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模式构建与实践

作者

吴兰兰

罗山县第二实验小学 河南罗山 464200

摘要:现代教育目标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与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主。在新课标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动下为发展小学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社团活动的形式与活动内容逐渐丰富起来,且为学生的学习及生活带来有效促进作用。本文从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模式构成与实践出发,介绍其构成模式及实践形式,推动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健康发展。

关键词:双减;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模式

“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活动,特别是多元化活动模式逐渐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多元化社团活动模式是指社团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表现出广泛、多样的特征,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更能降低过大的学习负担,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1]。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模式构成包括内容多元化、形式多元化和组织形式多元化。其中内容多元化包含学科性、实践性、游戏性、休闲性等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形式多元化则是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寓教于乐、互动参与的方式进行。组织形式多元化则更注重活动的灵活性和个性化。

1.完善小学社团活动管理制度

完善社团活动的规划设计。首先,学校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精心规划和设计各类社团活动,确保活动的内容既富有趣味性又具有教育意义。此外,每个学期都应有一个详细的社团活动计划,并定期对社团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强化社团活动的指导监督。学校应建立一套完善的社团活动指导和监督机制,例如设立专职的社团指导老师,他们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开展社团活动,监督活动的安全与质量,并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及时反馈。同时,应适当地让家长参与到相关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中,形成学校家长共同参与的小学社团活动管理模式。

2.构建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模式

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通过多元化的活动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构建模式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资源整合性。整合课内外资源头步在于深入理解各类资源的潜力与特征,联系地方特色、社区资源和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创新设计出充满生活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社团活动[2]。举例来说,我们可以借助地方特色,比如当地的风俗文化或者地理环境,设计一些寓教于乐的探索活动。通过社区资源,如社区的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我们可以安排现场参观、动手实践以及互动竞技等活动,既增强了实践性,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样,家庭环境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例如家长的特长、家庭传统等,我们可以通过亲子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和体验,增强其对社团活动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灵活与开放性。在现代教育理念下,灵活性与开放性成为社团活动的重要特质。灵活性体现在活动模式的构建不拘一格,具有活泼变换性,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根据孩子们的反馈和参与程度灵活调整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及时吸纳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提供个性化、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激发创新精神。开放性则突出活动过程的透明度和包容性,鼓励多元化的思维方式。社团成员的加入和退出、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变动,旨在增强孩子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使其在不断变化和新的挑战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想象空间,进一步提升个人成长和全面发展。

代际互动性。在社团活动中,不同年龄、不同角色的人们共聚一堂,老师、家长、同学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加了活动的丰富性,并且同时也促进了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学生可以从老师和家长那里学习经验,得到鼓励和引导,同时也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动力和启发。老师和家长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教育引导学生。这样的代际互动,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在相互学习和成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形成一个交流学习的社区,使社团活动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还成为了联结人与人之间的桥梁。

3.开展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的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扩充社团活动类型,以此达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素质教育的目标。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的实践活动主要为知识学习类、社会实践类、体育运动类、地方特色类四种社团活动形式[3]。

知识学习类。通过知识学习类社团活动,学生可以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深化和扩展课堂所学知识,还可以满足学生对某一领域更深入学习的需求,如科学实验、编程等。此活动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批判性思维。

社会实践类。社会实践类社团活动通过结合社会实践,如社区服务、志愿者工作等,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体验和参与社会活动,增强个人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体育运动类。体育运动类社团活动能够锻炼学生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通过各类球类比赛、登山徒步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战略思考能力。同时,体育活动也能有效释放学生的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地方特色类。地方特色类社团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热爱并保护自身的文化和环境。例如,通过传统手工艺、方言研究、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等活动,实现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传承。

4.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参与社团多元化活动

建立社团活动的评价激励机制,科学评价激励学生参与社团多元化活动。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团活动评价和激励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优秀社员称号等方式,对在社团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激励他们更好地投入到社团活动中。另一方面,也应将社团活动的表现纳入到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让学生明确看到自己在社团活动中的努力是被认可和尊重的。

多元化社团活动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忽视。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能够丰富小学生的校园生活,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科性、实践性、游戏性和休闲性活动,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学习新知识,拓宽视野。有助于形成全面的教育评价体系,避免单一的学业成绩对小学生的评价标准。通过组织和参与多元化社团活动,小学生可以产生责任感和成就感,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关万伟."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活动的优化策略[J].甘肃教育, 2022(18):43-46.

[2]滕乐乐,窦淼,龚宏波."双减"政策下社团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教育科研, 2022(34):55-57.

[3]杨刚,郑丹,曾群芳,等."双减"背景下学校社团活动跨学科融合创新:逻辑,挑战与路径[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23, 35(1):85-9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3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双减”背景下小学社团多元化活动模式构建与实践》(立项编号:JCJYC232515010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