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分析
魏然
昆山昆城外国语学校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学科,其教学方法深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丧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符合新课标对于小学教育的要求。在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下,深度学习为教师对教学方法策略的创新提供了新的灵感,深度学习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推动学生文学素养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现状;深度学习
引言:小学语文的教学依旧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为目标,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属于浅层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合理运用深度学习的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其灵活地运用在实际生活中,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思维,提升综合能力和素养。
一、小学语文课堂现状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依照新课改的要求对自身的教学方法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更新,但传统教学模式在我国教育理念中占据了多年的位置,因此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的局限。教师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关注如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主导了课堂却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给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导致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氛围的沉闷,学生面对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提不起一点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小学生活泼开朗的天性,不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另一方面,新课改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到课堂中,很多教师根据要求在课堂中积极使用多媒体技术,但是由于小学生灵动活泼的天性,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视频动画等形式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学习内容时,虽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信息技术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过度的使用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基于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深度学习的推进是必然的趋势。
二、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歌德曾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说明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促使学生产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及课堂内容选取合适情境种类来创设教学的情境,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使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进入到深度学习中。
以部编版教材小学三年级语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着很多美丽的景致,那里四季分明,有巍峨的群山,清澈的湖水还有郁郁葱葱的林海。教师通过语言营造出生动的情境的同时可以在课堂开始前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小兴安岭四季变化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在四季分明的小兴安岭中,小松鼠在身旁的树干上来回跳跃,身边有野兔忽然经过,风在耳边呼呼作响。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方式加上对于美丽景色的想象去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充分理解小兴安岭四季的变化,分享自己对于课文阅读的体验,并分享自己家乡的美丽景色。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般感受着祖国美好的河山,引发学生对于家乡美景的深度思考,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具体实际,改善教学方法
脱离实际的教学是虚无缥缈的,小学语文的教学更应该立足于生活实际,深度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将自己所学习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并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立足于当下社会,结合生活具体实际,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善与创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使学生在充分理解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实现新课标教学的要求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部编版教材小学六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地球》为例。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整体样貌,向学生介绍资源的分布情况,在学生初步了解后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并思考地球上的资源是否可以供人类无尽地挥霍。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知晓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作为在地球上生活的一分子,我们更应该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教师可以在休息日组织学生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将自己所了解的知识通过社会实践的方式传递给更多的人,加深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印象,促进深度学习的完成。
(三)开展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互动
新课标对于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教师要将课本内容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相结合,设立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引导,及时指正学生错误的思想,避免讨论内容偏离课堂教学。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交流,对于相同的问题所提出的不同的见解,可以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有更加深入的思考与见解。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经验,通过自身经验与集体经验的融合,加深学生对于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于语文的深度学习。
以部编版教学小学四年级语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例。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性格特点划分小组,使学生在小组中的个性互补,确保每个人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根据课文内容向学生提出“为什么20世纪作者称之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人类在古代神话中能力非凡的神仙身上寄托了什么样的美好愿望?20世纪有哪些科技创新?”等问题。学生根据教师作出的问题,带着疑问对文本进行阅读,并通过合作交流,相互谈论的方式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效地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面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应及时给予反馈,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的评价。
结束语: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贯彻深度学习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真正意识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从以往的被迫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以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不断对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更新与改进,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实现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提高文学素养的同时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玉娟,姜有芹.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J].基础教育论坛,2023(09):33-34.
[2]楼国女.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3(28):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