡村缺少对艺术的理解,严重脱离乡村实际,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多数村庄照搬照抄,不考虑当地民俗民风和地域特征,结果弄得千篇一律。
花鼓灯艺术的主体是农民,作为历史的产物,花鼓灯艺术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是实现“乡风文明”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不仅需要提高当地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更要丰富当地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花鼓灯艺术具有经济价值,能有效的推动“产业兴旺”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方面很突出,例如对花鼓灯歌舞剧进行新编,开展特色表演,将其合理利用转化为文化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就能有更多的经济投入用于花鼓灯艺术的传承和保护。
三、新编花鼓灯歌舞剧实施问题与解决方法
设立专属于花鼓灯主题民宿,通过互联网、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民宿。在当地可以宣传花鼓灯文化,将具有丰富经验的花鼓灯的老艺人组织在一起,在民宿定期举办大型表演活动。也可以在活动中增加关于花鼓灯知识竞赛或者花鼓灯相关创意小游戏,制作专属于花鼓灯文化的图案,刻成名牌,通过每过一关就可盖一章,集齐卡片印章就可以兑换相关花鼓灯小礼品等吸引年轻人的目光。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学习到了关于花鼓灯的相关知识,也了解到了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开发新的演出模式在民宿旁边开设花鼓灯兴趣班,为想学习想了解花鼓灯的人们教学,创立花鼓灯民间艺术团,让流行音乐和民间花鼓灯音乐融合创造,打造新型花鼓灯创意舞曲,打造专属品牌。开展不定期展演和大型线上线下活动。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花鼓灯艺术,融合现代音乐创编让更多人能够接受喜欢花鼓灯民间音乐。可以借助花鼓灯艺术的地域特性,将其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特色的花鼓灯文化品牌。形成对花鼓灯的演出模式的创新性发展,通过开展主题公园演出以及线上或线下巡演的方式,强化对花鼓灯文化的包装,打造当地特色的艺术精品。在保护花鼓灯文化的传统风格时,要注重实现花鼓灯文化内涵的创新性发展,包括音乐、舞蹈、剧目等方面,使得花鼓灯的艺术性更加符合当代人民群众的需求。
四、艺术赋能花鼓灯项目蓝图
相对于其他同类的项目而言,我们花鼓灯舞蹈艺术本身具有特殊性,我们将带来一种不同于以往非遗项目呈现的形式,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将花鼓灯舞蹈,以一种新的形式带入到大众视野。我们将全方位研究花鼓灯艺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新媒体传播、乡村旅游业、文创产品等形式线上线下双结合的方式,促进花鼓灯的传播、传承和创新,进一步地带动当地乡村的建设与发展,为其他地区乡村振兴提供借鉴和帮助。对于我们整体项目的实行,将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灵活丰富的线上模式
我们将花鼓灯艺术融入新媒体当中,借用新媒体形式多样,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的特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赋予花鼓灯艺术新的活力。所以我们在做宣传的途径时,将以短视频,公众号,微博热点等方式,抓住大众的眼球,让受众成为我们宣传的主体,从而达到高效的宣传目的。
在拥有超高的热度和流量之前,要将什么样的产品呈现给大众,仍是我们首要思考的问题。我们将进行详尽的田野调查,归纳总结传统的花鼓灯剧目。但是现在的市场逐渐多元化,受众逐渐年轻化,传统的花鼓灯剧目不免得淡出人们的视野,所以我们将其搜集创编,结合现代舞的独特韵律,打造一支全新的花鼓灯歌舞剧目。歌舞剧的创新毕竟有限,为了迎合现如今盛行的快餐文化,短视频和微电影也是我们线上发展的重点。我们想通过我们大学生的视角来记录建设的过程,让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我们来认识到不一样花鼓灯。当然未来的传承不仅仅是依靠我们的努力,就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力量的,为了更好的传播和教育,我们也会在线上推出花鼓灯动画短片栏目,以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吸引孩子们的兴趣,让更多孩子去认识花鼓灯,学习花鼓灯。
(二)独具特色的线下展演。
线上的模式虽然灵活多变,但线下拥有完善的系统才是运营的关键,借用丰富的新媒体途径进行宣传,其根本的目的便是吸引大众来到我们的花鼓灯文创基地,而这一活态力量便能带动当地的发展。其中新编花灯歌舞剧,便是我们的工作核心。我们的展演在传统的基础上融入很多现代舞的元素,所以更加的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而且我们希望摆脱舞台的限制,将花鼓灯回归原生态,田野、河畔、谷仓等,都可以是表演的场地。花鼓灯本身就是源自劳动人民的生活,既然需要创新,便要回归本源,而回归自然的主题也是如今人们所推崇的,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我们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力量,根植于乡村本体,与花鼓灯艺术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发展。
(三)打造优势品牌力量
什么是品牌?花鼓灯本身就是一个品牌,它有着自己的名片,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个舞蹈艺术,结合我们的自身优势,让大众眼前一亮。但是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带来的便是品牌的影响力,随之带来的便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其中景区开发,民宿餐饮,文创产品等产业,这些都能为当地人民带来很高的经济收入,还要要依托于招商资和乡村小微企业的扶持,这一切都需要花鼓灯这一品牌的力量,带动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不断的去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品牌优势以及衍生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陈萌.蚌埠冯嘴子村花鼓灯形态与传承方式[J].喜剧世界.2021.
[2]戴宝宽.花鼓灯艺术的复苏与思考[J].赤子.2019.
[3]王晓东.探析振兴花鼓灯艺术之道[J].传媒论坛.2020.
[4]宋庆胤.用艺术推动乡村振兴文风建设[J].区域治理.2022
项目名称:艺术赋能乡村美好建设之非遗花鼓灯创意传承
项目号:S202214098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