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巩亚婷
廊坊市第九小学 065000
摘要:在“双减”政策实施的大环境下,实施“减负增效”,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通过任务的安排,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发挥出自己的主体性,分享自己的成果,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教学模式
引言:合作是现代教育中的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如今的社会,随着学科的细分,要想成为一名全能型的专家已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而且其中还涉及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因此,在专业课的授课过程中,怎样将合作精神融入其中,就成为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一、提高合作学习的层次
在现代社会,合作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只有了解了合作的基本途径和基本的逻辑,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利用合作来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课堂合作是真实情景中的一种理想形态,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对合作效果产生影响的因素,学生必须在这个大熔炉中进行实际的训练,从而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比如,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们要知道,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们要知道,运算法则的精通是建立在应用之上的,也就是所谓的“熟能生巧”。但是,缺少了生活情境的纯数学运算,并不是合作教学的首选。这是由于纯理性的逻辑思考,忽略了小学生的本性,压制了他们的散发性的创造思维,只会让学生对于小组学习产生反感,因此,如何创设运算情境,是他们关心的主要问题。老师应该强化跟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让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们多参与一些社会活动。比如说,在进行购物的时候,要具备一定的社交场景,因为不同的物品,其价值也是不相同的,所以,不同的数量和折扣都会对最后的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都要求学生对基础的运算法则进行扎实的掌握。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小组成员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利用复杂的应用情境,让学生能够切实地体会到自己的能力的局限性,明白在个人能力不够的时候,要利用小组合作,来提升学习的效率,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二、拓展合作式教育的内涵
老师们要把合作教学作为他们工作的中心,扮演好引导者的作用,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在学习中,让他们在学习中,达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对扩大他们在数学方面的合作程度有很大帮助。
比如,在“认识图形”这一单元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老师要在限定的时间内,设计出系统化的课前预习作业,让同学们自己挑选一个领域进行探究,这样就能大大减少预习作业所需的时间,给同学们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二是采用分组研讨的方式,让同学们在一定的时间段里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学们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把握整个学习过程。三是实行分组式的数学游戏,以基础图样为范本,让同学们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图样一一列举出来,这样既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又可以提高同学们对日常图样的认识程度。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合作教学的过程都是在同学们的指导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在预习作业的过程中,对合作分工的基本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合作学习的基本方式。同学们在进行知识共享的过程中,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日常表达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还可以建立起一种“共享即有效”的观念,在进行游戏合作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体会到合作在生命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教学的方式必须与学习的方式相一致,而学习的方式必须与实践的方式相一致。要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就必须把课堂上的合作方式放在最小规模的群体上,把最基础的团队合作方式和最基础的团队合作方式结合起来,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有效的小组合作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探索水平,拓展合作式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小组合作精神的培养
合作是对自身力量的一种拓展,同时也是对将来可能的一种拓展。在进行合作式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重点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够对合作的重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合作意味着分工,分享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一单元的时候,老师采用了合作教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从而达到了本单元中数学知识的有效交流,这样,在一定的时间里,学生们就可以达到了基本的教学目的。老师要扩大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自己所掌握的数学知识只是基础上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可以对知识的延伸任务进行设计,让学生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展开探索活动,对合作学习的范围进行自主的选择,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怎样才能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特长,怎样才能确保每一位同学对知识的理解都是准确的,怎样才能将知识进行整合,怎样才能让知识的高效共享。在与同伴共同探究的同时,也让同学们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困难。在小组成员之间,他们的思想和习惯存在着不同,这势必会导致在合作过程中产生冲突。因此,对这些冲突展开有效的引导和疏导,也是学生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持续的合作与摩擦中,学生们会渐渐认识到在进行探索的时候,他们会慢慢地认识到合作在其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慢慢地培养出一种优秀的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
合作型教学强调了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合作的能力。数学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把课堂的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以每一位学生为一个学习单位,让他们专注于某一方面的问题,再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总结,让学生们相互沟通,使他们的科研成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无限的收益,这便是合作式教学的基本意义。
为提升合作教学质量,教师要积极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有实际意义的社会活动,拓宽合作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并采取教做合一的方式,使学生在延伸性的自主学习中,通过小组合作,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中迅速生根。
参考文献
[1]张晓亮.上学下达 循序渐进——浅析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运用[J].考试周刊,2017(93):92.
[2]杨为民.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探析[J].内蒙古教育,2019(32):54-55.
[3]朱琴.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运用思考[J].天津教育,2021(1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