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沟通的实践分析

作者

屈艳红

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 461100

摘要:当前,中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较为突出,德育教育必须要加强心理沟通,才能收到实效。本文探索了中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对基于德育教育的心理沟通方法做了分析,目的是突出德育价值,增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中学班主任 德育教育 心理沟通

德育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基于人本理念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意愿和动力。班主任要从心理沟通入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问题,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改进。在五育融合背景下,班主任更要重视德育教育,营造温馨、和谐、互助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面对面沟通

面对面沟通是心理沟通的重要形式。在面对面沟通中,班主任应尊重学生,以温和的语言和关怀的态度与学生交流,营造和谐、温馨的沟通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和被理解,才能打开学生心扉,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进而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扶。在面对面沟通中,班主任要扮演倾听者的角色,认真细致的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以专业的心理学素养呼应学生的内心流露,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和学生一起探索改进问题的方法,制定学习和发展的成长计划,避免把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强加给学生,增加学生的抵触心理。在面对面沟通中,教师必须要尊重学生的时间和心理感受,避免在学生心烦意乱的时候找学生谈话,同时注重保密,尽量在办公室等较为私密的场合和学生谈心,才能降低学生的紧张感。

二、网络沟通

网络沟通的好处是虚拟化,学生可以匿名向班主任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和思想状况,这就增加了学生的积极性。班主任要建立师生交流平台,比如QQ、微信等,与学生进行在线心理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和问题。班主任定期在群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会,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心理问题,一起探索改进思想行为的方法和途径,同学之间互相切磋和帮助,营造互助互惠的网络交流氛围。比如攀比心理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教师就可以围绕“攀比的害处”,让学生在群里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说“攀比会增加焦虑感和抑郁”,有的学生说“攀比会破坏同学情谊,难以建立真正的友谊”,有的学生说“攀比会导致过度消费,还可能进一步导致不理智的行为发生”,班主任要关注学生的留言,及时呼应学生,避免成为看客。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一方面为学生释放紧张情绪找到窗口,一方面也为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找到切磋和辩论的机会,从而统一学生的思想,改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三、家校沟通

中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离不开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应该加强家校沟通,围绕学生的在校表现和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从家长那里寻根溯源,了解学生的成长阅历和性格特点,进而针对性的进行帮扶。比如有的学生在校不爱劳动,值日活动不参加,经常因为个人卫生问题和卫生委员闹情绪,对于这样的学生,班主任就要从家长那里了解学生的家庭劳动行为,引导家长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家务劳动的机会,培养孩子的劳动技能,帮助孩子改掉歧视劳动的思想。家长要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加强和孩子的心理沟通,定期向班主任反馈心理沟通的成效,围绕心理沟通中的问题班主任和家长一起交流和协商,最终找到契合学生的心理沟通方式,促进亲子关系。

四、创新心理辅导模式

心理沟通,要加强创新引领。比如选择几位班干部,成立心理辅导小组,小组发现心理问题突出的同学,通过制定心理辅导计划,帮助同学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找到改正问题的方法。这种教育模式既帮助班主任减轻了负担,也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促进了生生之间的互信。再比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工具和平台,制作一些和心理问题相关的德育视频,学生可以关注班主任的账号,通过点赞和留言的方式和班主任互动。班主任也可以从网络上搜集和下载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讲座课程,发送到学生的电子邮箱中,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改进。创新没有固定的程式,凡是有利于推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和方法,都可以为我所用,班主任应该秉承开放思维,不断学习和研究更加新颖有效的心理沟通方法,助力新时代中学生的道德发展。

五、丰富班级活动内容

营造宽松、舒适的班级成长环境,是改进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作为班主任,要丰富班级活动内容,避免用成绩和分数的对比,营造紧张和压抑的氛围。班级活动包括踢毽子比赛、唱歌比赛、小品表演、诗朗诵等,每周一次或两次,可以在课堂里开展也可以在课外开展,不局限于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班主任可以在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发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问题和思想问题,在活动结束之后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干预,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比如在歌唱比赛中,有的学生不敢上台表演自己的节目,班主任就可以带领大家一起为学生鼓掌,激发学生的勇气,在活动后帮助学生分析不敢上台的原因,找到背后的心理因素。总而言之,欢乐有趣的班级活动,是加强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班主任要重视班级活动的组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树立良好道德榜样

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应该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榜样,以认真负责、真诚友善、和蔼可亲、助人为乐的品性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成长动力。特别是在个人心理素养方面,班主任要意志坚定、坚持原则、不把情绪带到课堂上、任何时候都避免在学生面前发脾气、摔东西,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心理沟通的关键,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互信关系,班主任作为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见证者和研究者,应该始终以发展学生和成就学生为教育理想,对于心理问题突出的学生要避免歧视和漠视,学生才愿意和班主任分享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内心想法,从而保障德育教育的可持续推进。

结束语:

综上,中学班主任德育教育和心理沟通的实践,需要始终基于人本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生交流和生生互动,激发学生主动沟通和积极成长的动力。德育工作是贯穿中学教育始终的重要工作,而心理沟通也会伴随德育教育,成为促进德育成效的重要手段,需要班主任加强沟通能力,提升沟通实效。

参考文献:

[1]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中融入德育教育[J].林晶晶.校园英语,2019(17)

[2]高中班主任德育能力提升与德育教育方式的渗透[J].焦婷婷.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