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策略

作者

胡海玲

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南孟镇高级小学 065700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要有意识的、有目的的开展思维能力训练,从而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

前言

小学数学都是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公式,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数学,这是一级数学这门学科有基本的了解和感知,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1转变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导者,教师给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公式和数学基础技能,而学生则被动的吸收教师所讲解的内容。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无法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无法认识到数学的价值,而且还会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习惯性的依赖教师,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在新课改的目标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因此教师就需要转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在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思考中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多边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前期已经接触过三角形、正方形等面积的计算,也已经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一个不规则的多边形,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探讨,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计算出这个多边形的面积。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可以提出不同的计算方式,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加深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取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动下主动的进入思考状态,主动的去观察和思考。如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去了解人民币的面值,并体会到人民币的作用,懂得合理的消费。但是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人民币的面值有了初步的感知和认识,这时他们不会对教师所讲解的内容有较强的兴趣,从而不会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这时,教师就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你们认识人民币吗?人民币有哪些面值?为什么人民币的最大面值为100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会主动的思考问题答案,带着问题学习,就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加强对人民币的了解。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创设问题情景时不能一味的追求问题的难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如果难度过高,学生无法理解,就会产生畏难的情绪。如果过于简单,也无法激发学生的思维,最好是难易适中,而且要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思考行为。

3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知识之间都是有着一定的联系,每一个单元的知识都是前后衔接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新知识同时还需要重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清他们的思维发展,让他们形成严密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数学综合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很多情况下,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出现对某一个知识点或者公式内容较为模糊的现象,这种情况这种情况是较为普遍的,每一个人都会出现,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意味着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必须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问题是存在障碍的原因,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4针对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趣味性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以及认知观念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以成人的认知和思维开展教学活动,会导致部分小学生无法接受,因为这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也不符合他们思维发展特点。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要开展思维训练,就必须要了解小学生的特性以及思维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设计出与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相符的教学活动和内容,从而有效的提升教学效果。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的思维才会慢慢的向抽象逻辑性思维发展,而在这一阶段教师就需要利用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帮助学生学习。

5通过探究活动,促进抽象思维的发展

很多小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主要是由于他们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思维特点的限制,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会逐渐的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这一阶段上,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缩短过渡的时间,引导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在《圆柱体侧面积》的教学中,对于圆柱体学生能够理解,但是要让学生去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圆柱体的模型,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这个圆柱体剪开,剪开之后让学生仔细的观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准备圆柱体,将圆柱模型侧面剪开,观察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公式和概念,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心理发展特点,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一题多解、探究活动的开展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是教师也需要意识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每一个阶段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才能够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和提高,推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源,杨丽琪,张博名.浅谈信息时代下思维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20(21):140-141.

[2]张琪若,姜静,宋玉段.学生思维训练现状分析及探讨——基于舟山市小学数学思维训练调查报告的分析[J].管理观察,2019(2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