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中新污染物治理措施探索
陈雪蓉 冯日梅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536000
摘要: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若土壤环境受到污染物影响,将会威胁到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本文将分析土壤新污染物的分类、来源,针对土壤环境中新污染物提出治理措施。
关键词:土壤;新污染物;治理措施
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产生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致使某种有害分成的含量明显高于土壤原有含量而引起土壤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土壤污染来源广泛,主要有工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多种生成物,若是未能及时处理,将会给生态系统和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巨大威胁。应明确不同污染物的性质和来源,制定出科学化治理措施,以此保证土壤环境的安全与可靠。
一、土壤新污染物的分类及来源
(一)分类
化学污染物:这类污染物涵盖着无机污染物以及有机污染物,如铅、磷、氧化物、洗涤剂、除草剂等【1】。
物理污染物:来自工厂以及矿山等区域的固体废弃物,某些矿床和化合物的富集中心周围,因矿物的自然分解和风化,很容易形成相对明显的自然扩散带,由此便会让土壤中部分元素的含量超出限定值,进而出现严重的污染问题。
生物污染物:生物污染物中含有较多携带致病菌的城市垃圾与卫生设施排放的废水等。此外,畜禽粪便和污水灌溉等也会给土壤环境带来巨大威胁,使其中的病原菌和病毒等引发土壤污染问题。
放射性污染物:这种污染物存在于核原料开采和大气层核爆炸地区,若是其中的放射性元素长期存在于土壤中,将会威胁到整个土壤环境,最终给生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构成威胁。依照环境污染物存在的基本状态,可以细化出复合污染、混合污染以及单一污染等不同类型,若是根据污染物来源,又能划分出工业三废以及农业物资等。
(二)来源
矿山采治:在国家经济飞发展的背景下,采矿业受到了广泛关注,其为国家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农业污染的重要渠道,采矿业治理不容忽视。在采矿业发展中,释放出的有害物质能够直接进入空气和水流,对土壤以及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
工业三废:在工业化进程中,废气排放量与日俱增,其对空气造成污染的颗粒能够直接沉降至土壤表面,由此降低土壤质量,影响到土壤环境的安全。此外,废水排放后未能经过针对性处理,若是排入农田并灌溉,将会污染土壤环境。堆放废渣的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能够渗透至土壤,阻碍其稳定性。
固废堆放:土壤能够实现和废物的直接接触,工矿业废渣、城市垃圾堆放与填埋等都会让大量的有机污染物或无机污染物进入土壤中,最终影响到土壤环境,引发相对严重的后果。
二、土壤环境中污染物治理措施
(一)严守规章制度
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治理应遵循规章制度,要在严格践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规范具体行动,以保证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治理成效达到最佳,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2】。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污染物的排放标准,如《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等。
(二)优化监测评价体系
想要提升土壤质量,应在研究土壤背景值的基础上落实好相应的调查、监测与预控工作。对于有代表性的地区,应采取定期采样或定点安置自动监测仪器等多种措施,实现对土壤环境质量的精准分析和详细测定,判断实际的污染情况,从动态角度掌握基本规律。将区域土壤背景值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由此评判土壤污染程度,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应对方案。现阶段,研究区域土壤背景值是关键,应明确区域土壤污染的情况,在合理的评价以及分级之后,确定污染物排放量、允许种类和浓度等指标。
(三)扎实落实清洁生产
一是在控制三废排放问题上,需要探索出更加完善的闭路循环系统,确保无毒工艺更好地投入应用。生产阶段,若是涉及到必须排放的“三废”,可以在工厂中回收处理,落实好综合利用细节,实现变废为宝的目标。针对并不能综合利用的“三废”,要及时做好净化处理,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后方可利用。城市生活垃圾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机械分选与高温堆腐,由此才能投入到相关应用环节。
二是积极构建污水处理设施,保证其经过处理后进行灌溉,避免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必须严格依照国家规定的《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执行,在严谨的筛选、沉淀和污泥消化等多个程序中加以控制,促使废水中的悬浮沉淀固体得到有效处理。对接受了初级处理的水应该运用活性污泥法以及生物曝气池等手段减少其中含有的可溶性有机物质,然后科学控制悬浮固体物质二级处理过程。灌溉前进一步检测水质,加强监测,防止超标,以免污染土壤。
三是保证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免引发严重的磷肥与氮肥污染。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要结合土壤和植物情况加以分析,及时确定化肥和农药的最佳施用方法与比重,控制土壤中的累积量,以免流入至地下水体以及江河之中,引发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3】。为防范化学农药污染,需要优先考虑高效、低毒和无公害的农药,还要大力推广生物防治措施,保证土壤环境得到有效维护。
四是通过植树造林能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明确土壤污染的具体原因,主要是以大气污染和水质污染为媒介的二次污染为主。作为一个净化空气的重要手段,植树造林受到广泛关注,在阻挡、过滤和吸附大气粉尘的过程中保护了土壤环境。除此之外,森林在涵养水源以及调节气候上也能降低土壤本身的自净水平。应大力提升森林覆盖率,让森林生态系统始终保持平衡状态,从根本上保护土壤环境的稳定与可靠。
结语
土壤环境的维护和治理离不开科学手段,应在全面分析污染物类型和来源的基础上确定针对性方案,以此让土壤环境得到科学化管控,从源头上主动防范各种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何建荣,魏晓贺,刘煜莹,苗欣宇,欧阳少虎,岳晴,李鑫,Ramasamy Rajesh Kumar.磁性纳米铁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群落和代谢的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1-12.
[2]冯衍,王章凯,余雪巍,刘天初,顾海萍.基于Web of Science对土壤介质中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文献计量分析[J].生态毒理学报:1-15.
[3]廖经慧,李化伟,滕飞,骆检兰.南方某铅锌矿矿区周边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J].当代化工研究,2023,(17):87-89.
作者简介:陈雪蓉,女,1985年,汉族,广西北海市,本科,研究方向:环境工程(环境中污染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