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思维三步曲
邵燕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敔山湾实验学校
教育的目标远远不是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它关注的是孩子个体的成长,是他们整个的学习过程与学习状态,是主体人格的形成、精神世界的丰富与生活能力、生活价值的提升。有时走教案也并不是适用于所有的场合:一是认知的目标由我们教师设定的,带有主观性;二是知识作为一种经验系统是外在于学生个体的。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在认知目标上,他们就必然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预设。不管教师无论如何去“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去着想,所设置的认知目标终究无法回避自身的内化倾向。而将知识视为外在于学生的静态的、抽象的经验系统,肯定会忽视学生的经历和体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忽视知识的动态生成性。针对一年级孩子存在的惰性思维、被动思维和惯性思维笔者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三步曲。
第一曲:会观察,还原事物发展
强化审题思维训练及还原生活情景让孩子自己理解图形应用题。低年级有很多图形题已经呈现了结果,学生不会深层次去还原事件本身发生的过程,很多孩子是模仿去写算式。那么,就用讲故事的方式理顺思维方式,变“反叙题”为“顺向题”后,该应用题就迎刃而解了。例如:低年级有这么一道图形题,画面上有五只鸭子,孩子不知道用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那么教师引导学生讲故事,小河里原来有两只小鸭子,又游来了来了三只小鸭子,现在小河里有几只鸭子,理解每个数字的含义并说出表示“合起来”所表示的意思是“+”。
第二曲:会辨析,强化视觉注意
课堂上针对小学生视觉注意力障碍及被动思维,笔者通常是这样训练的:除了划关键句审题,圈重点词,还要常常进行题组对比训练。例如一年级加减法有这么两道题:
乍一看,两题貌似差不多,书上两道题是分别出示的,并且下面有算式给学生暗示,这样孩子根本不用思考,也不用主动去完整架构题目。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操作的时候,两题一起出示。第一步,找不同,两题之间什么区别?学生不得不去看图并分析信息,利用视觉注意力和头脑风暴发现小鸟的头是面对面,结果是一起到树上,合起来用加法;小鹅的头是一个朝向,意思是跑了,去掉用减法。第二步,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将书上本来静态的例题,用课件以讲述好朋友这一故事情节呈现,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跑来3只小鸟,又跑来3只小鸟,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是连加;通过小鹅吃饱了,需要运动,下水游泳了2只,又下水游泳了4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这样既让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所以,笔者认为看似类似的题目,里面的数量关系千差万别,这样的题组训练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视觉注意力,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获取新知识,开拓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更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尊重并缩小了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通过分析比较,寻异求同,抽取题目的本质属性,使之与其他属性分开,又将同类题目的相同属性结合起来,抽象概括出每类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这样的训练不仅克服了孩子注意力涣散的毛病,不耐心思考的毛病,关键还抗拒了干扰,集中了注意力,对解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曲:会建模,自觉有序思考
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建模和有序思考的能力是很重要的。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方法来帮助培养这些能力:
1.实际问题解决: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从现实情境中提取数学要素,并将其抽象为数学模型。例如,在购物问题中,让学生思考价格、数量和总金额之间的关系,将其表示为简单的数学表达式。
2.图形和图表:利用图形和图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图形和图表,提取信息并进行推理和解决问题。例如,通过柱状图来比较不同物品的数量或通过折线图来观察趋势变化。
3.探索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来培养建模和有序思考的能力。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模型,并从模型中得出结论。例如,让学生自行设计一组实验来观察和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或长度。
4.逻辑思维训练:通过逻辑思维游戏、谜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有序思考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填充数独、解决迷宫或进行逻辑推理的游戏,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教学示范:在教学中,要展示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建模和有序思考的范例。例如数图形中的分类打标记,先怎样后怎样的示范,通过演示和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让学生了解如何应用数学概念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所以,数学学习活动还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过程,求结果的过程,而是一种内在的思想交流、沟通、矛盾以及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其实质来说,是每一次脑风暴形成的过程。因为,学生的发展总是要沿着一种内在的独特的确定性行为进行的。如果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由于过多的外在干预或盲目的力量,将我们主观所理解的思维方式或思维方向,机械地强加于我们的学生,那么就很有可能偏离他们的本性或心智所指引的方向,使他们成为我们所塑造的泥人,而不是他们自己所希望的和他们自己所能成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的学习,就应该是自由的学习。思维的自由从低年级开始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