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豌豆芽荞麦芽及特色作物生产技术

作者

吴丽响

河南省濮阳县农业农村局 457100

摘要:种子 芽苗菜 生产技术 特色种子及块茎

1.豌豆苗栽培技术

(1) 品种选择:

濮阳一带生产豌豆苗,多选除皱粒品种以外的各种品种。露地、保护地均可密植软化栽培。

(2)床土准备:选腐殖质少,土质轻的砂性土作栽培床,要求土壤疏松细碎,床面平整,床宽1.21.5m,深20 cm,长度可大可小,温室、阳畦栽培可利用空隙地、边角地带栽培。

(3)栽培管理:播前浇足底水后撒播,每平方米用种2.5~3.0 kg为宜,以豆粒铺满床面又不相互重叠为度。播后随豆苗生长,分2~3次覆土,厚约15~18 cm,使叶尖不露出土面,促进豌豆苗软化,采前停止覆土,使苗尖1~2片小叶露出土面呈绿色。

(4) 采收:宜用小刀分次割收嫩头,一般只采摘上部复叶嫩梢,连带1~2片展开的嫩叶。第一次采收后,每隔7~15.天采收一次,可连续采收5~6次。如生长期长,也可适当多收几次,收后放入筐中,切勿堆积,以防发热腐烂。一般亩产嫩梢800~1 000 kg。

(五) 荞麦芽生产技术

荞麦为蓼科麦属植物,其茎叶中含丰富的芦丁,而芦丁对人体血管具有扩张及强化作用,为高血压及心血管病患者的保健食品。因而倍受人们推崇。我国民间自古就有采食荞麦嫩芽的习惯。传统荞麦芽生产方式多用土壤栽培,将种子直接撒播于已划好小沟的平畦上,覆士、镇压、浇水及常规田间管理。土地利用率低,出苗不齐,产品清洗困难,不符合绿色食品卫生标准。据此,将土培生产改为立体纸床栽培,提高了生物效率,产品洁净,品质柔 嫩,深受消费者欢迎。

1.环境条件

荞麦芽适宜生长温度为 20~25C,冬季、早春和晚秋须在日光温室、空闲房屋、塑料大棚中生产,外界气温平均达 20C左右时即可露地生产,但要适当遮荫防雨。为保持产品柔嫩,须加强喷水、喷雾管理,提高土壤和空气湿度。

2.设施准备

栽培架应因地制宜,量力而行,角铁、竹木均可,一要坚固耐用,二要保证苗盘放置后呈水平状态。根据空间大小及管理便利的原则,宜设3~5层,每层间距50 cm,架宽依苗长而定;苗盘以轻质塑料制品为好;生产用纸选吸水量大,价格便宜的纸型;庭院小面积生产,喷雾装置可用背负式喷雾器,设施保护规模生产则选用微喷装置,省力、省工,便于操作。

3.浸种催芽

将种子置于20'C清水浸泡22~24h,此时种子相对吸水量达60%,种子漂洗后沥去种子表面水分,将种子放至容器内,上盖湿麻袋片或湿毛巾,22~25C恒温处催芽24h左右,种芽长1~2 mm时播种。

4.播种

预先将苗盘冲洗干净,盘底铺1~2层白纸,待纸张吸足水分后将已发芽种子撒播于湿纸上,每60cmX25 cm 大小苗盘,播种120~130 g。播后将苗盘叠放在一起,黑色塑料膜遮严。置于22~25C温度下催芽,3~4天胚芽直立,长2 cm时,苗盘开始上架,见光生长。

5.培养管理

播后5~6天,种芽已长至5~6cm,茎粗1.2 mm 左右,但种壳尚未脱落,此时应定时喷雾,始终保持空气相对湿度85%左右,以促进种壳迅速脱落,子叶尽快展开。

6.适时采收

播种后10~12天,种芽下胚轴长纱12 cm,子叶平展,绿色,下胚轴紫红色,近根部白色时采收最佳。荞麦种子千粒重26~28g,平均单粒重0.027.g,播后10~12天形成产品,单株重0.25g,生物产量为种子重量的5~9倍。60 cm X25 cm 育苗盘,播种 120g,净收荞麦芽600g。产品盒装,以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投放市场,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六)其它芽菜生产技术

芽菜生产方式、环境调控、生产设施及场地选择大体相近,但不同菜类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同,因而栽培技术各异。筛选抗逆性强、适于不同季节、设施、生产条件的优良芽菜品种;根据不同种类、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方式、灵活配套管理是提高芽菜产量,改善品质的关键。下面就其它芽菜与栽培管理相关的生产特性做一简要介绍,以便具体生产时采取相应措施。

1.雍莱芽生产技术雍菜又名空心菜、藤菜等,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既可水生,又能陆生。生长适温25~35飞,对光照要求不严。夏天凉水浸种 6~10h,冬天温水浸泡10~12h。嫩芽培育4~5天即可采收,产量为种子量的6 倍左右。幼芽含钙、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B,凉拌炒食均可。

