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基于乡土文化背景下的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研究

作者

江慧玲

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中心小学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本文以江高镇乡土文化为背景,探讨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融入乡土文化元素的策略和意义。通过分析江高镇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提出了整合乡土资源、开展乡土文化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结合传统文化元素,构建出具有江高镇特色的班级精神,既培养了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也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方式,不仅是对乡土文化传承的贡献,也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为江高镇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关键词:乡土文化;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策略

一、引言

乡土文化是学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资源。它承载了丰富的人文内涵,包括道德观念、社会价值观、团队协作等方面。通过乡土文化的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身的文化根源,形成对家乡、对传统的尊重和认同。这种情感认同感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发掘潜能。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共同信仰的集合[1]。它不仅仅是一种规范,更是一种精神凝聚力,是学生们共同生活和学习的精神家园。班级精神文化体现了学校教育的特色和核心价值,是班级成员共同心灵契合的象征。乡土文化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通过挖掘和整合乡土文化,班级精神文化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精神需求,促使学校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江高镇,作为历史悠久的古镇,承载了丰富的乡土文化传统。有乡土名人,地方名产,民俗风情,村规民约,古建筑文化,还蕴藏着诸多传统文化:红木宫灯秀、武术、醒狮,刘家拳等。这个文化传统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沉淀,更是一种价值观念的传承,是这片土地上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真实写照。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将这份深厚的乡土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尤其是班级文化建设中,成为一项紧迫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2]。

班级精神文化并非仅仅是学生在校园中的行为规范,更是一种集体认同感、文化传承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本研究将着眼于“班级精神文化”。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江高镇小学班级中基于乡土文化的传承建设班级精神文明。提出五大策略。分别是整合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文化传统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意识以及构建班级精神。下文将展开论述。

二、整合乡土文化资源

整合乡土文化资源是构建小学班级精神文化的基础。在江高镇这片充满历史沧桑的土地上,乡土文化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承载着人们的信仰、智慧和情感,江高乡土文化系列如下图1所示。将乡土文化融入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中,不仅能够唤醒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更能够塑造班级独特的精神氛围。整合乡土资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丰富的学习体验,也为江高镇的文化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方式,不仅是对乡土文化的尊重,更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心,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一是理解江高镇的乡土文化底蕴。在整合乡土资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江高镇的乡土文化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江高镇古老的祠堂祖训、传统建筑如骑楼、当地特色产业如大田马蹄粉等,能够帮助班级更好地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统。二是建立乡土文化课程。在学校课程中引入乡土文化教育,包括但不限于地方名产、传统手工艺、历史名人事迹等内容。通过专门的课程,学生将有机会更深入地了解江高镇独特的文化传统,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三是举办乡土文化主题活动。组织各类乡土文化主题活动,如参观祠堂、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亲身体验乡土文化,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四是创设班级文化墙。班级文化墙是展示班级特色和文化底蕴的重要窗口。整合乡土资源,将江高镇的特色元素融入文化墙的设计中,既能够传达乡土文化的价值,也能够树立班级独特的文化形象。五是实践乡土文化精神。通过参与社区服务、传统文化表演、义务助老等活动,学生将乡土文化的精神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这种实践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够弘扬乡土文化的精髓。六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乡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力和智慧。通过挑战性的乡土文化创新项目,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构建班级文化精神

班级精神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也是学校教育的灵魂。通过融入江高镇乡土文化元素,能够构建班级特有的精神氛围,使之更具深度和内涵。通过构建出富有江高镇特色的班级精神,还能够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度。这种精神文化的建设,将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也为江高镇乡土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开展乡土文化精神教育活动

通过乡土文化教育活动,学生将在参与中体验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会在活动中培养出班级共同体的意识,形成班级特有的文化氛围。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更能够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融入江高镇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传承中。

一是班级乡土文化探访。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乡土文化探访,包括参观当地祠堂、传统手工艺作坊和历史名人故居。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江高镇独特的乡土文化,培养他们对家乡传统的认同感。二是乡土文化讲座和工作坊。邀请当地文化专家、传统手艺人等进行乡土文化讲座和工作坊。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传授具体的技艺,还能够向学生介绍乡土文化的历史、特色和发展,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三是乡土美食制作比赛。举办乡土美食制作比赛,鼓励学生运用当地特色食材,传承传统烹饪技艺。这不仅是对乡土文化的一种实践,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四是乡土文化艺术展览。组织学生举办乡土文化艺术展览,包括传统绘画、手工艺品和民间艺术表演等。通过艺术的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五是乡土文化体验活动。举办乡土文化体验活动,如参与斗龙船大赛、观赏红木宫灯秀等。这些活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学生锻炼体魄、增强团队协作能力的机会。六是乡土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与乡土文化志愿服务,如参与维护当地古迹、协助举办乡土文化传承活动等。通过亲身参与社区服务,学生将更好地体验到乡土文化的价值,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乡土文化精神意识

班级需要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使他们深入了解和传承本地特有的乡土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具内涵和可持续性。

一是引导学生了解江高镇的历史渊源。通过学习江高镇古老的祠堂祖训、传统建筑如骑楼、地方名产如大田马蹄粉,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的文化底蕴。了解家乡的历史,有助于学生形成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二是举办乡土文化讲座和座谈会。班级可以邀请当地的历史学者、文化专家和长者代表来举办乡土文化讲座和座谈会。这样的活动将为学生提供一个了解乡土文化、传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的机会,促使他们树立对乡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三是组织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班级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乡土文化的实地考察和文化体验活动,如参观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作坊、品尝特色美食、参与传统文化表演等。通过亲身参与,学生将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乡土文化的浓厚兴趣。四是创设乡土文化角。班级可以在校园内创设乡土文化角,展示江高镇的传统手工艺品、地方特色美食、文化遗产等。学生可以在这里进行观摩、学习,激发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同时,定期举办乡土文化知识竞赛和展览,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学术兴趣。五是鼓励学生参与乡土文化传承活动。班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乡土文化传承活动,如参与社区服务、义务保护文化遗产等。通过参与,学生将深入了解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

(三)建设班级乡土文化精神氛围

一是传承乡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江高镇乡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价值观念,如勤劳、诚信、团结、奉献等。将这些核心价值观引入班级,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弘扬乡土文化的创造精神。乡土文化中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和艺术形式,如红木宫灯、刘家拳等,这体现了乡土人民的创造力。班级可以组织学生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艺,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未知领域。三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乡土文化中常常强调对家庭、对社区的责任感。班级精神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服务、传承乡土文化、关心弱势群体等活动,使之明白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繁荣息息相关。四是建立班级乡土文化角。在校园内建立班级乡土文化角,陈列江高镇的传统手工艺品、文化遗产等,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接触到这些元素。这不仅是对乡土文化的尊重,也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文化兴趣和审美情趣。五是举办乡土文化主题活动。组织班级乡土文化主题活动,如乡土文化知识竞赛、传统手工艺比赛、乡土美食节等。这样的活动既能够加深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也是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结语

在江高镇这片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土地上,本文探讨了如何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建设班级精神文化,构建出既具有江高镇特色,又具备深厚内涵的班级精神。通过挖掘和传承乡土文化,培养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引导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促使了他们的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班级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地方。这种文化的传承和建设,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关心,为他们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3]。

参考文献

[1]马妍群.基于潮汕文化背景下农村普通高中班级文化建设策略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22.

[2]廖小凤.我们一起追根溯源——乡土文化涵养下的班级文化建设[J].班主任,2020(07):25-27.

[3]吴长海.班级乡土特色文化建设的创新实践[J].江苏教育,2018(7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