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

郑榕

汉台区龙江竹林幼儿园 723000

摘要:近年来,学前教育紧跟新课程改革步伐,注重家园共育的作用。要求教师积极探索有效的家园共育形式和家园共育策略,不断优化学前教育的内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进行良好的幼儿园和家园共育。而幼儿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性格活泼。班主任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设计高效的、科学的家园共育策略,提高孩子的身心素质,引导他们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实现学前教育的优化升级。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关优化对策。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现状、对策

一、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现状分析

当前家园共育中的问题依然较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就是合作关系中“地位悬殊”,幼儿园往往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其在教育中很容易成为中心,而家长则需要紧紧跟随园方行动,这就使得家长成为单纯的配合方,只能服从园方的“全面引领”,严重缺乏自主性,家园共育的实际成果会大受限制;其二就是幼儿教育中的“偏科”问题,家庭教育往往会将智力开发作为重点,对于其他的品格培养、兴趣挖掘等则会有所忽略,而教师在进行引导时则更多的是进行知识传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严重不足,这也就造成家长教育观念很难根本性扭转,幼儿面对的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其三就是文化程度方面,对于地处农村的幼儿园来说,大部分父母忙于工作,孩子基本是由爷爷奶奶照顾,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部分家园工作很难开展。

二、农村幼儿园做好家园共育的具体对策研究

(一)幼儿园要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发挥着指导性的作用,因此在面对家园共育时,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引起重视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要保留优秀的理念,摒弃错误的、落后的理念。其次,幼儿园可以从多方吸取先进的家园共育教学观念,例如向优秀幼儿园学习,参加各种家园共育相关的培训等,促进自身教学观念的更新优化。最后,幼儿园还要关注教育改革方向,发展现代家园共育手段,不断地进行教育实践。同时要敢于改变现状,敢于开拓,只有这样,幼儿园才能发展敏锐的教育政策贯彻能力,落实先进的家园共育理念,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2]。

(二)丰富家庭和幼儿园的园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家庭和幼儿园活动能够让孩子在家庭和幼儿园的共同教育影响下实现自我成长,另外这种游戏活动形式还能拉近家长和孩子的距离,促进孩子和家长的良好沟通。同时,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形式,让孩子更加愿意接受知识,能够促进孩子的认知水平提升。比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制作粽子的活动,不仅拉近了孩子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还营造了浓厚的端午文化氛围。提升了幼儿的文化参与感和道德精神水平。同时,还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中,感受活泼有趣的活动氛围。通过各种生活化的家园共育活动形式,不仅能够在游戏中实现家园教育的良好合作,还能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参与到孩子的教育环节中。

(三)开展家庭访问活动

家庭访问并不只是简单的教师走访家长,应该是家长通过教师的访问,与教师沟通,对孩子学习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另外,家庭访问也是一个双向沟通环节,教师也可以在这个时间段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在家的表现等。这种家庭访问不仅有利于教师将幼儿个性化的教育情况进行整合,还能结合幼儿园的系统的教育,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充分的分析,实现教育的个性化。并且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为未来的良好学习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机会向幼儿家长传递先进的教育理念,让家长明确家庭教育工作的具体展开形式,寻找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成长。同时,在家庭访问中不免会遇到留守儿童、复杂重组家庭的情况,教师更要通过诚挚的沟通交流,和家长建立起信任,分析幼儿家庭的教育情况,给未来的家庭教育方向指明道路。家庭和幼儿园从来都不是两个独立的教育环境,应该是有机结合的、高效的、科学的教育共同体。只有家园良好沟通、做好家园共育,才能帮助幼儿园优化和改进后续教育工作。

(四)家长分类管理

由于家庭环境各不相同,幼儿园幼儿的家长也有不同的年龄段、个性、类型。所以教师在进行家园共育时,为了让工作更易于进行,应该实施科学的分类管理。通过这样的分类,能够简化教师行政工作的环节,省去不必要的无用功,优化家长合作的路径[3]。例如,面对年轻家长,教师应该更大程度地进行方法的指导和理念的共享,让家长能够了解幼儿家庭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并且根据老师的建议合理地调整家庭活动;面对爷爷奶奶一辈的家长,教师就要抛弃生硬晦涩的教育理念,要用实际和通俗易懂的沟通让这类家长知道具体要怎么做,从而促进孩子的家庭教育进行;面对重组、问题复杂家庭的情况,教师应该与家长进行耐心、合理的沟通,尽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家长的观念转变。需要注意的是,面对教育观念存在巨大差异的家长,教师应该要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念,用权威的、有说服力的事例让家长进行改观,共同促进幼儿合理教育,全面成长。

三、优化家园合作的评价环节

幼儿园家园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积极合作与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而教学评价则是建立在教育目标基础上,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相关数据来评估幼儿的学习成果、进步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在农村地区,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优化尤为重要。下面将介绍如何利用教学评价来提升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效果:

1.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幼儿园和家长需要共同制定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以明确幼儿的学习目标和期望表现。这有助于提高教学评价的精确性和准确性。

2.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是实现家园共育的关键。教学评价结果应及时准确地向家长传达,以便他们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需要改进的领域。

3.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通过教学评价,幼儿园可以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这样,家长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并在家中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和指导。

结语:

总之,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家园共育是儿童学前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所以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良好沟通,对幼儿家庭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家园共育计划等。只有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幼儿的学习视野,让农村幼儿在健康的家园环境中成长,促进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4]。

参考文献:

[1]祁尕虎.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J].家长, 2020(6):2.

[2]刘淑娴.探究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J].新课程:综合版, 20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