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畜牧兽医工作探讨
邵宗涛
云南省腾冲市荷花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云南腾冲 679117
摘要:论文探讨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要点,分析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基层畜牧兽医;工作要点;问题和对策
畜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广大消费者获取动物性食品的主要途径。在畜禽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的今天,如果动物防疫工作得不到有力加强,那么畜禽患病及疾病传播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所以,必需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严格控制畜禽患病和疾病传播,降低畜禽死亡率,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性及工作要点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提高其对动物防疫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此外,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的蔓延。除了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外,我们还应该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通过研究和应用先进的防疫技术和方法,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畜禽疾病的传播。同时,加强与国际合作,学习和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畜牧兽医经验,也是提升我国畜牧业防疫水平的重要途径。总之,加强对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重视,是确保畜禽健康和养殖户经济收入稳定的关键。通过加强监管和管理、提高养殖户的防疫知识和技能、建立健全的疫病监测和报告机制,以及推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畜禽疾病的传播,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要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基层动物疫病的排查。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需要定期到养殖户家中对动物疫病进行全面排查,详细记录每次排查的情况,总结分析当地动物疫病发生规律和存在风险,为动物疫病防控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提供决策依据。一旦在排查中发现动物疫病,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要及时做好控制和上报工作,避免疫情蔓延。第二,良好的工作环境。畜牧兽医工作的开展,需要良好的工作环境来支撑,这样才能提高畜牧兽医工作效率。一方面,确保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到位,如各类实验仪器等,为动物疫病诊治、饲料剖析、动物解剖、标本分析、病理分析等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兽医站要健全管理机制,督促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建立清晰的工作目标,严格按照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2 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
随着中国基层畜牧兽医系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基层服务也得到了持续改善。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科学进步的不断发展,一些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管理体系逐渐出现了一些缺陷,不再满足现代基层畜牧发展的规划和需求。同时,一些基层畜牧兽医站的规章制度相对混乱,甚至是肤浅的,直接导致对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能力不足,使得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的责任难以明确。这导致分工混乱,无法有效规划和管理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工作。如果基层畜牧兽医站所在地区爆发疫情,相对混乱的管理体系将导致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降,从而增加了防疫工作的难度。
2.2 防控机制不健全
对于基层兽医管理部门来说,在疫情防控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之处。虽然大多数地区能够继续加强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控制疾病传播,但预防控制的能力和水平尚未达到实际需求。尽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无法满足当前行业发展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无法建立贯穿整个链条的数字化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使得在养殖、屠宰、运输和净化等领域难以实现全面监测和区域网络备案。应急网络机制不健全。第二,难以实现动物疾病预防控制的智能转型。疾病预防控制、养殖管理和疾病治疗推广仍采用过时的方法,仍依赖于宣传车辆、广播电视、发放宣传文件和张贴宣传报纸。难以营造良好的公众参与局面,也无法通过现代综合媒体手段普及疾病预防控制知识。第三,畜牧兽医监督监测“一表”“一码”不能有效落实,难以实现快速检测、快速报告、快速处理,监测的效率和水平都需要提高。
2.3 与执法监督部门协调性差
乡镇畜牧兽医站负责提供基层畜牧兽医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能够有效促进地区畜牧业的良好快速发展。基层畜牧兽兽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其它执法监督部门的支持,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尚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相关执法监督机构与乡镇畜牧兽医站缺乏必要的沟通,工作中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人社、交通、市场监管等部门与乡镇兽医站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畜牧兽医工作的开展往往是独自奋战。由此导致在动物疫病溯源和运输方面缺乏统一协作和加强监督,最终导致防疫工作跟不上时代步伐。其次,地方对乡镇畜牧兽医站的支持不足。基础设施投资不足和缺乏专项资金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和设备实验室,导致技术人员无法及时收集、分析和鉴定疾病样本,发现疑似病例后无法创造有利条件进行疾病传播,最终错失了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最佳时机。
2.4 高素质人才匮乏
许多乡镇缺乏高素质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一些乡镇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性不强,缺乏必要的进修和学习培训,导致他们的综合素质停滞不前。例如,一些兽医为了避免动物疾病的发生,盲目使用抗生素,长期在饲料和水中添加抗生素,导致病原体的耐药性不断加强,增加了后续疾病预防和控制的难度,甚至可能引发新的传染性相关疾病,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由于技术人员对药物性质、禁忌症、用药理论等方面的认识不清,可能导致用药组合不正确,进而导致治疗失败。此外,缺乏技术人员对用药后不良反应的针对性观察和应急处理,也会增加用药后的死亡率。还有的技术人员在免疫防控中不能正确选择疫苗并合理安排接种时间,疫苗的免疫功能和免疫的时效性大大降低,导致动物疾病存在规模发生的风险。
