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园足球的开展对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崔学朋
黑龙江省海林市林海实验小学 157199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快速成长发育的时期,该阶段的身心健康对其未来的成长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小学体育教学要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而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状况,尤其是小学生群体。
关键词:小学;校园足球;身心健康
前言
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同时也是塑造学生良好性格、品质、品行和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由于小学生年龄小、身体素质较差,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判断能力较弱,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也较弱。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运动环境和运动机会,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本文从校园足球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影响角度展开分析。
一、加强学生团队意识,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在进行足球运动过程中,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集体运动中来。通过足球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培养团队意识,强化自身集体荣誉感。
(一)通过足球运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引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提升个人能力。例如在进行足球训练时,可以组织班级内部的比赛,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进行一场比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协作能力更加重要。通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竞争中强化团队协作意识。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内部的各项活动中去,如在组织班级内的跳绳比赛时,可以让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参与到比赛中来,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通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能够让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自身身体素质,提升自己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自身团队合作精神。
(二)通过足球运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足球比赛是一项需要多人协作配合的运动,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与队友进行多次配合,才能最终取得胜利。因此,在校园足球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足球比赛,也可以让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足球比赛。例如在小组内部的足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将班内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一组由两名同学组成。在比赛过程中,每一组成员都要相互配合、相互鼓励、共同努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足球运动的魅力和乐趣,增强他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喜爱。另外在足球比赛过程中,学生之间还需要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各项足球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参与比赛过程中逐步培养自身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人的智力、性格、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素质是个体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心理过程,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心理能力,其发展对个体未来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和运动机会,充分发挥校园足球运动项目优势,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项目训练和比赛,提高学生体育竞技水平和自信心。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教师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工作。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期,其性格、意志、情感、认知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方案。在小学足球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为其设置难度适中、挑战性高、趣味性强的足球训练项目。例如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分组对抗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足球比赛能力。同时在校园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开展“足球小明星”评选活动,在学生中树立起良好的榜样和典型。通过开展足球比赛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 另外在校园足球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教师可以结合校园足球项目特征开展游戏化教学活动,如:“传接球”游戏、“抢凳子”游戏等。通过游戏化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运动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游戏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小学生实际情况设计游戏化活动内容,通过开展各种有趣的体育游戏活动来丰富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体验,激发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和热情。在足球比赛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各种有针对性的比赛项目和比赛规则。例如在足球比赛中可以设置“点球大战”“点球决胜”等具有挑战性的比赛项目以及“越位规则”“犯规规则”等规则类竞赛项目。通过设置这些比赛项目和竞赛规则能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
三、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
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在校园足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运动,不断增强其体质,如足球、篮球等。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和人生观,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例如:在小学足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假动作”、“绕柱传球”、“空中接力”等足球练习活动,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反应能力、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等。同时也可以通过“足球比赛”活动,让学生进行比赛和对抗训练。
结语
教师要不断开展小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孙明.传承校园足球精神 助力学生健康成长——天津市蓟州区第八小学校园足球工作情况介绍[J].校园足球,2022(11):34-39.
[2]张柯娜.开展足球运动 创建活力校园——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健康花城小学校园足球工作情况介绍[J].校园足球,2022(1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