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Rural Education

浅探高中“体育选项走班制”的实施路径

作者

王浩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一中学 010030

摘要:课标清晰地指出,针对高中生身心逐渐成熟的特点,高中体育课程应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型,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能力,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走班教学法的采用,既满足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学情,又考验了他们的自学能力,这与课程标准的理念完美契合。基于此,笔者结合我校呼铁一中实际情况以及自身实际教学经验,对高中体育选项走班制的实施路径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中体育;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教学优化

前言

为了深化“以体育人”的教育目标,达成“教会、勤练、常赛”的教育任务,我校呼铁一中积极尝试改革,探索出一条将课标中所提到的 1~3 个体育项目纳入课程的新路径。试点先行,逐步完善,最终在高中阶段全面实施体育课程的走班制,构建高品质的体育课堂,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行为和健康四方面的全面提升。下面,笔者将就自己在这方面的认识和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些观点。

一、保障场地器材,突破硬件阻隔

在高中实施“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模式时,确保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的预先储备是关键和棘手问题。当前,部分学校在场地器材等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不足包括:场地紧缺、器材匮乏、设备老化等。若没有充足的投入,上述两个问题似乎都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然而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转型期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参考部分学校经验,目前较为切实可行的解决途径是通过场馆整合与设备供应来推动我校呼铁一中“体育可选走班制”的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

场馆整合是在学校现有的场地基础上,利用室内外两种场地作为基础,再结合校园场地,有针对性地将可设置的项目类型进行分区,以满足选项式教育所需的场地。而设备供应则是在现有的教室中,根据学校的经济状况,当场地条件不足时,尽量让学生们在选择课程时拥有更多的设备,以此来增加他们对学习和训练的投入。

二、保障研修资源,构建专业支撑

高中“选项走班”的教学模式能否成功地进行,能否得到良好的落实,取决于其师资的素质与数量。在面临着教师专业技术储备和特殊类型储备等品质问题的情况下,深入研究学校已有的教师队伍,增设教师的次级专长,是使教育活动更加多元化的一个有效途径。因此,通过外派进修、继续教育和各级教研平台等方式,深入开展高中一线体育老师的专业化研究,提升他们的职业素质,对于长期有效地开展选项教学至关重要。

关于教师的数量,《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指导纲要 (试行)》中也提到了,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各校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引入具有资格的社会体育组织和职业教练,为学校提供必要的师资,保证学校的教育和训练工作能够顺利、顺利地进行。在高中阶段,要想要实现“体育选项走班制”的教育组织方式,最根本的保证就是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因此,为了能够在新的时期里,让高中的体育老师们能够通过多种平台和多种途径来充实自己的校园体育老师,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更加丰富多样的高中体育选项课程,来适应新时期高中的孩子们对于体育课程的不断提高的学习需要。

三、课标地方结合,拓展课程建设

对于“体育选项走班”教育模式的成功实施,一个关键的前提条件在于此。由于各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资源的不同,许多学校会面临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有限,以及学生集中选择某些热门选修课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需要根据课标和本地特色,进行基础课程的建设。通过对新课标中的六项运动技能进行深入研究,从室内外锻炼的角度考虑,挑选出符合学生体育兴趣和体质发展需求的选修课程。同时,还需要进行相应的选课指导和辅导,以防止学生过分偏向于某些热门专业。合理、平衡地设置各种类型的高中选项课程,可以让学生们对体育课程的需求得到更充分的满足,同时引入具有本地特色的课程,可以更好地促进民族文化与体育精神的融合和传承。

四、专项教学指引,深化课程改革

“教育浅则学不深”,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体育教育的专项化已成大势所趋。虽然当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差异和兴趣偏好各不相同,但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让他们在高中阶段就能掌握一到两项体育专业技能,这对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都具有重大意义。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的关键步骤,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现实需求。实行高中“体育选项走班制”教学组织方式,是新课标和新教材下校园体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以此为指导,推动课程与教学的深入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的创新组织形式符合教育变革的发展趋势。高中“体育选项走班制”以及其成长与面临的挑战,都是新时期社会需求与历史问题的交织。我校呼铁一中在“育人立德”的基本任务和“以体育人”为指导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确立了“教会、勤练、常赛”的改革目标,建立了一种科学、有效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新模式。这一举措,不但为“健康运动,中国”和“现代运动训练强国”战略的实施,更是为呼铁一中的体育办学理念注入了一道亮丽的光芒。

参考文献

[1]李生斌,马嵘.学校“走班制”体育教学的实施困难和路径探索——以乌鲁木齐市高中为例[J].体育世界,2023(1):0078-0081.

[2]吴占春.高中体育课选项走班制的优化设计与实践研究——以莆田第五中学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3):130-132.

[3]李国栋.高中体育开展走班制教学的优越性和具体实践措施[J].新体育(下半月),2021(9):68-71.

[4]王忠丽.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走班制有效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成功,2017(19):201-201.

[5]张红山.普通高中体育走班制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宁夏育才中学为例[J].宁夏教育,2023(3):72-74.