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熊雪莲
重庆市开州区实验中学 405400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新高考改革要求学生具备更全面、更实用的数学知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需要适应新的需求和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出发,探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以期为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关键词:新高考;高中;数学教学;变革方向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革新,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不断提高,对人才的全面素养培养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达到新的教育目的,向更多的社会精英输送人才,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的需求,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学校的招生方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中数学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主动改革,力求在新时期建立一种全新的数学教育方式。
一、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知识点过于繁杂:新高考对数学知识点的要求更加全面和深入,涉及更多的内容。然而,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很难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讲解。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只是简单的记忆和应用知识点,而缺乏对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和掌握。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减少课程内容的压缩和分层教学的方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每个知识点。
学习负担过重:新高考对数学学科的要求更高,学生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数学。这使得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加,容易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和学习效果的下降。为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避免过度负担学生。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二、新高考下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一)运用概念教学,强调数形结合思维的形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要比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特别是在导数方面,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数形结合是一门传统而有效的数学教学,它在导数的教学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对导数的概念进行更好的了解,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从抽象到感性,从而奠定长久的数学知识基础。比如在“极值判定”的课堂上,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们可以从函数和图的组合中感受到导数、函数的单调性、极数值的相互联系,由此可以很好地了解极值的存在与否,并能很好地了解极值的计算方法,这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试题的训练和教学效果。还有,导数和积分的联系,在课本上很是抽象,教师们可以通过极限法来计算曲边梯形的面积,来说明数形结合在导数教学中的重要性。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概念知识的理解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思维形成的重视,在长期学习中熟练运用数形结合思维。因为高中的数学所包含的生活因素很少,很难和真实的生活联系起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们更多地把概念当作评判手段,这就要求教师们在日常的概念教育中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如,在教授导数时,要弄清楚直线倾斜角、斜率与导数的概念,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扩展到二次函数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们进行推理,扩展他们的多种思维能力,探索他们自己的数学规律,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达到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想象核心素养
数学的学习需要有很高的逻辑思维,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要有很好的直观想象力。因为许多学生不能从几何的不同角度去进行解析和想象,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在课堂上,老师要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的教学,使抽象知识更加直观的展现。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有更加清晰地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直观感受。比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初步”时,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3D的方式呈现几何图,让学生们能够在老师所呈现的画面中进行想象和描绘,从而加深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从而提高自己的想象力。再比如,在教学“直线、圆的位置关系”时,因为大多数的学生都不能清楚地知道直线和圆之间的关系,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演示这些知识,让他们更加清楚地理解这一点,能准确地利用代数方法来把握圆与直线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几何的直观能力有所提高,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三)生活化教学,培养学生逻辑推理核心素养
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把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高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高中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也没有以前那么紧密了,所以我们应该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在进入高中以后,数学的学习变得越来越困难,很难从表面上找到数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所以,老师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课本,使其与现实生活的关系更加紧密,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推理水平。
比如,在教学“概率”时,可以让学生们进行抽签活动,按照不同的次序进行抽签,是不是对所有人都是公平的?运用这种教学活动的方法,老师建立了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在现实中所遇到的各种情形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探讨了抽签的公平性概率。经过分析,学生们发现,尽管抽签的顺序并不一样,但非常地公正,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所有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所以,在实践中,老师应该把教材的内容和现实问题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现实问题中进行逻辑推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参与性。
结语
总之,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需要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高考的要求,培养出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中毕业生。
参考文献
[1]邵树祥、王殷琦.关于新高考政策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6):71.
[2]蔡文丰.在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知识素养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J].科幻画报,2020(04):111.
[3]邵树祥、王殷琦.关于新高考政策下高中数学的教学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06):71.
[4]贺旭.新高考下的高中数学知识素养与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J].教师,2019(36):66-67.
[5]林坤凤.新高考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途径[J].数学大世界(中旬),2019(0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