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浅析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构建德育课堂

作者

李春花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梅城镇紫云完小 413522

摘要:小学阶段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能否良好地开展德育,将会直接影响学生价值观和品行习惯的养成。而音乐课堂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良好融入其中,积极构建德育课堂,则有助于提高小学德育成效,助力学生成长为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懂得感恩和热爱祖国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关键词:小学;音乐;德育课堂

前言

就小学音乐教学而言,既要注重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艺术素养的提升,也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将音乐的德育优势发挥出来,完成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助力学生良好发展。

1展示歌曲背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现行各版小学音乐教材中包含较多的革命歌曲,教师为学生介绍歌曲所处的时代背景,能够使学生对革命歌曲形成深刻体会,同时回到当时的背景去分析和演唱歌曲,有助于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增强既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也能够为其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基础。例如,在教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升华学生的道德思想是本课重要的情感目标。为了顺利达成这一目标,教师为学生介绍了作品创作背景,鼓励学生就自身了解到的近代史内容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带领学生观看近代史发展历程,帮助其了解国歌诞生的时代背景。同时,通过讲述革命战士的故事,使学生对当前幸福生活的不易拥有深刻体会,更深刻地了解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德育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是关键,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课堂上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融入家国情怀相关内容,有助于学生民族情感的激发,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更好地感受时代留下的宝贵民族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音乐作品的育人价值。

2在歌唱中育德,唤起学生感恩之心

学生学习音乐最主要的方式便是歌唱。小学生通过歌唱能够感受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明晰自身的音准,对音的快慢、强弱、高低等拥有感性认知。将德育良好地融入歌唱,无疑是发挥音乐育人作用的有效举措。在歌唱中育德,既有助于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良好激发,也能够进一步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从而在学好音乐作品的同时,达到德育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开展歌唱教学时,教师应有效激发学生的歌唱本能,使学生通过歌声将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学生的情感不仅是社会性的情感,也是自然性的情感,要想使学生的情感具有更多的品质与内核,教师就需要将德育相关内容渗透进歌唱中。

3善用民族音乐,调动学生的正向情绪

民族音乐能够凸显相应区域内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拥有浓厚的民俗气质与独特的地方特征,通过学习民族音乐能够让学生接触到不同区域的文化艺术风格,同时许多民族音乐本身具有丰富的德育元素。对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挖掘课本内的地方特色与民族特点,使之成为开展音乐德育的宝贵资源。将民族音乐资源融入音乐教学,能够实现小学音乐德育模式的创新,良好地发挥地方音乐素材的功效,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

4展开个性编创,激发学生生活热情

教师带领学生展开个性编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技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音乐的诞生源自人们想要记录生活的心理,因此小学生同样能够借助音乐记录生活,将那些令自己难忘和感动的瞬间记录下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促使其积极地拥抱生活,这对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身心的健全和健康发展大有裨益。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展开个性编创,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创作技能,又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学生学会利用音乐记录和享受生活,不良情绪得到及时排解和抒发。

在学生编创时,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切忌过多介入,以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最后,编创完成后,教师要求各组展示作品,并进行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如此一来,丰富了音乐课堂活动形式,增强了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值得一提的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个性编创,如鼓励学生在编创中融入自身擅长的舞蹈元素和乐器等,提供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成就感,进而爱上音乐、爱上生活,这对学生的美育与德育而言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5革新评价方式,有效落实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此任务要求下需要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而要想保证德育成效,有效落实立德树人,就必须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与创新。就小学音乐而言,以往教学评价内容较为单一,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更多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譬如对音乐作品的表现力、鉴赏力和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等,但是针对音乐课堂上学生的行为表现、学习表现以及表现出的德育素质、情感态度等,则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价要求,由此可见小学音乐课堂德育考核指标不明确,如此一来无法最大程度发挥音乐课程的德育功能,直接影响良好德育教育成效的获取。故此,小学音乐教师应清楚认识到,教学评价中有关德育素质方面的比重应进一步增加,完成明确评价标准与实施要求的制定,更多关注音乐课堂上学生表现出的艺术修养、文化情感、团队精神、交际素质和行为素质等德育能力,采用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和学生自评等多元方式,将学生的德育素质潜能更大程度挖掘出来。

结语

小学音乐具有天然的德育优势,小学音乐德育课堂的构建便是将音乐作为精神育德、艺术育人的重要媒介。小学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音乐与德育的关系,采取多种可行的方式,在课堂上融入德育目标和德育内容,完成德育课程的构建,从而实现学生音乐综合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以及德育品质的形成,使学生成长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参考文献

[1]景晓英.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合德育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3(33):145-149.

[2]隋伟伟.德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探索[J].吉林教育,2023(22):78-80.

[3]郭瑜璐.德育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有效方法[J].新校园,2023(06):76-77.

[4]何菲菲.论小学音乐课中渗透德育的有效途径[J].学苑教育,2023(16):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