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践悟

作者

刘星辰 高涛 葛倩文 王茜

中共滕州市委党校

摘要:从《共产党宣言》发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必然。深刻理解这一重大理念提出的历史必然性、本真意涵和重大意义,对于破解当今世界发展面临的困境和丰富人类社会关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具有重大促进作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和发展方式,为全人类更好向前推进现代化事业贡献了卓越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观;现代化

一、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必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新时代实践之需、世界之变、中国之问,以厚重的历史思维、卓越的辩证分析、远大的世界眼光、睿智的战略预见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价值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价值理念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价值理念,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责任与担当,为全人类事业发展进步贡献了卓越的中国智慧。

(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战斗口号提出的历史背景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鼓舞无产阶级的战斗口号是在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里面公开提出的,这一战斗口号的提出具有其鲜明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无产阶级的联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考察19世纪以来不断发展的产业革命的历史和社会现实进而得出的重要结论。恩格斯在分析当时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时指出,“工人阶级的状况是当代一切社会运动的真正基础和出发点,因为它是我们目前社会一切灾难的最尖锐最露骨的表现。” [1]随着产业革命的持续深入推进,一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资本主义现存生产关系产生了强烈冲击。在这一过程中,造就了只能以出卖个人劳动力为生的广大无产阶级,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资本主义残酷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所在——剩余价值。大机器的规模化应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机器排斥工人——工人们的失业率急剧攀升、生活条件每况愈下。机器排斥工人这个矛盾就嵌套在资产阶级剥削无产阶级之中,进一步加剧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与此同时,随着世界市场的开拓,资本逐渐成长为一种国际性势力。无产阶级不仅在本国受到残酷剥削,而且还要受到来自国际资本的盘剥,而正是基于国内和国际的双重剥削,决定了当时英国广大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进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和国际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的必要性。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深入考察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现实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与腐朽,在《共产党宣言》里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提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目标,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广大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制定了天才般的行动纲领,在当时促进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承接

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光辉文献《共产党宣言》已经发表了170多年,世界的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逐渐过渡到“和平与发展”,虽然局部地区仍存在冲突和动荡不安,但是世界整体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信息革命发展迅猛,经济全球化纵深演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财富无论是在“量”的积累层面还是在“质”的变化维度上,均发生了空前的双向增长,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这与170多年前《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具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不能否认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此进行的深刻考察与精辟论述,“因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所以必然会出现在这样的时代。” [2] “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3]而刚好,广大无产阶级在那个时代迫切需要这样的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纲领。

如今,我们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叠加影响,经济复苏乏力,全球不安定因素增多,局部地区动荡不安,意识形态领域对立,零和博弈和霸凌行径凸显,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复杂交织,迫切需要新的智慧和方案来应对目前所呈现的复杂局面。理论从来都是行动的先导,面对时代之变,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地指出:“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合作共生这一条出路。” [4]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了时代之问和世界之问,指明了全人类团结奋进和勇毅前行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经典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基础上,以强烈的使命担当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先进理念突出强调了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和共同的责任担当,超越了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隔阂,为全人类事业的发展进步画出了最大同心圆,为全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卓越的中国智慧,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事业发展进步的原创性贡献。“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这些符合历史和时代潮流的先进理念为经典马克思主义“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具体的发展实践路径,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时代承接和历史阶段性表达。因此,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更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本真意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科学回答了“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这个关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重大问题,彰显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5]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过程与丰富外延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的过程。2013年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正是在这次主旨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详细阐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五个维度——“平等相待、互商互谅,公道正义、共建共享,开放创新、包容互惠,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尊崇自然、绿色发展”,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更是全人类的崇高奋斗目标;同年,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上指出了“各尽所能、合作共赢,奉行法治、公平正义,包容互鉴、共同发展”的价值理念,为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构建带来了宝贵启示;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进一步提出要构建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美好世界愿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得到了广大成员国的普遍认同与赞赏。在同年举行的“中共十九大:中国发展和世界意义”国际智库研讨会上,参加研讨会并就中国对外政策与世界和平发展发言的巴西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理事格拉塞·利马在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习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增强了全世界人民对于构造一个和平与稳定未来的期待。”2018年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时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这一系列行动都深刻表明中国共产党不仅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更致力于全人类事业发展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对世界形势出现的一系列新特点新挑战,发出了全球发展倡议和全球安全倡议,明确发展是安全的发展,超越文明的隔阂与冲突,呼吁世界各国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大力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二)突出强调全人类的共同命运、共同价值、共同利益、共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合作还是对抗?开放还是封闭?互利共赢还是零和博弈?如何回答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利益,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6]当今世界各国力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与重大调整,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危险”与“机遇”并存,要做到在“危机”中孕“先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7]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基于鲜明的问题导向——当今全球发展面临的问题对整个人类的共同命运已经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不是一个国家就可以单独有效应对的问题。发展安全、生态治理、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需要全世界各国人民携手共同应对,正是基于这种鲜明的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站位于全人类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行动的先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各国人民前途所在。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8]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符合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同时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科学理念的全部价值就在于坚决而果敢的实际行动,我国政府在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迈出了坚实步伐,“一带一路”合作倡议已经成为我国不断向前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形式之一,目前世界上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性组织与我国签订了此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务实精神的大国、胸怀天下的大国为全世界树立了光辉典范。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大意义

无论是在全球发展观还是在全球发展方式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均超越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念和价值理念,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内生的与时俱进的优秀特质。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这篇文章中指出:“共产主义不是学说,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 [9]《共产党宣言》里面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战斗口号是基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时代背景的,里面提出的一系列经典论述站位于广大无产阶级的立场,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绘就了科学的发展目标。回顾《共产党宣言》发表的170多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经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由高潮到低谷,由低谷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表明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对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始终坚如磐石。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强烈的使命担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踏步赶上了新时代。立足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另一方面更积极致力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治理能力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着眼于整个人类社会,价值指向为整个人类命运,最终的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其价值指向也由促进无产阶级的联合与解放升华为促进全人类的发展进步与关注人类共同命运,这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胸怀天下为世界谋大同提出的重大发展理念,也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留下的一笔靓丽的浓墨重彩,极大丰富了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10]而人类命共同体这一重大理念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历史已经充分证明,西方资本主义推进的现代化过程伴随着“血”与“火”,是通过残酷的战争与殖民掠夺推进的现代化,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和人类整体命运的角度讲,这种西方式的现代化与现代文明社会社会格格不入,本质上是一种强权政治与霸凌主义对全世界最广大人民的残酷剥削与压迫。

推进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推进和拓展的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即西方化的传统认知,创造了人类文明的崭新形态,为全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崭新的选择。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之一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主张,是践行对不同文明、不同国家之间友好交流互鉴的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也是合作共赢的现代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给出了解决国际范围内发展方式问题的崭新模式,是一种人类文明的新形态。秉持构建“合作、开放、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丰富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式,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指引了光明的未来,为全人类事业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光明大道。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278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2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462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424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33

[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5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

[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2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312

[10]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