3 加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对策建议
3.1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充分发挥基层畜牧兽医在某一地区的作用和价值,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和管理体系,以确保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高效发展。首先,管理人员应明确不同地区基层畜牧兽医站的具体归属,确保工作任务能够落实到每个人,并形成科学健全的可追溯机制。这样一来,一旦出现问题,基层畜牧兽医单位可以按照责任追溯机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问责。同时,地方政府部门也应确保基层畜牧兽医站有独立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空间,使其能够独立完成疾病的诊断和流行病的调查。这样的安排能够保证基层畜牧兽医站点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此外,主管部门还应对基层畜牧兽医人员的具体工作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调查,加强对其的考核。将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考核与工资、晋升等因素挂钩,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素质。这样的激励机制将鼓励基层畜牧兽医人员更加努力地履行职责,提供更好的服务。总之,建立健全的基层畜牧兽医制度和管理体系是充分发挥其作用和价值的关键。通过明确归属、建立可追溯机制、提供独立工作场所、加强考核和激励,我们能够为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的高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2 打造立体防控网络
针对当前畜牧兽医工作无法实现网格化管理的问题,基层兽医部门要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通过构建立体化防控网络管控机制,线上和线下结合开展畜牧兽医工作,确保稳定的防控和地毯式管理。
第一,打造动物健康监管云平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动物检疫、疫情监测和监督执法工作,持续推动畜牧兽医工作智能化转型,有效防止动物疫病的扩散与传播。明确每一位畜牧兽医工作人员的职责,种好各自的“网格责任田”,学会“线上看群”和“线下入户”,并建立调查日报机制,以确保所有人员之间的24小时顺畅沟通。
第二,确保畜牧兽医工作信息的及时收集与实时共享。所属部门和上级单位应成立专门的数据收集和反馈领导小组,组织和更新综合调查获得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实时性与动态性。同时,相关数据要实现系统内共享,当地卫生、防疫等部门要能快速获取相关数据。各乡镇可以设置网格员,专门负责畜牧兽医工作信息收集以及动物疫病防控专业知识普及,让所有农民尤其是养殖户系统认识到动物疫病的危害及基本防治策略,让他们自觉按要求做好消杀、隔离、治疗和汇报工作。
第三,做好动物进出登记管理工作。为了避免动物疫病的传播,基层畜牧兽医工作人员要认真做好动物进出登记工作。在确保各项手续齐全的前提下,动物进出登记要经精确到分钟,此外还要做好户口登记和后续工作,以确保接触人员的健康。
第四,有关部门应利用微信群、两个微信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鼓励全体村民积极参与防控工作,开展相应宣传,发布健康提醒手册和医疗指南,防止畜禽疾病传播引起居民恐慌,导致囤积和掠夺牲畜和家禽肉制品等问题。
3.3 构建高效的协同管理机制
在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建立健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机制的基础上,我们将努力确保畜禽产品的卫生安全,最终实现全区动物卫生的动态监督管理。
第一,农村地区应将预防工作放在首位,重点创建无疫情和净化区,并成立工作小组,专门负责畜禽疾病防控和畜禽产品的安全,确保畜禽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杜绝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二,合力打击各类畜牧兽医违法行为。对于无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销售、推广未经审定或者鉴定的畜禽品种,擅自处理受保护的畜禽遗传资源、引进畜禽遗传资源等违法行为,动物疫病防控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合作,强化打击力度,始终保持畜禽养殖、加工、屠宰、贩卖、运输、病死处理等环节的高压态势,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
第三,执法机关要严厉查处病死畜禽处理不当行为,坚决防止疫情发生。地方政府和相关执法部门、畜牧兽医站等要通力协作,建立联动机制,对个人、家庭和村庄实施具体的疫情调查和报告制度,确保一户一畜不漏,并确保发现疫情时及时报告,以进一步预防和控制新时期畜禽疫情的发生。
3.4 加快基层兽医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人才引进。针对基层畜牧兽医单位专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上级主管部门应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适当引入优秀的畜牧兽医专业人才。例如,与地方各类院校签订产教融合协议,共同培养人才,夯实基层畜牧兽医队伍;增设必要岗位和人员编制,通过公开招考方式,择优录用优秀人才进入基层兽医人才队伍。
第二,人才培养。相关单位应分类培养人才。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年轻团队和兽医,可以定期进行在线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春秋两季动物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可以通过直播教育的方式,对全区青年兽医进行教育,宣传免疫知识和日常管理措施。此外,还可以利用在线应用程序、问卷回答等方法来测试兽医的学习情况,以集中培养一支复合型应用兽医团队。针对学习能力差、知识接受速度慢、网络技术应用率低的中老年兽医,可以进行现场培训,建立培训班,指导他们学习新技术,并进行实验室检测技术、动物采血、动物免疫注射等技术。通过这些培训,使所有参与者对重大动物疾病防控有更深入的了解。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运用简单讲解、图文并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法,明确指出疫情防控的专业知识点和实践知识点。通过这些措施,提高基层兽医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范增泰.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J].新农业,2023(11):34-35.
[2]王彦斌.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J].畜禽业,2023,34(02):53-55.
[3]宋建辉,王建英.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与对策分析[J].中国畜牧业,2022(23):28-29.
[4]赵维光.浅析基层畜牧兽医工作常见问题和解决对策[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2(07):66-68.
[5]赵萍.浅议如何做好基层畜牧兽医工作[J].现代畜牧科技,2022(0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