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角下初中数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
陈丽娜
湖南省岳阳市第十中学 414000
摘要:双减政策中明确提出,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减少课外补习。在这样的背景下,提高高中生数学成绩的策略已成为备受关注的学术问题。数学作为一门以数字和几何为基础的科学,其抽象化、逻辑性和创造性的特点给初中阶段的学生带来了重大挑战。此外,师生思想、表现方式的差异以及师生间认识上的不均衡,使得课堂教学效果难以有效发挥。因此,为了建立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从多个角度对双减进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优化。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数学;课堂提效;减负增效
前言
双减视域下,教师应扮演好教师的“引路人”与“观察者”的角色,充分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发挥教师的教育作用,实现教师在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上的“减负”。
一、以学促教,了解需求
在“双减”的大环境中,为适应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当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根据以学促教法则,以学术促进教育,通过使用学情调查表、学习纠错本、课堂观察表等工具和数据,对学生在课堂和学习中展现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详细记录。这些记录应以数据化和直观化的方式呈现初中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实际表现,以便评价他们的数学学习水平、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并由此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而且可以促进他们的深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实时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表现,并将这些表现详细记录在课堂观察表中,以为今后的教学总结和反馈工作提供充分的依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还可以为优化双减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模式提供重要参考。
二、以趣引学,优化导入
在数学课堂中,导入活动的艺术性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至关重要。理想的状态是,导入活动能够“一击即中”,触动学生的心灵,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将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标融入其中。教师应秉持“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借助游戏、故事等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学中引入的艺术作用与价值,从而不断推动教学方式的发展与改进。这种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其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质量。
在参与游戏和聆听数学故事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以及数学概念的演进过程。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和积极思考,学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方法。这种生动的课堂导入方式,为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最终实现“一击即中”的目标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学生的学习动力显著增强时,教师应当抓住这一重要的教学契机,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并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推测,包括猜测各要素之间的联系、结论等。在学生们完成猜测后,对于正式的学习过程就有了更多的期望,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通过采用有趣的游戏和故事等导入方式,学生可以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理性的联想和猜想,将心中的疑惑和兴趣融入学习实践中。通过动手动脑的过程,学生可以逐步确认问题的答案,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效率。
三、以境入学,研读重点
在遇到问题时,老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受过一定的教育,再加上数学知识大多比较抽象,他们在理解这些关键概念时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如果教师无法及时解决这些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将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打击,并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从“情境教学”的角度来授课。“情境”是指将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实例、自然现象或生活场景等作为情境教学的素材。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中展开思维,从而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从而在特定的视角下发掘生活中蕴含及应用的数学知识。通过将所学内容以形象、清晰的方式展现,该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掌握。
在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元素时,应在教育场景中以生动的方式呈现。通过运用智能和现代教育技术,将视觉和动态元素融入课堂,同时将动态和静态元素相互融合,从而增强了课堂中的形象化表现。这种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并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方式与初中生的思维形态相匹配,可以更好地展示数学的重点知识。这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使学生了解关键知识中包含的特定元素,减少学生对数学课的恐惧。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并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以导助学,巧设任务
在数学教育领域,当前存在一些显著的问题,包括学生主动性不强,教师对教学边界的认识不足。很多老师对于新课程和双减政策所提倡的教育思想没有深刻的认识,有时候,他们会把原本应该是学生进行独立研究的时间,花在了课堂讲授上、花在了习题练习上。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而且降低了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数学教师应该对新的课程标准和“双减”政策进行全面、深入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以教助学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教师可以提炼出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的数学问题,设计成专项探究的议题,进一步扩展为“专项学习任务单”。这个任务单可以作为学生的学习指南,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进程,帮助学生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自主学习,且能够从多种角度理解数学概念和问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提高专项学习的实用性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学习小组的方式来实现。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将他们均匀地分配到每个小组中,以便让他们围绕“专项学习任务单”,采用项目拟建、项目确立、项目探究、项目结算等多个步骤,对数学问题中所蕴含的基本元素进行解读,为了寻求一种新颖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透过多角度探讨和分组辩证的方法,让同学们能够发现问题的解答。如此可显著提高数学课堂的活跃程度和参与度,有效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突出双减的减负与增效。
结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当致力于构建以学促教、以趣引学、以境入学、以导助学为基本特点的数学课堂,从而全方位落实双减要义。
参考文献
[1]郑汉新.助力“双减”政策,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学周刊,2023(15):100-102.
[2]薛丽萍.新时代“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3):93-95.
[3]曹海艳.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创新设计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