2.首蓿芽生产技术首蓿别名紫苜蓿,多年生草本,喜湿暖半湿润气候,抗旱而忌涝。抗寒性强,对土质要求不严,但以钙质土、砂壤土较宜。首蓿种子虽是豆科作物中最小的种类,但其发芽率高,在20'C适温下,3~6天即可收获,产量约为种子量的8~10倍。首蓿是著名的碱性食品,可中和人体食肉、谷物等引起的酸度过大现象,因而吃起来清脆爽口。此外,由于首蓿芽含多种氨基酸,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 关节炎、癌、便秘等多种疾病。生食、拼盘、做三明治夹菜及汤食最佳。

3.芥蓝芽生产技术 芥蓝又称白花芥蓝,生长适温为15~25C,喜较大的昼夜温差,适应能力强,在世界各地广为栽培,常用于淡季补缺品种。芥蓝萌芽适温为27"C左右,浸种宜为8~12h,种子浸后洗净,沥去水分,平铺于盘、盒等容器中,上盖湿纱布、麻袋片等,催芽48h,后放人盘中,保湿保温,加强喷雾管理,5~7天即可收获。产量为种子重量的6倍,产品可清炒、凉拌。

4.花生芽生产技术花生为1年生草本,又名落地松、万寿果等。喜温和短日照,对土壤适应性较宽,pH适宜范围为5.5~7.5。花生种子富含蛋白质,含量高达,23%~33%之间,且属完全蛋白质,含人体必需的8 种氨基酸,极易被吸收,并具有诱人的香味,是解决我国人民蛋白质摄入量严重不足的重要途径。而花生萌芽后,脂肪含量经转化降至10%左右,人体必需氨基酸、维生素则大量增加,食用花生芽较花生营养更为丰富。花生芽不但香、脆、嫩、吃法多样,而且不受区域、季节、气候影响,可周年生产,既是补足淡季的佳品,又可提供大量活性蛋白,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欢迎。培育花生芽首先应精选种子,去除发霉、变质及染病种子,勿用新鲜花生,以保证较高的发芽率和生长健壮一致。其次,种子浸泡时间宜短不宜长,一般2h即可,置于18C以上温度培育,5~7天即可采收,产量为用种量的6倍左右。

5.白菜芽生产技术 白菜芽又称黄芽菜,既可食嫩球,又可吃幼叶,半耐寒,苗期适应性较强,对高低温均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各地有不少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适宜全年培育芽菜。白菜要求水分充足,忌干旱。生长适温为18~20'C种子发芽快而整齐,一般3天即露嘴,培养6~8天即可采食产量为种子用量的6倍左右。白菜芽稍带苦味,吃来轻脆爽口,风味诱人。即可生拌沙拉、夹食三明治和汉堡包,又可炒食作汤。

6.姜芽生产技术利用生姜喜湿润、耐弱光的特性,采取室内避光,控制温、湿度,集约生产软化姜芽,可提高生物效率,改变饮食习惯。产品营养丰富,酸甜香脆,耐贮藏,无污染,是宾馆、饭店高级宴席上的精品,也是家庭种植的适宜菜类。其技术要点如下:

(1)选好姜种:最宜选用山东菜芜生姜。精细选种是培育姜芽成败的关键。选姜要做到四要四不要:一要生姜,不要大姜,因每公斤大姜数量较生姜少,出芽约少8~10个左右,须优选发芽率较高的生姜;二要小姜,不要大姜;三要健壮,形整,色亮,芽痕明显的姜种,不要有病虫斑,畸形,色暗,干缩姜种;四要奶头壮美,梗实姜,不要奶头少,瘦松软姜。

(2) 姜种催芽:播前将整块姜块割催芽,一般整块姜每公斤可出芽20~22个,若将其分成3~5块,可出芽25~26个。为提高萌芽数,可掰碎姜片,保证一个姜奶头为一块,则每公斤可萌芽32~34个,且每一姜芽都可均匀获得养分,从而提高出苗率,保证芽苗整齐。减少大小苗现象。将切碎姜种堆至 1.0 cm左右高,适量喷水,后覆盖细沙保温、保湿,保持堆温25'C左右,待80%生姜萌芽后即停止催芽待播。

(3)姜种上床:播种床预先铺细砂4~5cm厚,将奶头朝上密布于芽床,不要上下栽倒,也不能松歪,须上平下不 平。一般每平方米排姜种20~25 kg。排好种后,上面盖细沙4~5 cm厚。

(4) 喷水保湿:姜种上床后,立即喷水,水量以湿透芽床砂土为宜。根据床土干湿状况,在多数姜芽出砂土时,喷第二水,水量以湿透砂土接触姜母为宜。此外,喷水后及时用细砂土将芽床周围及顶面露出砂土的姜块培严,保证覆土厚度 5 cm左右,以免幼芽下端根茎过短。

(5) 通风调温:姜芽生长适温为23~30'C,其中姜芽出土前后,床温宜为25~28C,出土后至苗高30 cm以前为28~30'C,以后保持在25C左右。因此,出芽前,苗床封严保温,出芽后,尤其是采收前4~5天,应适当通风换气,以提高芽苗质量。

(6)适时采收:姜种上床后40~50天,大部分芽苗30 cm左右时采收。可用短把铁锨将姜块起出,而后将姜块的芽苗掰下。将须根摘除,再将多余顶芽苗切掉,去掉芽苗泥土,切下姜芽苗,制成根茎直径1cm,长2.5~5cm,根茎连同茎芽苗总长为15cm,装盒待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