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视角下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韩喜珠
河南濮阳工业园区实验学校 457000
摘要:在当今信息化社会环境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学科融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将不同学科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因此,借助学科融合的视角,本文探索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使学生在信息时代具备更加全面的能力,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教育信息化;融合策略探析
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发展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门话题。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融合学科教学也成了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来辅助其他学科的学习,进而提升扩展知识视野,提升学习效率和水平。总之,在教育教学领域,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教学资源,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开展“互联网+教育”新型教育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一、指导认识,拓展认知
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教师的参与来实现。比如,在有关数学几何图形的知识方面,老师将这个内容和电脑绘图的内容结合起来,运用电脑绘图工具,绘制不同的几何图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会让同学们在电脑上画出图片,然后让他们说出他们的感觉。许多同学在利用电脑绘图的时候,已经对数学几何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有的学生在绘图的时候,已经掌握了几何形状的面积和周长的计算方法,感觉到了相同的周长一样不代表面积完全相同,这就为学生以后进一步深入地学习打下了基础。此外,为加深教学的成效,老师还要求学生运用绘图工具,将复杂的几何图形进行分解,并运用“文字”“铅笔”“刷子”等绘图工具,将复杂的几何图形进行分解,分为简单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通过本课程,同学们不但能了解电脑制图与传统手工绘图之间的关系与差异,更能加深对数学几何的了解,为日后的组合图形面积学习奠定基础,从而建立起分解合并的数学思维。由此可见,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在一起,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1]又如,当开展“小数的加减法”教学时,老师就可以通过智能软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练习题,从而落实因材施教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们的数学学习水平。具体来说,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有些同学对运算掌握得很好,有些同学对理解不够深刻,有些同学只会最基本的习题,不会举一反三,无法与老师同步。而通过智能软件的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教学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降低他们的盲动,最重要的还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学习,语言发展
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已经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得到教育领域的关注并且成了研究热点。信息化是中小学生高质量语言入门的良好资源。在中小学英语课上,信息化模式有很多优点。如,在正式开始学习之前有一段准备时间,在传统的教学中它们总被忽略掉。随着学校设备的完善,教师可以构建信息化课堂,帮助学生在学习前充分预习课堂内容,明确指导他们朝着教学方向和目的进行学习和探索。因此,在中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正确地使用电子白板这个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英语教学开始之前的引导性预习。又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词汇拼读记忆情况查找相应的拼读、拼写训练阅读篇目,通过投影、白板、微课等形式让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同时,学生还能通过老师提供的Kindle或者家长的手机设备进行随时随地的自然拼读阅读训练。既能在海量资源中做到自主选择,又能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英语阅读的效率,提升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最后,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生的听说练习和知识拓展作补充,为学生培养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基础。[2]
三、把握科技,呈现魅力
在结合信息技术创建中小学语文智慧课堂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从而提高智慧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教学《曹冲称象》时,可以播放一个游戏视频:桌上有一台天平秤,在不放置任何物品的情况下,它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在秤的一边放上一个苹果的情况下,它会偏向有苹果的一边,将苹果取下后,它会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此时,笔者提出了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情?”,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来阅读课文,在阅读完毕之后再让他们一起来分享自己的看法,在学生进行表述的时候,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他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意见来对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优化,以此优化课堂互动交流。在《说新闻》的主题口语交际中,笔者给学生播放了CCTV《新闻联播》的新闻短片,这些新闻的内容非常接近学校的日常生活,可以使同学们对新闻的形态和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然后再设置一个情景,举行班级新闻发布会。在智慧课堂中,老师们可以使用AI换脸的软件或是用配音的方式让同学们真正的体会成为一名新闻发言人的感受,老师们录制下来的视频在得到了同学们的同意后,还可以发送到交流群中,让同学们反复观看。目前,大量的用户热衷短视频,其表现出来的表演性和互动性的特征可以快速地引起大众的关注,并且,这个平台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把这种短片运用到课堂口语交际,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兴趣。
四、整合影视,增强热情
现如今“视觉文化”和“影视文化”迅速发展,很多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来自视觉感官,因此,影视资源是学生获得视觉信息的最佳途径。将影视资源运用于美术课堂,既可以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灵巧,又能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影像中充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课堂中去,从而加深他们对艺术的认识,也可以涵养他们的审美认知能力。比如,在“服饰”课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相关的电影和电视剧片段,使学生感受到不同时代的影视剧服装的特点,让同学们透过影像感受到画面中的不同朝代汉服所产生的视觉冲击,感受到古典配色之间的和谐,从而增进学生对服饰搭配、服饰形制、服饰纹样、服饰设计等方面知识的认识。最后引导他们设计出具有自己特色的服饰。通过以上案例,我们从影视剧中感知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史,渗透跨文化意识的同时让学生直面视觉冲击,进而搭建起一个智能的愉悦教育平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看电视剧片段来获得艺术知识。
五、结语
近年来,对于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来说,信息技术的有效融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和跨学科综合素养,保证学生既能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又能提升其他学科的学习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新瑞.谈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J].科学咨询,2021(39):118-119.
[2]李延骥.核心素养信息技术跨学科融合[J].数码设计(上),2020,9(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