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究
滑雪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市
摘要:课程思政的本质其实就是立德树人。它是一项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系统性工程。职业学校的教师要积极落实,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统一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中。把中职学校公共基础课从知识点上升为立德树人的“理”和“德”,关键在于贴切,要让学生产生共鸣,精神得到升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程思政大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是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思政;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之下,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在实施教学的时候应当充分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结合学科教育,在学科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成为成本较低且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现在被称之为课程思政,并且已经演绎为具体的教育理念。将思政元素融入中职语文课堂,应对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资源进行深入有效的挖掘,有机融合家国情怀、法治意识、社会责任、人文精神、仁爱之心等思政元素。
1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新课标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成为中职语文课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关键点。课程思政建设解决了教与育的问题。中职语文课程融合课程思政,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职业素养。因为中职学生对基础知识学习不深,对事物理解认知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加强思政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中职语文教学融合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2.1注重课堂互动引导
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除了中职语文教材中的思政元素,课堂教学的互动环节也是挖掘思政教学内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加强教学互动,创新教学内容,通过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内容,使学生在语文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教师可以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涉及思政的知识内容进行提问,采用小组合作、同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思政内容。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如遇到学生互动欠佳、发言较少的情况,可积极展开思政教育,告诉学生“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挫折,你只要勇敢迈出第一步,后面就会容易很多。你越害怕困难,困难就会一直存在”。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困难,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另外,在布置课后作业练习时,教师也可以加入思政元素,如布置一些习惯养成任务或合作交流任务。这样不仅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还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2.2依托党史教育,完善课程活动载体
无论是课程思政新理念还是课程思政目标都把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文化认同放在首位,这也恰恰契合了党史教育中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精神旨归。例如,以不同形式呈现红色故事,共同阅读与传播红色经典。通过将红色文化教育与主题班会、主题征文、诗歌朗诵、主题演讲、校园文化艺术节等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的方式,有力实现每月有主题、每月有活动、每月有新成效。把红色基因渗透、厚植于教育教学中,全面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是实现学校红色文化教育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的根本所在。
2.3教师理念重塑和能力提升是关键
中职语文课程思政,不只是思政元素挖掘与教学演进层面的问题,它还上溯教育理念,下接课堂教学架构以及方法与手段,是个典型的系统性工程。要让这个系统工程各部分有机组合、相互贯通成为整体,形成合力,必须抓住教师这个关键,必须紧紧抓住教师理念重塑和能力提升这个关键之关键。教育者先受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强语文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转变其轻价值引领、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观念,引导其强化“课程思政”意识,提升“课程思政”能力,努力既当好“经师”,更做好“人师”,是中职语文课程思政建设的前提。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入职培训、开展专题研讨、组织集中备课、合作设计教学方案等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也可以通过优秀教师传帮带、教材编写等途径进行,还可以通过引导教师利用课堂主讲、听课评课、实践教学等形式实施。
2.4从课内到课外,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
时时皆思政,处处是课堂。课程思政的目标在于培根铸魂、启智润心,是一项融教学理念、思维方式和育人路径于一体的系统工作,必须整体打通构建。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学习内容的有机衔接,是中职语文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聚焦点。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演讲中,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学习演讲知识要点,再组织学生到战役纪念馆重温浴血奋战的抗战历史。回到课堂的学生们,可根据个人的切身感受讲述自己的所看所感所获。通过这样“明要点观展览讲感悟提能力”的思路,多种学习方式互为补充,学习成效不断提级,形成教学的“复合叠加”效应。再如,教授口语交际中的自我介绍时,教师首先以各类比赛中获奖的自我介绍视频作为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引出主题,体会语言表达的魅力。其次,各小组代表展示课前搜集的名人自我介绍,具体了解自我介绍包含的内容,锻炼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接着学生观看应聘节目选手自我介绍的片段,学习如何用生动准确的语言介绍自己。最后,以“趣说自己”30秒自我介绍、模拟求职面试自我介绍等活动,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提升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表达重点的口语技能。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唤醒学生对母语的兴趣和热爱,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为人处世的“德性”。综合提升学生人文修养和思想素质,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有效性,总体上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提升内功,锻炼外功,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其提高语文能力、提升人文修养和思想素质的课程功能。
2.5挖掘教材课程思政
中职语文在教学中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思政元素融于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政素养。教师可以将书本的爱国、舍己为人、艰苦奋斗等元素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让学生真正领悟到书本所蕴含的核心价值观。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道出了词人的伟大志向,表现了他的开阔胸怀。“谁主沉浮”这一句也引出了民族发展的关键问题,抒写出那个年代青年满怀豪情的心志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远大志向。再如,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叹,把人生寄托于山水自然之间,抒发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侧面烘托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课堂中融入课程思政,要体现中职特色,也要充分彰显新时代课程思政的价值。教师既要做出详细指导,又要针对性解决教学困惑,以多种形式导入思政要素,才能够在语文教学中立好德树好人。中职学校教师要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探究课程思政和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新路径,让课程思政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李德旺.中职语文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中旬刊),2020,19(11):32-35.
[2]徐佳艺.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语文教学优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DOI:10.27178/d.cnki.gjxsu.2020.001733.
[3]吴玉兰.中职语文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的探索[J].作家天地,2020(18):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