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盐与亚铁盐》教学设计
成倩倩 魏红 邢卫卫
河南省永城市第三高级中学 河南省永城市第二初级中学 476600
摘要 以课堂魔术导入新课,增强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发挥探究实验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实验探究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优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铁及其化合物》是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第一册第 3章第 1节的内容。与钠不同,铁元素是一种多价态元素,所以,在铁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中,氧化还原知识的应用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1]。本节课以探究实验为手段,围绕“Fe2+和Fe3+的检验”、“ 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等内容来展开教学。通过分组实验,以宏观的实验现象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宏观实验背后的微观原理,并能用相应的符号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实验中获得感性认识,强化科学探究和小组合作意识[2]。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2.学情分析
(1) 学生的知识储备:前面已经学习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价态规律,为学生理解Fe3+和Fe2+的相互转化打下基础。
(2) 学生的现有能力: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需要老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
(3) 本节实验药品比较安全,简单易做,便于进行分组实验,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验探究能力,向新课标倡导的核心素养靠拢。
二、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 掌握Fe2+与Fe3+的检验方法。
(2) 探究Fe2+与Fe3+之间的相互转变。
(3) 了解Fe2+与Fe3+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评价目标
(1) 通过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 通过Fe2+与Fe3+的相互转化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 通过用化学知识解决电路板的制作以及补铁剂和Vc同时服用补铁效果佳的问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上述目标分析,将本次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3个环节:
1.魔术实验设疑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本节课做好铺垫。
2.实验过程采用分组探究、设计实验、总结结论的形式,诊断并发展学生实验探究与设计的水平,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四、教学流程
1.情景导入
【教师活动】演示小魔术“黄墨水写红字”,留下悬疑。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黄墨水为什么能写出红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实验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出新课。
2.复习回顾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Fe2+和Fe3+的两种检验方法。
【学生活动】观察颜色法;沉淀法。
【设计意图】知识再现,回顾检验方法。
3.演示实验
【教师活动】分别取5mLFe2+和Fe3+溶液,滴加1滴KSCN溶液,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反应原理,解密魔术。
【学生活动】掌握Fe3+的特征检验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学习新知的能力。
【知识过渡】如果溶液中Fe3+的离子浓度较小,能否用KSCN溶液检验出Fe3+的存在?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提出猜想。
4.探究实验
(1)探究实验一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从FeCl3溶液、NaOH溶液、KSCN溶液和蒸馏水中选取合适的试剂,设计实验来判断哪个方法最灵敏(即:检测出的Fe3+浓度最低)。
【学生活动】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并展示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引入更灵敏的检验方法。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定量实验”、“定性实验”的理念。
【知识过渡】切开后的苹果“生锈”,什么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利用真实情景素材引发探究问题。
(2)探究实验二
【教师活动】实验原理:通过化合价的变化理解Fe2+与Fe3+相互转化的反应。
实验方案:提供试剂,让学生从中选出氧化剂与还原剂,进行方案设计。
方案可行性讨论:试剂加入顺序的讨论,预计实验现象的讨论,实验涉及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设计方案,记录现象,展示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对比不同方法,选出最合适的实验方案,书写离子方程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Fe2+与Fe3+转化条件形成认识,对氧化还原反应原理有深层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实验探究能力及敢于探索的科学品质。
5.知识迁移
【教师活动】展示生活中补铁剂的服用方法;电路板的制作等内容。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将所学原理对照生活实际,用理论解释药片上糖衣的作用等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通过源于生活的真实情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
6.归纳总结与课后拓展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从知识、方法和情感谈谈收获,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学习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铁盐的净水原理。
【学生活动】通过教材、图书、网络等手段,查阅相关知识,学生谈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梳理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知识和查阅文献的能力,加深对铁元素性质的理解。
五、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探究性教学,在教材基础上,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用开放性的思维方式探寻问题答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使教学过程焕发出勃勃生机。通过实验探究深化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探究性学习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此外,通过对涉及生产生活实际的探讨,强化了学生的世界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王晶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 必修 第一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68-72
[2] 房喻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